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實習生 馬千惠 文 攝影記者 趙墨波 圖
高考結束後,你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女生最想去割個雙眼皮。整形醫院的生意因此被帶火了,於是微整形也被納入「後高考經濟」。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有的整形醫院的醫生每天可以做5場這樣的手術。
新氧平臺發布的《2019 年中國雙眼皮消費報告》顯示,每年的3月份人們開始諮詢雙眼皮手術,6月雙眼皮的手術預約量達到峰值,7月雙眼皮的手術量達到峰值,9月方消化完畢之前的增量。
市場:
高考後,有的整形醫生每天要做5場雙眼皮手術
近日,開封市的一家整形機構的主刀醫生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6月份平均每天我可以做五場雙眼皮手術,人群多為高考剛結束的學生。」
小張(化名)在鄭州市一中學成績名列前茅,在家裡非常聽話,是標準的乖乖女。高考完的第一天,小張就去了當地的一家小有名氣的整形機構諮詢雙眼皮手術。當天下單,第二天便就開始了她的「顏值革命」。這場手術她選擇了眼部綜合大改造,開眼角、雙眼皮、眼部抽脂同步進行,術後看著鏡子裡眼睛腫腫的自己,她激動地說「我馬上就要脫單了,好激動啊」。
河南商報記者在河南省整形美容醫院走訪時發現,前來醫院諮詢、下單、手術的,多為和父母共同前往的20歲左右的女孩。河南商報記者撥通了該醫院的諮詢熱線了解後得知,高考結束以後平均每位客服一天可以接到十幾個諮詢電話,人群多為高考生。
針對目前這一諮詢、下單的高峰期,有多家整形機構專門為高考生推出了「滿五千減一千的考生特惠活動」,該活動針對的是持有學生證、準考證的學生。
在整形醫院採訪時,河南商報記者偶遇了一名帶著雙胞胎女兒來訂雙眼皮套餐的家長,她說,「我內心其實是很反對割雙眼皮的,又不是一定要雙眼皮才好看。但是孩子一直很羨慕別人有著雙眼皮的大眼睛,我想著孩子參加高考不容易,就滿足她們這個願望吧。」
數據:
一年間,僅一平臺就有5萬多人割雙眼皮,幾乎翻番
根據新氧大數據,過去一年,共有5萬多人通過新氧平臺變成雙眼皮,同比增長99.59%。新製造的雙眼皮連接起來約有3889米,可繞國際足聯標準足球場11.24圈。雙眼皮手術過去長期居於中國醫美手術項目的前列,20-25歲佔比達到了44.05%。
河南商報記者在某整形機構的朋友圈中,看到了一組對比十分強烈的照片,猛的一看好像不是對比照,更像兩個人。照片中,做過手術的女孩,笑容自信而又燦爛。
該整形機構的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照片中的女孩一點都不介意將對比照傳給我們,我們在發朋友圈時是徵求過對方同意的。女孩兒認為,雙眼皮這一點小小的變化讓她點燃了自己對美的追求。」
通過照片對比發現,單眼皮時的女孩兒面無表情,有些呆萌。而做過雙眼皮手術後的女孩,身材凹凸有致,看起來熱情陽光,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據該整形機構的負責人介紹,這個女孩確實只做了雙眼皮手術,並沒有做其他項目。但女孩兒曾向該整形機構透露,「眼睛變美了以後,我就特別想學化妝,學會化妝了以後我就想減肥,於是我就開始去健身房瘋狂的運動。」
這或許是經濟學中的蝴蝶效應引發的積極反應。
觀點:
微整形手術需謹慎, 單眼皮雙眼皮不是評判美醜的標準
西方人普遍高鼻梁、大眼睛、深眼窩、雙眼皮,東方人的眼睛相對較小,單眼皮佔多數。或許正是這一原因,使得東方人對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極其嚮往,於是「網紅臉」成為了年輕女生的追逐潮流。
每年高考結束後,除了和家長一同前往整形醫院的孩子,不乏還有很多家長並不同意微整形,自己攢錢偷偷過去的孩子們。他們因為對行業的了解不足,再加上資金緊張,多數會選活動力度較大,價格便宜的一些不正規機構。於是這些孩子便成了不正規整形師手下的犧牲品。
小李(化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小的時候不懂事,就羨慕別人雙眼皮好看,但我爸媽思想比較傳統、保守,不同意我去做微整形手術。後來我趁著假期,拿著我存的零花錢去醫院割了一個,誰知道那大夫水平不行,把我眼睛整得恢復了兩年都還像沒消腫一樣。」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現在的小李十分後悔自己當初瞞著父母偷偷整形,導致於現在花了好幾萬來修復,卻越整越難看。
那麼對於女生對「網紅臉」的瘋狂追求,社會是是如何看的呢?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這些亂七八糟的,感覺這一卸妝一變老或者一生孩子不都露餡了,有什麼用,看久了都一樣。」網友糖果果說。
「略微的小幅調整可以理解,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非要把自己弄成網紅臉,我覺得蠻恐怖的。」這是另一位男網友「愛體育愛自然」的觀點。
對此,鄭州市一家醫院皮膚科的醫生稱,女孩子們愛美沒有錯,但被醫美行業的高利潤誘惑引發醫療亂象值得我們關注,「希望家長和老師多關注孩子們的成長變化,進行適當的引導。美有很多種樣子,單眼皮的女孩只要穿著得體、舉止得當,身體和心理健康,照樣很美。」
(實習編輯 熊子文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