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在國民的心裡,它的重要性僅次於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個時候,我們祖國大地總會出現壯觀的遷徙潮,大批遊子奔走在歸家的夜路裡。
在古代,萬人之上的皇帝是如何過中秋的呢?
唐代以前:皇家祭月
中秋節源於古人的月亮崇拜,早在周朝,皇家就有祭月的傳統。
當時,在鎬京(今陝西西安)城西設月壇,帝王穿白衣騎白馬登壇祭祀。
而中秋節從皇家逐漸影響到民間,成為一個節日,還要追溯到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昌盛的唐宋時期。
唐明皇遊月宮,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
從唐代開始,中秋這天不光是祭月了,皇帝會在宮裡舉辦宴會來慶祝。
唐代為什麼會中秋節如此重視呢?這要從唐玄宗的生日說起。
古代帝王都喜歡對自己的誕辰進行特殊化處理,帝王出生的時候,必然天有異象,不是打雷、下雨,就是紫微星熠熠發光,總之就是不能默默無聞。
等到皇帝正式登基之後,這個誕辰就成了重要節日,叫做萬壽節,但一般局限於皇族內部慶賀,還不是全國性節日。
到了唐玄宗這兒,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生日就在中秋節——前十天的八月初五,這一天稱作「千秋節」,取「千秋萬代」的意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秋節的前身,所以每逢這天,宮廷必要大擺筵席慶祝。
唐玄宗浪漫多情,過中秋當然不能將就了。
話說,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如銀,萬裡一碧。唐玄宗正在宮中飲酒賞月,忽然有了月宮一遊的念頭,於是宣召國師葉法善。
葉國師點頭應允,說聲不難,就把手裡的板笏往地上一扔,便化作銀色長橋,一頭在殿前,另外一頭遙遙直至天上明月。
隨後,葉國師就扶著玄宗,走上橋去,不一會下橋便見一處牌樓,匾額上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金字。
走進牌樓,庭前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桂花樹,枝葉茂盛,樹下無數白衣仙女正乘著鸞鳥翩翩起舞,庭邊階上,又有幾個白衣仙女拿著樂器伴奏。
唐玄宗向來精於音律舞蹈,便當場一一默記。聽罷一曲,兩人原路返回。
第二天,玄宗把在月宮中所記曲子和舞蹈傳給楊貴妃,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
於是,唐玄宗在嫦娥之後,成了中國登月的第二人,也讓中秋節多了玄幻色彩。
朱元璋月餅起義,一舉奪天下
比起李隆基來,朱元璋顯然有著屌絲逆襲的傳奇人生。
元朝末年,皇帝、官僚們瘋狂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強取豪奪,廣大民眾不堪忍受,紛紛起義抗元。
在一年中秋節前夕,朱元璋準備號召各地起義力量,共同抗擊元朝的統治。
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事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策,到處散播謠言,說有瘟疫,要家家戶戶的老闆姓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災禍。
同時,他命令屬下把寫有「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的紙條藏入月餅裡面,傳送到老百姓手中,並且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起義響應。
八月十五當天,徐達率先攻入元大都,各起義隊伍一起響應,很快起義就取得勝利。
勝利的消息傳來,朱元璋把起義時的餅賞賜群臣,將這種餅定為中秋節糕點。
自此,月餅在民間流行。
乾隆帝:開創中秋三天假的鼻祖
中秋節對於乾隆皇帝來說應該是不同尋常的,因為他自己的生日即為陰曆的八月十三,與中秋節僅有兩天之隔,皇帝的生日在過去也是個重要的節慶,稱為「萬壽聖節」,因此這兩個節慶往往是連在一起慶賀的。
乾隆皇帝自即位第六年起,他的中秋節便基本上是在承德避暑山莊度過的。
究其原因,是和避暑山莊特殊的政治地位有著緊密聯繫的。
避暑山莊離木蘭圍場很近,木蘭圍場是清代帝王舉行秋獮大典的場所。秋獮的意義在於讓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洲八旗兵不忘記自己的根本,通過狩獵的方式訓練自己的騎射技能,同時也讓他們銘記祖先驍勇善戰以及艱苦樸素的本色。同時秋獮還團結了蒙古以及西藏等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以達到鞏固清帝國的大一統的最終目的。
每逢乾隆皇帝的壽辰和中秋節,避暑山莊皆連日筵宴,熱鬧異常。而且,連同北京至承德300多裡間的道邊樹木上也披紅掛彩,裝飾一新。
據《清史稿》記載,清宮各種節令活動中比較多,每個節令都有具體的典制,其中「中秋節」更為重要,到了乾隆時期節令定製就更加詳細。
乾隆帝作為糕點極度愛好者,煙波致爽殿內的供品有大小月餅、茶酒、瓜果共28種。
供桌上擺月宮符像,還要一個直徑五十五公分、十斤重的大月餅。月餅上印有玉兔藥圖案。大月餅左右,各擺一塊三斤重的月餅,各帶小月餅數盤,擺酒、茶數盅。供桌上還要擺應時鮮花和應時鮮果。
祭月以後,還會將用來月供活動的貢品,依據各嬪妃位份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賞賜。不過當時有名的傳統京式點心,自來紅月餅倒是沒有「偏見」的,發給每人人手一盒。有了吃也要玩樂,什麼歌舞表演,戲曲演唱,賞月吟詩,乾隆帶著妻兒老小及一眾臣子們,那是玩的喜慶又熱鬧。
作為一位文藝青年,乾隆帝一生作詩43630首,當然不會放過中秋節這個展露才華的機會了。傳說,他文思如泉湧,最高紀錄是「上一次廁所,寫出4首詩」。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的中秋節,正值乾隆70壽辰,慶典規模更為隆重浩大,八方來貢,四野朝拜。乾隆此時心潮澎湃,寫下了大氣磅礴的《古稀說》:
「七旬登壽凡六帝,五十紀年惟一人。漢武卻非所景仰,宋家高孝更非倫。」
詩中歷數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展示了雄才大略兼具的乾隆豪情萬丈的胸懷,從而把延禧中秋攻略推上了高潮。
由此可見,歷代皇帝們對中秋節都非常重視,演繹了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故事。
而對於民間百姓來說,中秋賞月的心願無非「團圓」二字。
在這裡,小編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