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坎場區,位於烏魯江下遊,老場區的西部,距帕敢約30km,以大馬坎為中心,將近20個場口出的翡翠原石,統稱大馬坎翡翠原石。
大馬坎翡翠原石比較出名的是半山半水石,近幾年在市場上特別火熱。剛好,大熊的翠友有一塊大馬坎原石,快來看一看表現吧!
打燈看,不錯的的黃霧,有點冰糯的感覺,不過具體怎麼樣,還得切開來看。
因為是蒙頭料,以防萬一,先沿著裂縫切開一個小口看看。表現不錯,糯種帶點飄花。雖然沒有出黃加綠,但這塊原石也算不負眾望,下面就直接剝皮吧!
可以看得出,剝了皮要直接做個山水擺件。根據大小,應該可以切個大點的牌子,但是,中間有條大裂,有沒有裂進去不好判斷。所以半剝皮做個擺件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這是典型的中國風山水雕件,雕工很好,細節之處處理得非常精美。而且構思最為精巧的是,將大裂設計成向上的路,
背部同樣精美,不但路途貫通,沿途還有風景點綴。再加上皮殼獨特的黃褐色,整體十分精美
大馬坎原石多數為糯種,也能達到冰種、玻璃種。但是其最出名的是盛產三彩翡翠、黃加綠翡翠。
大馬坎原石因為獨特的地理關係,翡翠原石滾圓無稜角,而且個體較小,5kg以上的原石很少。
大馬坎原石多為白砂皮和黃砂皮,沒有黑砂皮,而且皮殼下必有霧,霧色呈紅、黃、黑、白多種,其中呈紅、黑霧的原石地子灰,黃、白霧的原石質地好。
大馬坎半山半水石若表現為黃殼黃霧且皮薄,則可切性大。若厚皮而霧黑,則底灰水短,綠色往往偏藍,可切性小。
大馬坎原石很吸引人,打燈時超級漂亮,初學者往往會會誤認為這是冰種、玻璃種的表現。其實燈光下的黃色是翡翠皮殼下的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黃翡,種也未必那麼好。
大馬坎原石出的綠色多數取貨偏藍,對於這點要十分注意,而且大馬坎沒有霧的石頭一般是蠟殼狀的這種石頭一般切開是皮肉不分。
大馬坎出產的小水石,皮殼光滑,會出頂級的玻璃種,所以在玻璃種翡翠中,質量最好的是大馬坎而非摩西沙。
當然,這些只是關於大馬坎原石的知識,更多的還需要在實際中多看多了解。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