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曆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攝影 | 馬丁的老相機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
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則還依偎在春季的末梢。這個時節,大江南北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季節。
明《蓮生八戕》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立夏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說的是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田間的蛙聲了,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一候 | 螻蟈鳴
立夏第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溼的環境中,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侯 | 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三候 | 王瓜生
多年生蔓草,生於原野間。根呈塊狀,味如山藥,莖瘦長,葉互生。夏日,葉腋開白色花;果實為橢圓形紅色漿果,可作為化妝的原料,亦可作為藥用。
■立夏餞春
情懷深深。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人們從芳菲落盡、春深似海的四月天走進夏天的門檻,未免有惜春的傷感,嘆息之下,只能備食把酒為春天餞行,好像送人遠赴他鄉。
明媚的大好春光過去了,人們難免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立夏之時,我們不妨讀一讀古人的詩,去往百年前的立夏之日,看他們如何生活,聽他們低語訴說。
圖:石俊青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睡美新茶熟,身閒野服輕。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春爭日,夏爭時。一時就是一世,很多人一個轉身,就再也不見。花開當季,過了時節就得等到來年。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一時一節氣。花徑深處,不問路有多長。就這麼走下去,與有緣的人並肩,與陌生的人微笑,與日月同語,與你我共歡。
攝影 | 子夜鳥
心清寧,人清淨。夏天來了,我們含笑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