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養老思路:老年人同樣需要刷「存在感」

2020-12-17 央廣網

【現實挑戰】生活尚能自理,卻被過度保護——這種養老方式反而加速衰老

【應對策略】子女多讓老人在家庭事務中露面做主,感受自身的存在價值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當下老年人無論走哪條路養老,老人的感情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子女尊老愛幼,似乎讓老人休養生息,就是養著老人。其實不然,時時處處善待老人,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不會累著他們,反而能幫助他們感到自身的存在價值。現在社會上有人提出一種新型養老思路:子女給老人找事兒做,幫老人刷「存在感」。而老人也會因此心情愉悅,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別讓老人失去存在感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集,講述了金正煥的媽媽在家庭中需要的「存在感」。她有事離家數日,離開前嚴肅地給丈夫和兩個兒子上了一堂「生存」教學課。但媽媽離開的兩天時間,家裡就一片狼藉。突然三個男人得知媽媽要提早回家,迅速將家裡收拾整齊。但當媽媽進家門時,見到家裡一切恢復如初,臉上的表情卻很複雜。小正煥疑惑,為何媽媽看到一切整潔卻不開心。小夥伴東龍說:「因為媽媽不在家,而你們還過得很好。」

可見,刷「存在感」對老人有著重要意義。在每一次注視、每一個擁抱、每一回安慰中,老人能獲取「被需要」的資本,這也是老人這個身份得天獨厚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小時候,子女是拖油瓶式的麻煩,父母無所不知循循善誘,子女在這一次次心安理得的享受中長大了。可後來,父母漸漸成了一種萬般體諒式的「麻煩」,也總是把子女的「被需要」拿捏得恰如其分,不敢過多打擾子女的工作和生活。隨著生活壓力工作煩惱不斷壓在子女身上,子女變得懶於向老人介紹自己的生活境況。甚至老人追問後,子女會嫌囉嗦,埋怨他們。

因此,子女要恭敬對待老人,讓他們在家中有「存在感」。一名教授每天吃完飯都會給母親安排洗碗的活兒,這並非不孝,而是「特意安排」。因為母親即使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代表「習以為常的啃老」,而是別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包辦一切。在孝敬老人時,不但要滿足物質需求,心理需求也要了解。

家庭事務讓老人常露面做主

一直以來,尊老都是中國傳統美德,保護、孝敬、讓座、享福、不讓老人做家務,這些初心都是好的,但容易矯枉過正。很多人認為公共場合要給老人讓座,但也應該諮詢老人意見。部分老人上公交車需要的並非是讓座,而是尊重。他們感覺自己強壯,可以站著,不必被區別對待。而過度保護的養老方式,可能會加速老人的衰老。絕大多數老人生活能夠自理,他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因此,當老人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向子女討教時,年輕人不要不耐煩。家中大小事情,子女請老人一起坐下來商量決定,經常帶老人旅遊,給老人互換小禮物等。時時處處想老人所想,讓老人常露面做主,在無形中感受自身的存在價值。

日本有種養老護理理念是自立支援,讓老人能做事儘量自己做。如果做不到,護理員會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做到。對老人來說,有作為才會有快樂。老人有自由意願,有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才能獲得在家庭乃至社會中的存在感。

老人不給自己設限 保持熱愛活得精彩

90歲的袁隆平,84歲的鐘南山,即使到了養老的年齡,依然在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奮鬥。其實人真正老去,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心態變老。因此,不要用年齡定義自身,無論活到什麼年紀,都要保持自己的熱愛,不給自己設限,才能活得精彩。

養老專家提醒老年朋友,首先,老人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屬品。父母和子女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不應被捆綁在一起。趙樸初曾說:「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凡事不必圍著子女轉,不僅活得不舒心,還可能惹子女嫌棄。為子女操勞一輩子,老人也該擁有自己的人生;其次,老人晚年要想幸福,離不開明事理的頭腦。身體力行,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比如,和志趣相投的老友們一起,開啟抱團養老的同居生活,旅行養老環遊世界……都能讓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有些老人喜歡新潮事物,可以多向年輕人請教。要有挑戰不服老的精神,不束縛自己的手腳。趁著有了大把的休閒時間,多參加遊泳、鋼琴、書畫、唱歌等各方面活動,讓生活更有意義。

拼微信步數、「樂善好施」、學年輕人減肥、身材皮膚誰更年輕、社團裡誰是領舞的老人……這些都能讓老人找回曾經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如此,自身會更有歸屬感,更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生活也會更快樂自在。

生而為人,我們需要太多的藉口活下去。這一份「被需要」,是人可以更有勇氣活下去的存在感。紀德在《人間食糧》裡說:「存在感,對父母來說是一種使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時光易逝,愛經不起拖延。所以每個人都要反求諸己,請老人坐上座,讓身邊的老人,讓未來的自己,都有一份屬於老人的存在感。

文/王珉

相關焦點

  • 老年人同樣需要刷「存在感」 別讓老人失去存在感
    【現實挑戰】生活尚能自理,卻被過度保護——這種養老方式反而加速衰老【應對策略】子女多讓老人在家庭事務中露面做主,感受自身的存在價值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當下老年人無論走哪條路養老,老人的感情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
  • 不存在,離開詹姆斯,歐文需要為新賽季到來刷存在感
    小馮覺得是自從離開詹姆斯以後,歐文的存在感越來越低,從當年的騎士再到凱爾特人,歐文的存在感越來越低,甚至有些辱沒了狀元郎的頭銜,要知道NBA球員靠的不僅僅是工資來養家餬口,流量也是很大的一部分收入。歐文迫切的需要做出改變,所以說跟同樣需要證明自己的杜蘭特走到了一起,他會墮落嗎?
  • 老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智能養老機器人?
    幼兒智伴和老人看護是目前機器人市場的兩大主要場景,尤其是養老與機器人的結合,曾被寄予緩解整個社會養老壓力的厚望。但從當下的市場接受度來看,養老機器人更像是一種噱頭。老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智能養老機器人?雖然機器人養老有龐大的市場,也有政策的鼓勵,一批早期進入養老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搶奪了一部分市場,但玩家大多仍處於粗放階段,在功能方面更多與兒童需求等同,與兒童產品界限模糊。因此,老年人並不買帳,即使已經購買也大多以機器人的閒置收尾,甚至淪為兒童的玩具。總的來說,兒童機器人更注重教育,而老年人更注重實用性。
  • 為什麼喜刷存在感,人對存在感的需求
    人對存在感的需求,人的一個很重要需求,是存在感。刷朋友圈,表達等,很多方式,實際上都是在刷存在感,在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存在感,證明自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有的用車,衣服,等去表達。層次不同,表達的方式就不同。存在感是什麼?
  • 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完成「北京健康寶」狀態查詢等功能
    原標題:不用手機 養老助殘卡就能刷出健康碼老年人不用手機,也能「亮」出健康碼。12月22日從市經濟信息化局獲悉,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簡單便捷。目前已在朝陽醫院等10處場所試點運行。
  • 不需要手機!養老助殘卡將能刷出北京健康寶
    老年人不用手機,也能「亮」出健康碼。22日上午,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簡單便捷。目前朝陽醫院等10處場所已試點運行,未來將大範圍推廣,率先在公園、醫院等地使用。
  •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制定養老護理方案 不同等級不同護理服務
    比如不能自理的重度失能老年人,一切生活幾乎都依靠護理員協助完成;而輕度失能老年人,大部分生活是不需要護理員介入的,但是遇到上廁所、洗澡之類的事情,則需要護理員幫幫忙。  「阿姨,您能自個兒刷個牙嗎?」「我說三樣東西,您來重複一遍啊」……正在給老人做能力評估的劉琴,是北京懷柔幸福裡養老中心的一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
  • 聊城市星級養老機構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
    聊城新聞網訊 (記者 郭豔娜 通訊員  蒿雪)為促進我市養老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水平,2020年9月18日-10月16日,市民政局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了全市養老服務設施等級評定工作,通過評定產生了一批星級養老機構和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
  • 居家養老,不只是老年人話題
    這種形態變化既改變了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也成為多元養老服務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挑戰。2019年6月5日,雲南昆明青年路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新開辦的愛心食堂受到社區老人歡迎,年滿60歲的老人辦理一張就餐卡就能按5元一餐的價格吃上四菜一湯的套餐。光明圖片/視覺中國老齡事業發展事關百姓福祉和國家發展全局。
  • 2.5億老人VS30萬養老護理人員 新職業「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能否...
    與之相對應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到4000萬,而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30萬,缺口巨大。7月6日,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養老護理領域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那麼,老年人能力評估究竟是怎麼回事?誰來做?怎麼做?
  • 親們,請別在朋友圈刷你的存在感了
    因為都是刷出來的存在感藍胖有話說: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刷存在感?曾有一期《跨界喜劇王》中的一個節目引爆了刷存在感的討論。節目中,王博文扮演的是一位毫無存在感的「實習生」,他已是實習兩年了,但是認為自己竟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 嘉定全方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給老年人更好感受度更多獲得感
    嘉定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近22萬,老齡化率達33.6%,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嘉定區委、區政府將「為民服務解難題」作為主題教育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檢驗標準,不斷挖掘養老服務深度,全方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探索長效機制,讓老年人有更好的感受度和更多的獲得感。
  • 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數字綠色通道」
    隨著整個社會的數位化進程加快,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如何幫助老齡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讓「智慧養老」惠及更多老年人,成為近期頗受關注的話題。  對此,原新表示,類似拒收人民幣這樣的情況應該從法律角度去處理,而老人不會掃碼之類的問題則需要技術「多走一步」。
  • 養老助殘卡能刷出北京健康寶!城市每個角落都應對「老人友好」
    據北京晚報報導,北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簡單便捷。目前朝陽醫院等10處場所已試點運行,未來將大範圍推廣,率先在公園、醫院等地使用。
  • 牢固樹立養老服務新理念
    應統一編制京津冀養老服務立法規劃,在統籌考慮三地養老服務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做好法規、規章制定及政策出臺工作,為三地養老服務奠定良好的規則基礎。努力構建京津冀統一養老服務體系,統一配置和調整養老服務資源,統一養老服務標準。對於相關企業和經營者而言,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區域內養老服務資源,將養老服務範圍和對象擴展至全區域。樹立發展理念。
  • 做好宣傳工作,要學會刷好「存在感」
    有了這個基礎,我們需要思考,宣傳工作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好?這也是我們今天要交流的一個話題。正如標題所說,我認為,做好宣傳工作,要有一種刷「存在感」的敏銳意識。可能有些人看到這個詞,會有疑惑:刷「存在感」在生活和工作中似乎是貶義詞吧,你是不是用錯地方了?
  • 解讀《關於加強老年人照顧服務完善養老體系的實施意見》
    2013年修訂後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提出,全面加強老年人的養老保障、養老服務、社會優待等工作。2015年出臺的《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對保障老年人獲得物質幫助、享受社會服務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實施意見》提出的多項任務,是落實老年法律法規的重大政策措施,能有效解決我市養老服務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使照顧服務項目真正落地,切實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
  • 2.5億老人VS30萬養老護理人員,新職業「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能否...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網截圖7月6日,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養老護理行業領域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國家部委對新職業的發布,能夠在規範行業的同時,引導就業,壯大行業。同時,更多人關注到了這一領域與這一職業,希望對「評估師」一探究竟。
  • 抱團養老,能否成為當下老年人養老的另一種選擇?
    抱團養老,讓老人年輕時的夢想繼續揚帆起航當下,中國正在快速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基數龐大的老齡人口對於養老的需求十分強烈,而原有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或多或少存在著各種問題,尤其是無法解決老年人心理需求。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品質,成為全社會面臨的現實問題。
  • 刷存在感的背後,是內心的空虛
    微博上經常會看到有人說「強行刷一波存在感」,下面配上自己的照騙,這就是一群孤獨的人渴望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或舉動吸引別人的注意,以獲取所謂存在感的表現。這種價值觀,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充斥在我們身邊。我們通過許多的途徑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而唯獨卻忘了,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存在。而事實上,別人不是你,只有你才是你。你的存在不需要被證明存在感是需要被證明的,而你的存在,不需要被任何人證明,因為你,就是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