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不吃醋的女人,倘若一個女人不吃醋,無非是兩種可能,一是她根本就不愛你,不愛自然就不會吃醋。
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
相信很多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都難免會出現吃醋的表現。有可能是因為和異性多說了一句話,也有可能是多看了異性一眼,也有可能是在戀人面前無意地提起,都會造成戀人的不愉快。
而這種不愉快,往往表現為吃醋。
但是大家知道「吃醋」這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吃醋」這一詞其實來源於「房玄齡怕老婆」的典故。
我們對房玄齡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他是唐太宗時期著名的宰相,被稱為」古代宰相的典範」。
房玄齡常隨唐太宗出徵,參與劃策,他和杜如晦是唐太宗最重要、最得力的謀士。
二人同心同德,輔佐李世民,因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故自唐起,漢語詞彙中就有了「房謀杜斷」的成語。
但是這個善於謀略的著名宰相卻是出了名的怕老婆。
對於房玄齡「懼內」,朝堂之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房玄齡因此沒少受到同事們的嘲笑。
我們都知道,在房玄齡所處的那個時期,男子三妻四妾十分的正常。但房玄齡卻只有一個正妻,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不,因為他不敢納妾!
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設宴招待開國元勳,房玄齡仗著酒膽,吹噓自己不是怕老婆,而是老婆怕他。
可以理解,畢竟男人在外也要面子的。
這個時候李世民也趁著酒興,將兩位美人賜給他,並令他帶回府去做小妾。
這一下,把房玄齡的酒也嚇醒了,只見他嘴裡嘟嘟囔囔的,不知在說些什麼。
這時,尉遲恭在一旁打趣地說:「老房,你不要怕!這美人是陛下賜給你的,你就放心帶回府去吧!難道你老婆還敢違抗聖意,把她們吃了不成?」
無奈,房玄齡只得領旨謝恩。酒宴後,他提心弔膽地帶著兩位美人回到府中。
夫人盧氏聽完老房小心翼翼的匯報,當場就對著房玄齡大吵大鬧,並將兩個美人趕出房府。
房玄齡只好將美人還給唐太宗,不僅請求唐太宗收回成命,還希望唐太宗能下旨讓他的夫人不要生氣,要不然他不敢回家。
唐太宗聽了非常吃驚,沒想到房玄齡怕老婆都怕到這種程度了,他立即命人將盧氏召至皇宮。
唐太宗對盧氏說:「收娶媵妾之類的事,是符合當今制度的。賜給他小妾,是為了能更好的照顧房玄齡」。
誰知盧氏連皇帝的面子也不給,執意不同意讓美人給老房當小老婆。這讓原本打算取笑一下房玄齡的唐太宗,反而被盧氏弄得尷尬無比,連下臺的臺階都找不到了。
唐太宗大怒,親自出馬賜房夫人鴆酒說:「若同意你丈夫納我所送的美女便罷,若不同意,那就飲此毒酒,此事絕無商量!」
只見房夫人二話不說,將毒酒接過來,一口飲下,唐太宗看到這種情形,心裡大為驚駭,嘆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況玄齡。」
唐太宗對盧氏說:「你放心吧!以後我不會再逼老房娶小老婆了。
不過,你剛才端的是個醋罈子,喝的也不是毒酒,是醋!你是大唐的第一『吃醋』高手啊!」
就這樣,流行語詞典上就多了兩個詞——「吃醋」和「醋罈子」。
其實歷史中,有很多這樣的有趣的小故事,不僅」吃醋「」醋罈子「這樣的流行用語來源於歷史典故,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成語也是如此。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多讀歷史,不僅能夠富有詩書氣自華,還能夠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房玄齡怕老婆,可能是一種智慧;而她的老婆一副很兇的樣子可能也是一種智慧,房玄齡身為一國宰相,唐太宗給安排的小妾很有可能是安插在房玄齡身邊的眼線,房夫人這樣做,也許是為了幫助房玄齡。
可以說,歷史的最大意義就是提供可借鑑性,我們所碰到的問題,在歷史上往往都已經發生了。
所以,讀歷史的人,往往看問題更透徹。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近代學者梁啓超評價《通鑑》時說:「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常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歷史書。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
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尤其是去讀《資治通鑑》。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鑑》;想了解社會裡的各種關係,去讀《資治通鑑》;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鑑》。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相信你在讀過之後,定能收穫不一樣的感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方的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