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溫度》:全球變暖是北極發生劇變的直接原因

2020-12-20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廣州下雪了,這是今年初各大網站、微信朋友圈上最受關注的消息之一,與廣州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降雪相伴的,是去年底到今年初,全國數百個城市最低氣溫刷新歷史記錄,北京最低氣溫-17度,創30年來最低;杭州城區低於-9度,直逼1969年歷史最低值……許多人並不了解,這次劇烈降溫其實與北極持續升溫有關。不僅如此,2008年中國南方冰災、2014年美國遭遇20年來最強寒流,包括北半球近年來暴風雪極端天氣頻發,其實都可以追溯到萬裡之外的北極。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目前來看,亞洲東部地區冬季的極端天氣與北極氣溫升高的聯繫是最緊密的。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發生在北極的變化當然不止是海冰範圍縮小。科學家們的測算顯示,如果平均分配1990年左右格陵蘭冰川的融化量,地球上每個人大概可以獲得幾千升冰川融水;但是20年以後,這個數字變為了4.5萬升。很顯然,北極陸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

冰川融化已經給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脅。按目前的速度測算,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大約0.6米,像「印度洋明珠」馬爾地夫,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橫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吉里巴斯等島國,都可能完全消失。

馬爾地夫——來源:網際網路

基瓦利納

此外,荒涼的北極苔原開始變綠,由苔蘚、地衣和漿果植物構成的北極苔原正在逐步讓位於灌木叢和北方森林;越來越多曾經只存在於溫暖地帶的動植物開始出現在北極;北極食物鏈的霸主北極熊,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開始吃老鼠、馴鹿、甚至是它們的同類。科學家甚至擔心北極熊生活環境的變化,要遠快於其適應環境的速度。

北極苔原

北極苔原變綠

然而,與北極變化相伴的,卻是微小到幾乎不起眼的溫度變化。監測數據顯示,從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85℃,相比全球平均水平,北極地區升溫的幅度要更顯著,也就是大約2℃。但就是這看起來不起眼的溫度變化,卻是北極近幾十年來這諸劇變的直接原因。

冰川消融

時至今日,大多數科學家都承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暖之間確實具有關聯性,而人類活動,又在全球變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2015年12月,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經過艱難地談判,在巴黎通過了裡程碑式的《巴黎協定》,就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內達成共識。但現實的挑戰,遠比達成協定要複雜得多。

生態系統有其固有的巨大慣性,氣候變化一旦達到臨界點,即便溫度不再繼續升高,氣候變化也會自行發生。如果任由氣候繼續變暖而無動於衷,那麼人類終有面臨無可選擇的境地的一天。分歧可以有,爭論也可以繼續,但要想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選擇更環保、更綠色的生活和發展方式,已經無需置疑。

(財經頻道八集電視紀錄片《北極,北極!》,將於4月22日—4月29日每晚9點15分首播,當晚23點檔,次日12點30分重播。)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北極「發高燒」!俄羅斯變暖速度比全球變暖快4倍,危機一觸即發
    據外媒報導稱,新的全球變暖研究顯示,俄羅斯北極地區2018年的年平均溫度高出正常溫度2.48攝氏度(簡稱度,下同),這一地區正在經歷嚴重的變暖,更令人驚訝的是,從統計數據看,自1976年以來的這40年間,俄羅斯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比全球變暖的速度快了4倍!
  • 北極進入「新陳代謝」時期,加速全球變暖
    在地球上,地球的汙染物來源於很多地區,在北極我們冰川變化嚴重的同時,北極苔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整個北極地區,北極苔原是保留碳最主要的「工具」,隨著氣候的變暖,科學研究發現這些保留碳的區域也隨之發生變化,碳可能開始被大量的洩露到大氣層中,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 北極突然變暖與人類無關,罪魁禍首其實是地震!
    北極突然變暖與人類無關,罪魁禍首其實是地震!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的一名研究人員提出了北極快速變暖的新解釋。在他最近發表在《地球科學》上的論文中,他認為變暖可能是由一系列大地震引發的。在北極,驅動氣候變暖的因素之一是永久凍土釋放的甲烷和大陸架區域的亞穩定天然氣水合物。
  • 深入研究地球磁場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結果顛覆認知
    然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一個極點翻轉需要數千年才能發生。現在,科學家們只能想像如果地球磁場消失會發生什麼。磁場如何影響地球?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磁場減弱,我們將面臨「數萬億美元的損失」。許多災難的發生會使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
  • 2020年氣溫確定創新高,南北極多地發生劇變,2021我們怎麼做?
    確定了,2020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在2020年裡出現了很多氣候事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南極和北極,因為這兩個地方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曾經被人形容成是地球上兩個天然的冰櫃,極地冰川可以說是衡量地球變暖的重要指標,但從2020年監測的數據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 全球變暖的原因及影響
    儘管氣候學家們還是不願意把全球變暖和這些災難明確地聯繫起來,但這並不影響以下的必然結論:不管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在現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會正多多少少由於氣候型態的變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難。目前,對於受難的人們,世界上其他地區除了修修補補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決辦法。
  • 氣候變暖給動物帶來什麼影響?北極的狼蛛已經開始殘殺同類
    在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今天,全地球的生物都被迫為生存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自己的應對。只不過,有些動物的變化,令我們震驚……你家的氣溫突破30℃了嗎?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讓很多國家的碳排放都按下了暫停鍵,但是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仍然在不斷攀升,告訴我們:全球變暖的進程還沒有停下來。
  • 全球變暖馴鹿變瘦,聖誕老人好煩惱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2日報導,英國生態學會(BES)發表報告說,過去16年,挪威北極區域斯瓦巴成年馴鹿體重減少高達12%,可能原因是全球暖化。有專家認為,是氣候變暖促使炭疽病在近北極地區再次爆發。此前,亞馬爾半島地區遭遇了反常的溫暖氣候,最高溫度達到了35攝氏度。過去10年中,俄羅斯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43攝氏度,但氣候變暖在俄羅斯北部尤為明顯。
  • 極寒天氣肆虐、冬季越來越冷,全球變暖是真的嗎?
    冬季越冷,就有越多的人懷疑全球變暖是否只是一場騙局?我們要明白,全球變暖是一個長期趨勢,它與短暫的天氣情況沒有直接聯繫。其他相關文章也對這種現象做過以下解釋。對此,科學家們表示,雖然尚未得出定論,但目前的研究結果確實表明,全球變暖或者北極變暖,的確令極寒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NASA發布的「炸彈氣旋」衛星圖像這是一個讓人困擾的事實:極寒天氣與全球變暖存在不可忽略的關係。
  • 全球變暖趨勢成定局,體感溫度達40度!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顯示,全球變暖已經在開始對我們地球進行改變之中,在北極的部分島嶼地區,也達到了我們有史以來最熱的氣溫,根據數據測量,在朗伊爾城區域,高於常年6.0攝氏度,連續第90個月超過正常溫度,這是地球溫度最不平凡的一種表現。
  • 中日韓超長雨季原因:或因氣候變暖!
    中日韓超長雨季原因:或因氣候變暖!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日韓,超長,雨季,原因,或因,氣候變暖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華圖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北極變暖加劇:高於同期45華氏度,極圈溫度本周將高於冰點
    北極地區正經歷超過同期溫度45華氏度以上的極端天氣,這一最新溫度峰值也是其氣候迅速變化的明顯指標。《華盛頓郵報》於2月21日追蹤了這一現象。根據丹麥氣象研究所於本月19日至20日在格陵蘭島北部莫裡斯傑沙角(Cape Morris Jesup)氣象站的監測數據,該地區在超過24小時的時間範圍中溫度都高於冰點(0℃)。莫裡斯傑沙角氣象站也是世界最北端的氣象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Robert Rohde在社交平臺推特評論道,「多麼奇怪?」,正處於極夜狀態的北極氣溫仍然在冰點之上。
  • 氣候變暖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世界:北極越來越綠了,然而後果可不止...
    加拿大育空地區的北極苔原 北極越來越綠:該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2倍,植被變得越來越豐富。如果地球大氣變暖,它的含量會升高,可與此同時它成雲或降水的頻率也高了。人類活動確實在改變水蒸氣的循環,但我們通常不認為這是全球變暖的原因——它只是一種增強機制。 CFC:氯氟烴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工業合成化合物,也屬於溫室氣體,它的生產和排放受到國際協議的管制。
  • 全球變暖已經加速且不可逆轉
    近30年來,北極氣溫上升值達到全球平均值的2倍,這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 (五) 然而,許多人(甚至包括相當多的科學家和社會精英)都認為,全球變暖導致的嚴重後果,只會發生在幾十年、上百年以後,與我們現世關係不是太大。
  • 1955-2005年間半數北極變暖或由消耗臭氧層物質導致
    《自然-氣候變化》發表的一項研究Substantial twentieth-century Arctic warming caused by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發現,1955-2005年間近半數北極變暖或由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所導致。
  •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韓國專家:與全球變暖有關
    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不無關係。韓聯社4日稱,韓國濟州道今年梅雨季從6月10日持續至7月28日,共49天,刷新歷史新高。韓國南部地區梅雨季從6月24日至7月31日,共38天;中部地區降雨天氣已持續41天,有可能將超過2013年(49天)的歷年最長紀錄。中國、日本同樣遭到強降雨襲擊。
  • 英國氣象局研究160年氣溫數據 證明全球確實變暖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9日報導,全球變暖一直被科學界的一些人士視作「氣候學醜聞」,這些人認為部分科學家對氣候數據進行了有利於支持全球變暖理論的傾向性「編輯」。英國氣象局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氣溫自1900年以來確實上漲了0.75攝氏度,其中2010年的平均氣溫最高。
  • 美國災難片《解凍》,全球變暖,世界危險
    給大伙兒推薦一部美國災難驚悚片——《解凍》,影片開場便是啪啦啪啦的一通新聞,說是全球變暖,世界危險,嚇得石叔趕緊打開風扇吹著臉,緊接著畫面一轉,大表哥和小表姐帶領一群人來到北極搞研究,他們發現一頭解凍的遠古猛獁象,然後猛獁象體內的遠古寄生蟲解凍甦醒過來
  • 全球變暖使海洋溫度上升,相當於每秒爆炸一顆原子彈!
    據一項新研究分析報導,在過去 150 年間,全球氣溫大幅度上升,而海洋吸收了 90% 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熱量。全球變暖導致海洋溫度的上升,相當於在過去的 150 年間每秒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假如我們知道 1871 年,北大西洋的溫度異常的原因,我們就能知道這一現象對 2018 年印度洋深處海水變暖有怎樣的影響。」
  • 北極甲烷大爆發,全球溫度再次升高,地球的生態圈受到嚴重影響
    但現在有證據表明,甲烷也可能導致全球變暖。 由於北極的溫度低,所以甲烷可以和水結合在一起,形成固體的甲烷冰,同等體積下以固態形式儲存的甲烷冰是氣體的16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