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像雞蛋大小的青色果子零星地長在瓜藤上,被肥大的葉子一擋,更顯稀少。沈有富從大棚裡拔起一顆甜瓜秧展示給記者看。當初說好的白皮大甜瓜,現在怎麼變成了綠皮「小雞蛋」?
沈有富手中的甜瓜和別人棚裡的,可謂天壤之別。
一個個像雞蛋大小的青色果子零星地長在瓜藤上,被肥大的葉子一擋,更顯稀少。沈有富從大棚裡拔起一顆甜瓜秧展示給記者看。當初說好的白皮大甜瓜,現在怎麼變成了綠皮「小雞蛋」?今年沈有富家的近3畝甜瓜將面臨大面積減產。在蘭山區方城鎮新富莊村,像沈有富這樣的瓜農還有10戶,共計20多畝甜瓜。究其原因,農戶懷疑是種子惹的禍。
甜瓜長得像綠皮「小雞蛋」 瓜農懷疑買到假種子
沈有富是方城鎮新富莊村的一名瓜農,種植甜瓜已有十幾年。今年沒出正月,沈有富就像往年一樣把將近三畝大棚裡又種上了甜瓜。經過嫁接,一個月後就可以授粉了。「可是今年,我剛開始就覺得花開得比往年少,授粉也很困難,因為這跟土壤變化、溫度都有關係,就沒多想。」沈有富說,按照以往經驗,一般授粉後一周內甜瓜就會結果,20天就基本成熟。
可是直到4月中旬,種子撒下將近兩個半月了,可地裡的瓜還是零零散散地長在瓜秧上,小的就跟酸棗一樣大,最大的也只比雞蛋略大一些,還有很多連果子都沒結出來,並且結出來的小瓜比往常的顏色偏深,屬青皮瓜。這下可急壞了沈有富。他心想自己按時澆水、施肥,嫁接、授粉,各個環節都是小心翼翼,並沒有出什麼錯,怎麼會這樣呢?
沈有富一經打聽才知,村裡也有好幾戶瓜農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大家一合計,可能是種子出了問題。「我們種的這個品種叫『玉甜518』,長得快,個頭大,又香又甜。」沈有富告訴記者。他們村裡的瓜農種這個品種有三四年了,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往年都是在本村種子站買種子,但是今年這個品種缺貨,他們經打聽,費縣黃泥崖村一家農資站也賣這個品種,便一起購買了。
「一包種子八十塊錢,能種一畝多,一般都用多少買多少。」沈有富說。這10戶瓜農總共買了將近30包。現在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26日上午,記者來到新富莊村的瓜棚地。沈有富拔起一根自家的瓜秧,帶著記者來到正常長勢的「玉甜518」棚裡進行對比。不比不知道,人家的甜瓜結得又大又多,顏色也是白皮,並非青色。
種子商稱是改良品種 真假不能妄斷
記者採訪了賣種子的種子商,黃泥崖村農資站的老闆劉偉。劉偉稱,幾日前他就曾到沈有富及其他瓜農的地裡查看過。劉偉承認賣給他們種子,並承諾一定會給個說法。
「今年『玉甜518』種子緊缺,他們來買時我也是現從種子公司購進的,因為常年合作,沒想到種子會出問題。」劉偉告訴記者,種子商為甘肅酒泉市滙豐種子有限公司,當沈有富他們找到他說種子有問題時,他就抓緊與公司方取得聯繫。「那邊解釋說,我後來進的這100包種子是改良品種,可能生長周期要長,上市要晚。」劉偉把這一消息傳達給瓜農,但他們顯然不能接受這個說法。
同樣的品種,先購買的種子在同樣的技術條件下就長得好好的,後面這100包就出了問題,那是怎麼回事呢?劉偉說,今年氣溫比往年偏高,加上土壤的變化,栽種技術及護理都對甜瓜的長勢有影響。「他們種得本身就晚,應該再觀察一周看看,一定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劉偉告訴記者。
沈有富及其他10戶瓜農面臨的是大面積減產,原本正常一畝年產1500多公斤,按現在市場價每公斤7元左右計算,這一畝就要損失1萬多元。別人家的瓜早在一周前就開始賣了,而現在沈有富他們卻望著這些「綠皮雞蛋」發愁。
劉偉說自己賣種子十幾年,一向非常謹慎,沒出現過這種情況,他一定會給瓜農討個說法,至於到底是不是種子的問題還需觀察、鑑定,不能妄下論斷。他已打算近期到公司本部協調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