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關注作者羊王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生活,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進口的水果種類繁多,很多可能我們都沒有吃過,釋迦果是5年前引進的一種水果,這是一種原產於熱帶美洲陸地或者在加勒比海的海島和西印度群島上的植物,尤其在古巴、墨西哥種植的比較多,而這種水果是比較典型的熱帶水果,也就是說在北方是無法種植的,可能北方的消費者見過釋迦果,不過這都是從南方運輸過來的。
在5年前的時候,釋迦果非常的少見,即便是在一些一二線城市也不是很容易就見到,都是在一些比較高端的水果店才有,而當時在我國種植的更是少之又少,當時即便是南方人也都沒有聽過或者見過這種水果,加上這種水果長得比較奇特,其實一開始有種植的的,但只是在很少的一些植物園當作景觀樹,後來這種果實在市場也有賣的,但價格十分的昂貴,一斤賣到60元。
大家可能看到這個價格比較吃驚表示太貴,但實際上釋迦果在市場上根本就不愁賣,一方面是很多人想買點來嘗個新鮮,另外是因為有個很好聽的名字「釋迦果」,因為它的外形和我們心中的釋迦牟尼佛比較像,所以很多人都會去買,當時價格雖說貴了點,但銷售的還是比較快的,就和現在的車釐子一樣,也是60元一斤不愁賣,不過現在釋迦果的價格卻只能賣到10元,即便這樣的價格,買的人卻少了很多,主要就是很多人覺得口感並不是特別好,而不少想著種植釋迦果發財的果農經歷了市場炒作之後覺得「炒過頭了」。
釋迦果也也叫佛頭果、球果、林檎,學名「番荔枝」,這是一種落葉喬木,一般在8-11月份的時候就開始結果,果實由多數圓形或橢圓形的成熟心皮微相連易於分開而成的聚合漿果圓球狀或心狀圓錐形,一般成熟的釋迦果是黃綠色的,裡面的果實是白色的,白色的部分可以即食,口感軟綿綿的,就和我們吃的沙瓤的西瓜差不多,也比較甜,說實話這種口感小編是難以接受,因為我們吃到的水果都是那種脆的,即便脆裡面的果實也是比較甜和多汁,可釋迦果即便甜,軟軟的這種感覺很難讓人接受,所以吃過的人後來也不願買了。
以前釋迦果能賣到60元一斤,也並不是說主要依靠的是進口,當時在國內就已經有種植的,另外在泰國、緬甸東南亞等國家早就有種植,而價格貴主要還是炒作,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見過這種稀罕水果,而後來越來越多的農民發現這種果樹種植還是有價值的,所以現在種植面積擴大了不少,而價格自然也就會因為產量上來下降,另外就是這種水果口感很多人並不接受,一開很多人買是為了嘗鮮,而後來不買了就是感覺貴也不好吃,為何說釋迦果炒作過頭了呢?其實也很簡單,有些稀罕水果價格可以高,但是太高的話就很難長久,加上這種水果並不是特別的好吃。
從市場來看,現在釋迦果正處於走下坡路的一個階段,現在正是這種水果大量上市的時候,但是這種水果有個特點就是吃多了容易燥熱,現在即便是入秋了,但是這種燥熱的水果需求並不高,加上現在種植的人也越來越多,釋迦果的價格受到了衝擊又沒有市場的支撐,價格從原來的炒作到走低也是必然的。
現在也不是說釋迦果完全沒有市場,按照現在的10元一斤來說還是比較貴的,另外就是在北方根本就沒有種的,很多人更是沒見過沒吃過,那麼未來釋迦果的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消費量,但是隨著種植的人逐漸增加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價格或將還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