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2020-11-19 羊王

大家好,歡迎來關注作者羊王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生活,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進口的水果種類繁多,很多可能我們都沒有吃過,釋迦果是5年前引進的一種水果,這是一種原產於熱帶美洲陸地或者在加勒比海的海島和西印度群島上的植物,尤其在古巴、墨西哥種植的比較多,而這種水果是比較典型的熱帶水果,也就是說在北方是無法種植的,可能北方的消費者見過釋迦果,不過這都是從南方運輸過來的。

在5年前的時候,釋迦果非常的少見,即便是在一些一二線城市也不是很容易就見到,都是在一些比較高端的水果店才有,而當時在我國種植的更是少之又少,當時即便是南方人也都沒有聽過或者見過這種水果,加上這種水果長得比較奇特,其實一開始有種植的的,但只是在很少的一些植物園當作景觀樹,後來這種果實在市場也有賣的,但價格十分的昂貴,一斤賣到60元。

大家可能看到這個價格比較吃驚表示太貴,但實際上釋迦果在市場上根本就不愁賣,一方面是很多人想買點來嘗個新鮮,另外是因為有個很好聽的名字「釋迦果」,因為它的外形和我們心中的釋迦牟尼佛比較像,所以很多人都會去買,當時價格雖說貴了點,但銷售的還是比較快的,就和現在的車釐子一樣,也是60元一斤不愁賣,不過現在釋迦果的價格卻只能賣到10元,即便這樣的價格,買的人卻少了很多,主要就是很多人覺得口感並不是特別好,而不少想著種植釋迦果發財的果農經歷了市場炒作之後覺得「炒過頭了」。

釋迦果也也叫佛頭果、球果、林檎,學名「番荔枝」,這是一種落葉喬木,一般在8-11月份的時候就開始結果,果實由多數圓形或橢圓形的成熟心皮微相連易於分開而成的聚合漿果圓球狀或心狀圓錐形,一般成熟的釋迦果是黃綠色的,裡面的果實是白色的,白色的部分可以即食,口感軟綿綿的,就和我們吃的沙瓤的西瓜差不多,也比較甜,說實話這種口感小編是難以接受,因為我們吃到的水果都是那種脆的,即便脆裡面的果實也是比較甜和多汁,可釋迦果即便甜,軟軟的這種感覺很難讓人接受,所以吃過的人後來也不願買了。

以前釋迦果能賣到60元一斤,也並不是說主要依靠的是進口,當時在國內就已經有種植的,另外在泰國、緬甸東南亞等國家早就有種植,而價格貴主要還是炒作,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見過這種稀罕水果,而後來越來越多的農民發現這種果樹種植還是有價值的,所以現在種植面積擴大了不少,而價格自然也就會因為產量上來下降,另外就是這種水果口感很多人並不接受,一開很多人買是為了嘗鮮,而後來不買了就是感覺貴也不好吃,為何說釋迦果炒作過頭了呢?其實也很簡單,有些稀罕水果價格可以高,但是太高的話就很難長久,加上這種水果並不是特別的好吃。

從市場來看,現在釋迦果正處於走下坡路的一個階段,現在正是這種水果大量上市的時候,但是這種水果有個特點就是吃多了容易燥熱,現在即便是入秋了,但是這種燥熱的水果需求並不高,加上現在種植的人也越來越多,釋迦果的價格受到了衝擊又沒有市場的支撐,價格從原來的炒作到走低也是必然的。

現在也不是說釋迦果完全沒有市場,按照現在的10元一斤來說還是比較貴的,另外就是在北方根本就沒有種的,很多人更是沒見過沒吃過,那麼未來釋迦果的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消費量,但是隨著種植的人逐漸增加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價格或將還會下降。

相關焦點

  • 產地降價賣不動,到國內卻一斤17元,果農:行情要好了
    山竹在泰國產地已經出現降價甚至賣不動,而國內卻一斤17元,果農感嘆,這是行情要好了。泰國是水果出口大國,當地種植的榴槤、香蕉、芒果、山竹等熱帶水果產量巨大,國內市場無法全部消化,所以一直以來,泰國的水果大部分用來出口,而中國市場則是泰國的主要出口地區。國內的水果市場很大,尤其品質優越的熱帶水果,很多消費者都有比較強烈的購買慾望。
  • 釋迦果為何會跌落神壇?以往一斤賣近百元,現在十塊錢也沒人買
    不過與常見的香蕉、鳳梨等南方水果相比,釋迦果的價格卻高的嚇人,前幾年釋迦果的價格一度飆升至近百元,超市打折時價格也不會低於50元,這價格真的是讓人接受無能,以至於我和小夥伴每次看到釋迦果都繞著走,畢竟這果子我們可高攀不起!但讓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近段時間我居然在市場上看到了有人在販賣釋迦果,價格僅有十塊錢一斤,這與釋迦果曾經動輒上百元的身價相差太大了吧?
  • 最「慢熟」的果子,3年才結果,曾2元一斤賣不動,現想吃買不起!
    ,當然作為一個吃貨的話,還是可以去品嘗各種水果的,像車釐子、榴槤、火參果、釋迦果等,都是國內比較受歡迎的水果,有的人覺得,就算是貴,也要去吃。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最「慢熟」的果子,3年才結果,曾2元一斤賣不動,現想吃買不起!好吃的水果太多太多,要說大家肯定是一口氣說不完的,不知道大家都吃過哪些比較特別的水果呢?
  • 無花果剛上市賣8元,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2020年新鮮水果的價錢起起落落,大部分下挫的強大,例如前一段上市的甜瓜和水蜜桃,賣不掉的狀況下就只有採用減價的對策,果農艱辛種植一季新鮮水果,來到收穫的季節,售出好的價格,只有賠本。如今已進入了八月份,比以前上市的新鮮水果要少一些,但也是有應季的新鮮水果,例如近期上市的無花果,也出現了庫存積壓的狀況。
  • 收購價僅11元一斤,真的增產不增收?有人25元一斤不愁賣,為啥?
    村民表示前幾天大果的收購價為17-18元一斤,現在只有11元一斤,因此村民表示今年櫻桃增產但不增收,然而有人卻表示自家的櫻桃25元一斤不愁賣,為啥呢?聽到山東村民家的櫻桃只賣11元一斤時,大連的果農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全國種植櫻桃的地方有很多,談到櫻桃很多人就會想起大連,大連櫻桃更是全國有名。
  • 這種水果在6月份成熟,在南方賣幾元一斤,運往北方後一斤賣55元
    這種水果在6月份成熟,在南方賣幾元一斤,運往北方後一斤賣55元我們一直都知道我國的南北方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而在南方因為季節天氣的不同非常適合各種果樹的生長,因此南方的水果非常的豐盛!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水果,其成熟的時間是在6月份!
  • 新鮮3元一斤不願賣,如今曬成乾貨卻賣不動,農民含淚:後悔已晚
    今年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關於滯銷的話題似乎永遠都聊不完,每年一旦到秋收時節前後,滯銷的情況也是接二連三的出現,先是價格暴跌,再到銷售緩慢賣不動,最後爛一地的蔬菜和水果例子也是比比皆是,還有不少農民因價格低賣掉又不甘心,乾脆就等價格回升再出手,甚至有些急性子的老農卻不願意賣了。
  • 砂糖橘地頭價3塊一斤,網上卻賣5塊,果農真的賺得太多了?
    砂糖橘地頭價3塊,電商為何敢賣5元一斤?現在的砂糖橘已經陸續上市的,價格並不算便宜,一斤的價格能夠達到了3塊多。這個價格對於果農來說肯定是賺錢的,所以果農銷售積極性還是挺高的,只要收購商願意要,肯定是先賣了再說的。
  • 收購價跌到1.5元,滿樹「黃金」賣不動,果農:真急死人了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收購價跌到1.5元,滿樹「黃金」賣不動,果農:真急死人了。可能大家這段時間都聽說砂糖橘市場低迷的新聞了。今年砂糖橘從11月份開始價格出現直線下跌,很多果農以為砂糖橘怎麼跌價,價格依舊會保持在2元以上。
  •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市場泛濫不好賣了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有價無市。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漲價這麼瘋狂,小編要是說出來可能更多會感到驚訝了,這個東西就是油,還是一種食用油,它叫做山茶油,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山茶油可以說是目前我國市面上價格最貴的食用油之一,小編說80一斤並沒有說高,有些地區更是高達100~120一斤,相比花生油十幾二十元,山茶油可以說是高端產品了,至於為什麼價格會這麼高,想必大家也知道一些。
  • 20天30元跌到8元,商家仍然賣不動,消費者:產地只賣1.5元1斤!
    導讀:地頭價1.5元1斤,運到超市翻5倍,農民不賺錢,消費者多花錢!往年的時候,兩地經常會競爭誰才是真正的三華李,但是今年卻出現了意外,這是因為今年三華李的行情特別差,雖然剛上市的時候賣到了30元一斤,但是短短的20天之內價格就跌到了8元一斤,而且商家仍然賣不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 曾一斤賣8元,今80萬斤上市,果農一畝虧1000,吃貨卻嫌貴
    如今已是秋季,很多的水果進入市場中,不過受今年大環境的影響,這些水果的產地價通常都不是太高,就拿柚子來說,看似超市裡賣出了4-5元一斤,實際上地頭價才不過1元左右,這樣的低價果農根本就沒有多少利潤,可即便是這樣又能怎麼辦呢?畢竟客商決定價格,大家也只能選擇聽從。
  • 產地600畝,往年果子7元一斤不愁賣,今2元批發賣不動,果農難了
    的確,每逢進入豐收的季節裡,總是會出現果農賣貨難的現象!去年秋天,花牛蘋果滯銷;今年入春後,受疫情的影響,草莓也出現了賣貨難的現象,而在近期,隨著夏季的到來,不少果農和菜農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比如說山東的櫻桃,河南的洋蔥,而在四川,有網友給筆者留言說,當地的果子也遇到了銷路難尋的現象!據網友反映,在四川簡陽市雲龍鎮,當地胭脂脆桃的種植戶楊大姐也遇到了煩心事。
  • 常說沒5元不賣,如今未熟就急了?產地一斤3.5元,果農紛紛採摘
    不過這部分果農一直都是少數,尤其是從種植到豐產周期比較長的水果,比如橘柑類,即使是通過嫁接一般也要3年才能進入豐產期。比蜜桔晚上市的砂糖橘也好不了多數,去年嚴重滯銷,今年很多種植砂糖桔的果農都選擇了嫁接其他品種,其中沃柑成了多數果農的選擇。 沃柑是2012年才開始被規模種植的品種,果實優勢在於皮薄多汁,口感柔軟,酸度低等,而品種優勢則是掛果強,掛果期長,成熟後能從2月掛果到5月份。
  • 這種水果的維C是蘋果的20倍,南方賣4元一斤,北方賣到了12元一斤
    在南方有一種水果,在市場上賣4塊一斤,但是到北方換了一個名字,就賣到了12元一斤,這種水果就是牛奶棗。 棗子的成熟季節在春秋,牛奶棗的味道有一點點牛奶的感覺,上個世紀90年代從臺灣引進過來,現在也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本來它應該加做臺灣牛奶棗,典型的熱帶水果,它長的有點像小型蘋果
  • 這種水果維C是蘋果的20倍,南方賣4元一斤,北方賣到了12元一斤
    在南方有一種水果,在市場上賣4塊一斤,但是到北方換了一個名字,就賣到了12元一斤,這種水果就是牛奶棗。棗子的成熟季節在春秋,牛奶棗的味道有一點點牛奶的感覺,上個世紀90年代從臺灣引進過來,現在也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本來它應該加做臺灣牛奶棗,典型的熱帶水果,它長的有點像小型蘋果,果肉又像雪梨一樣是雪白的,但吃起來又是棗子的口感,所以它是混合了蘋果、梨子和棗子三種水果的風味,在臺灣也叫做熱帶小蘋果。
  • 種植2年就結果,16元一斤有價無市,果農:又在炒苗子
    導讀:種植2年就結果,16元一斤有價無市,果農:又在炒苗子每隔幾年,市面上就會出現一些熱度很高的果樹苗,例如鈣果、甜蜜藍寶石葡萄、藍莓、無花果等,它們有些種植成功了,有些卻始終停留在賣苗子的階段,市場上只聞其聲,卻見不到銷售成果
  • 4月的早熟果,酸得流口水卻賣30元一斤,果農:年年不愁賣
    導讀:4月的早熟果,酸得流口水卻賣30元一斤,果農:年年不愁賣4月份的時令水果比較少,一般要等到6月份才會有很多新鮮的水果上市。桃、李、杏等水果差不多都是在6月之後才逐漸進入旺季。三月李是農曆三月份(公曆4月)上市的李子,顏色以青色為主,略帶紅色,口感非常酸,有人看到它就條件反射性地直流口水,雖然三月李很酸,但是它卻很好賣,每年最早上市的那一批三月李都不愁賣。三月李的個頭並不大,小小的一個,兩三口就能吃完。不過幾乎沒有人會空口吃它,在廣東、廣西一帶,三月李的標準吃法是配辣椒鹽吃。
  • 海南30萬斤芒果賣不掉,產地6毛一斤,市場卻賣6元一斤,到底咋了
    前段時間就有蒜農提到,剛開始大蒜五元1斤,但是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大蒜身價狂跌十倍,一直到了5毛錢1斤。而到了現在,大蒜的價格一直持續低迷。最近一種熱銷的水果也遭遇到了價格的困局,那就是海南的芒果。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市場上還是在網上,購買的芒果都在6元錢一斤,而稍微好一些的芒果可能還要更貴。
  • 這種網紅水果,以前38一斤,如今10元一斤賣不動,原因全在這
    逛了一圈下來,發現了一種很特別的水果,接連一周都賣不動。這種西瓜名字很奇怪,叫做糙毛馬交兒,一個只有拇指大,卻是網紅水果,要價10塊錢一斤,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很多人沒吃過。其實,除了那個比較土氣的名字外,它還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做「拇指西瓜」,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吧!還記得這種水果剛上市時,網上曾被炒到38塊錢一斤,比「水果之王」榴槤還貴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