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踝關節骨折分型治療!

2020-11-14 健康界

近年來,隨著醫學不斷進步,我院手足外科根據踝關節Lauge-Hansen分型,結合AO+BO原理精準治療踝關節骨折,臨床效果較好。

一、患者基本情況:

第一例:患者女性,52歲,入院前3小時遛彎時不慎摔倒,左踝扭傷,當即致左踝部腫痛、畸形,不敢活動,被家人急送我院,急診醫師給予查X線片及CT片等相關檢查收入院,診斷為「左踝關節骨折」。

第二例:患者女性,77歲,入院前2小時外出遛彎時不慎滑倒,扭傷左踝,當即出現左踝部疼痛,出血,急送我院,急診醫生給予影像學檢查,結合症狀、體徵,診斷為「左踝關節開放性骨折伴脫位」。

二、在我院手足外科治療過程

此類踝關節骨折為不穩定骨折,累及關節面。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不能早期活動,骨折累及踝關節,不能精準復位容易形成創傷性關節炎,長期疼痛,影響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我科根據踝關節骨折Lauge-Hansen分型結合AO+BO原理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微創、精準復位,術後併發症少。

第一例患者入院後,朱延輝主任通過詢問受傷機制,病史,認真查體,閱片等綜合判定,考慮目前患者踝關節腫脹不明顯,根據醫院急診快速處置患者要求,管床醫師完善相關檢查,請麻醉醫生會診,麻醉評估無禁忌症,可急診行手術治療,將術中術後可出現的危險性及併發症告知患者,患者表示同意。

由朱延輝主任親自主刀,根據AO+BO原理,術中注意保護軟組織,仔細清理骨折斷端,外踝骨折行接骨鎖定板內固定,後踝行螺釘內固定。直視下見骨折斷端精準復位、關節面平整,接骨板螺釘位置良好,一個切口處理外踝、後踝兩個部位骨折,微創操作,術中出血少。術後拍片骨折斷端對位對線良好。 

(第一例患者術前術後對比影像)

第二例患者診斷為「踝關節開放骨折伴脫位」,需行急診手術,由朱延輝主任主刀,急診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踝關節開放性骨折伴脫位清創縫合,肌腱神經血管韌帶探查修復、骨折復位內固定+外固定架固定術」。術中開放傷清創徹底,骨折精準操作固定位置良好。術後患者正常拆線出院。

 (第二例患者術前術後對比影像)

相關焦點

  • 踝關節骨折分型及特殊類型骨折治療
    踝關節骨折分型的局限性骨折分型是分析骨折致傷機制、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最科學、簡單、實用的方法。同時,骨折分型亦已成為臨床醫師之間交流治療方案、總結臨床經驗的專業語言及重要理論基礎。目前,踝關節骨折應用較多的是Lauge—Hansen分型及基於Danis—Weber分型提出的AO分型。
  • Lauge-Hansen 分型可準確評估踝關節骨折的韌帶損傷
    踝關節韌帶損傷可影響踝關節骨折治療方案的制定。既往研究致力於通過影像學資料、體格檢查和關節鏡來尋找診斷踝關節韌帶損傷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未建立可有效評估踝關節骨折關節穩定性和韌帶損傷情況的評價方法。
  • 踝關節骨折的分型
    踝關節骨折的分型
  • 你不知道的踝關節骨折Lauge-Hansen分型--4型
    是踝關節骨折最為經典的分型方法,將損傷機制和骨折類型相結合。他最初將踝關節骨折分為 4 型:旋後外旋型、旋後內收型、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第一個詞代表受傷時足的位置,第二個詞表示致傷暴力的方向。一、旋前外展型分3度:1度.內踝橫行骨折或三角韌帶撕裂;2度.脛腓聯合韌帶斷裂或其附著點撕脫骨折;3度.踝關節平面以上腓骨短
  • 淺談老年骨質疏鬆性踝關節骨折的診斷與治療
    1.受傷機制及分型踝關節的解剖結構決定了其不僅需要接收很大的壓力,同時也需要具備相當的靈活性。踝關節內側是相對剛性,因為內踝附接到脛骨,並且內側副韌帶非常強韌。而在踝關節外側是由腓骨、韌帶聯合和外側副韌帶組成的一個柔性支撐。這種橫向複合體允許距骨在向前運動期間可以向外旋和背側運動,並且隨後將其推回到其正常位置。
  • 北亞健康科普 | 股骨粗隆間骨折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今天就由北亞創傷骨科帶您來了解下,什麼是股骨粗隆間骨折?1、病因由於各種意外情況,在跌倒時下肢突然扭轉或急劇過度外展(內收),或外力直接衝擊大粗隆而發生骨折。2、分型1、AO-OTA分型:A1:順粗隆間骨折,兩部分骨折,大粗隆外側皮質完整,內側皮質接觸。A1.1 無嵌插;A1.2 嵌插;A1.3 骨折線至小粗隆下。A2:順粗隆間骨折,粉碎骨折,內後方斷裂,但外側皮質完整。
  • 可吸收釘板系統治療踝關節骨折
    因此,不穩定踝關節骨折需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傳統的金屬內固定物能夠提供堅強的固定作用,但其在骨折癒合過程中存在應力遮擋效應,且需二次手術取內固定物。為了克服以上缺點,生物降解可吸收內置物成為研究的熱點。
  • 精彩幻燈:踝關節骨折的 Lauge-Hansen 分型
    精彩幻燈:踝關節骨折的Lauge-Hansen 分型 2016-09-27 08:30
  • 踝關節融合治療粉碎性 Pilon 骨折
    回顧性研究2010年-2012年內12例採用踝關節融合術治療嚴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圖1)(Ruedi-Allgower  III型或AO/OTA  C 型,關節軟骨丟失大於50%)其中10例採用前側鋼板固定融合,9例聯合採用環形外固定架,平均隨訪14月。
  • 踝關節骨折的治療與飲食
    踝關節骨折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如外翻、內翻或外旋等。根據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和受傷時足的位置而產生不同類型和程度的骨折。踝關節是負重關節,骨折均為關節內骨折,若對位不好,將形成創傷性踝關節炎,傷踝僵硬疼痛,行走困難,痛苦甚大。
  • 精彩幻燈:Lauge-Hansen 分型踝關節骨折診療意義
    精彩幻燈:Lauge-Hansen 分型踝關節骨折診療意義
  • J orthop trauma:旋後外旋型踝關節骨折的 22 年隨訪結果
    圖1:踝關節骨折SER損傷示意圖 踝關節骨折的治療經歷了由保守治療向積極手術治療的過程轉變,特別是近些年手術技術,內固定材料的發展,不穩定踝關節骨折基本主張手術治療,而對穩定的踝關節骨折治療目前也有觀點認為在無明顯禁忌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 鎖骨遠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療
    鎖骨上表面外側有斜方肌附著、內側有胸鎖乳突肌附著,骨折時,近端骨塊由於胸鎖乳突肌的牽拉常向上移位,而遠端骨塊由於上肢重力作用常向下移位。成人鎖骨遠端骨折,臨床常用的分型是Neer分型。對於兒童和青少年鎖骨遠端骨骺損傷,Dameron和Rockwood基於骨膜管的撕裂程度及幹骺端移位情況將其分成6型。鎖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取決於骨折的穩定性和移位程度。
  • 【收藏】踝關節陳舊性骨折
    踝關節陳舊性骨折的診斷與治療本文原載於《中華創傷雜誌》2015年第2期踝關節骨折是足踝部最常見的骨折類型,儘管骨科醫師對於這類損傷的處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軟組織併發症、軟骨損傷等問題以及復位效果不佳所致的殘留關節不匹配仍是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 魏世雋教授:基於損傷機制的脛骨Pilon骨折綜合法分型
    有關脛骨Plion骨折的分型應用較多的是 AO/OTA 分型和RuediAllgower分型,前者以骨折是否波及關節面和骨折程度為依據;後者則依據關節面的粉碎程度分型[56]。Topliss等[7]依據 CT掃描脛骨遠端主要骨折線的分布情況將Pilon骨折分為冠狀面和矢狀面兩大類型。近年來 Tang等[8]依據骨折波及的解剖部位提出了脛骨Pilon骨折的四柱分型理論並應用於臨床。
  • 有問必答 | 踝關節骨折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如何取捨?
    踝關節骨折的損傷機制有哪些?受傷時足的位置和暴力方向決定了踝關節骨折的損傷類型。足的位置決定了變形發生時哪個結構緊張以至於最先損壞,足處於旋後位時,外側結構緊張,內側結構鬆弛,故外側結構最先損壞;相反,足處於旋前位時,內側結構緊張,最先損壞。
  • 【北亞特色技術】斷指再植!
    家住北亞骨科醫院附近的謝先生,在家自行修理水管時被角磨機割傷雙手,當即出現右手食指、左手中指出血、疼痛,自行按壓後未作特殊處理,急診來我院。急診醫生結合其X線檢查診斷為「右手食指離斷傷,左手中指開放傷」收入我院手足外科。
  • 踝關節開放性骨折脫位發生脛骨遠端壞死的危險因素
    踝關節開放性骨折脫位是其最嚴重損傷之一。有研究報導稱脛骨遠端創傷性骨壞死導致進行性塌陷進而導致踝關節功能喪失,多數患者最終進行踝關節固定。但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 手把手教程:截骨矯形治療踝關節骨折畸形癒合
    踝關節骨折術後畸形癒合造成關節力線改變、關節不穩定、導致創傷性關節炎,Daniel Weber 和 Martin Weber 在近期的 Foot and Ankle Clinics 雜誌上發表文章,講述踝關節畸形癒合病理解剖機制
  • 股骨頸骨折的分型及治療方法的選擇
    股骨頸骨折的分型骨折的形態學分型是決定治療方式的重要依據。(2)Garden分型是最常使用的分型方法:Ⅰ型骨折是指不全骨折或外展嵌插骨折,Ⅱ型是指沒有移位的完全骨折,Ⅲ型指骨折部分移位,Ⅳ型指骨折完全移位;不過在實際應用中,對具體1 例骨折採用Garden 分型來精確分型可能存在困難,但將其分為無移位骨折(Ⅰ型和Ⅱ型)和移位骨折(Ⅲ型和Ⅳ型)兩大類則會比較容易和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