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相關專家辨認應是一種粘菌的子實體
張先生給記者指認「草」的位置。
5月11日,市民張先生撥打山東商報百姓無小事欄目熱線8261999反映,他的店鋪外面的玻璃上長出了一撮小草一樣的東西,很是稀奇。
5月12日上午,記者在張先生店鋪門外的玻璃上見到了那一撮「草」。記者看到,那一撮「草」非常的小,呈絲狀,大概有十幾株,根莖比頭髮絲還細,是白色的,每一株的頂端都有一個白色的小球。記者用手碰觸這些小「草」,沒有掉落下來,靠近聞了聞也沒有任何氣味。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是5月11日發現這撮「草」的,當時他從外面回到店裡,看到玻璃上有個地方發出淡淡的螢光,很好看。他走過去一看,發現發出螢光的東西像長在玻璃上的一撮「草」。
張先生說:「我覺得這東西很稀奇,就給你們報社打了電話。」昨日,記者將那撮「草」的照片發送給了聊城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位教授,該教授經過辨認後告訴記者,那撮「草」應該是一種粘菌的子實體。粘菌在生活期是可變形的多細胞體,在生殖時期成為定形體,並產生孢子囊。至於是哪種粘菌,一時無法確定。那撮「草」頂端的白色小圓球應該是孢子囊。(記者 徐培燕)
相關連結:
粘菌是介於動物和真菌之間的一類生物,約有500種。它們的生活史中,一段是動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營養體是一團裸露的原生質體,多核,無葉綠素,能作變形蟲式運動,吞食固體食物,與原生動物的變形蟲很相似。但在生殖時產生具纖維素細胞壁的孢子,這是植物的性狀。
粘菌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在有植物或植物殘體而且溫度適宜的地方都可存在。溫帶種類最多,熱帶或高寒山區很少,南極有記載。
粘菌的原生質團沒有胞壁,經分割後仍能繼續生活,是研究細胞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重要實驗材料。在其原生質團中已發現有抗生素、維生素等。粉瘤菌和煤絨菌的孢子粉對外傷有消毒作用。有些粘菌侵害栽培中的銀耳、側耳、菸草和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