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女童被餵成白血病!這款家家都有的兒童餐具,危害超乎想像!

2021-02-17 孕事

給寶寶用的東西,真的是一點都馬虎不得。

大到安全座椅,小到寶寶餐具,每一個都要把好安全關。

前兩天就刷到一條新聞,貴陽一名1歲多大的女寶寶茜茜,被確診為淋巴性細胞白血病。

在排除遺傳病史這個病因後,醫生認為病因不排除是餵飯的仿瓷碗甲醛超標導致的。

一個碗,竟可能引發如此嚴重的疾病,這種打擊對一個家庭無疑是毀滅性的。

很多家長會說,這都是個例,不用太在意。

但早在今年6月份,上海市市監局就抽查了76批次的仿瓷餐具,其中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最高的項目為三聚氰胺遷移量超標!

早年央視更有報導,質檢部門對中國市場上的仿瓷餐具抽查合格率不足20%。因為賣劣質仿瓷碗掙的更多,黑心賣家銷售時以次充好已成行業潛規則。

很難想像這些不合格的餐具流入到每個家庭,對孩子的身體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仿瓷碗,因為顏色鮮豔,輕巧耐摔,早已成為很多家長的選擇。

但如果不做好功課,慎重選擇,不合格的仿瓷碗,存在的安全隱患真的非常大。(新聞來源:河南日報)

為什麼仿瓷餐具危害那麼大?

仿瓷餐具其實是一個俗稱,這種材料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來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通常稱為「密胺樹脂」。

合格的仿瓷碗,是100%密胺樹脂材料,製作工藝嚴格,有QS認證,做出來的餐具耐摔、耐低溫、形狀多、圖案多,正確使用是完全安全的。

危險的是,不合格的劣質仿瓷碗。

因為密胺樹脂比較貴,所以合格的仿瓷餐具並不便宜,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劣質的仿瓷餐具,被媒體曝光過的就有三種。

第一種:用廉價脲醛樹脂代替密胺樹脂

脲醛樹脂在超過80℃的高溫下,會釋放出高濃度的甲醛,長時間使用這種材質的餐具盛放熱食,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白血病等。對於年幼且免疫力較低的孩子來說,這樣的餐具無異於投毒。

有經銷商告訴記者:一般的純密胺原料製造的仿瓷餐具,價格在10塊錢以上,但如果是其它材料生產的(對人體有害的...),3、4塊錢就能夠買到,差價近三倍!

第二種:使用其他填料的密胺粉

其他填料的密胺粉有A1、A3和A5等分類,其中A1隻含30%的密胺樹脂,A3也只含有70%,用它們製作的仿瓷餐具,在外觀上能亂真,但甲醛遷移率不符合國標標準,同時毒性大,不耐高溫,不耐贓,不耐腐蝕。

第三種:製作工藝不合格

製作工藝不標準的仿瓷餐具,可能會在高溫、強酸等條件的刺激下釋放出三聚氰胺。兒童長期攝入三聚氰胺,會增肌肝臟和腎臟等器官的代謝負擔,也會有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

無論是哪一種不合格的劣質餐具,對孩子的身體來說,都隱藏的巨大的安全隱患。

@新聞大求真 曾做過實驗,實驗中,在劣質陶瓷碗中倒入熱粥(溫度小於100°),碗甚至會掉色,連粥都變得發紅,若是倒入熱油(溫度約200°),碗會直接被「燙起」大量氣泡,這種碗怎能給孩子用?

也有記者在調查時拿中檔、低檔的仿瓷碗做過實驗,用甲醛檢測儀簡單測試它們在盛熱水和熱油情況下甲醛數據的變化,結果發現:低端仿瓷碗的在加入熱水和熱油後,甲醛數值達到了0.16毫克和0.61毫克。

長期用這種碗吃熱飯,就相當於每天在吃甲醛,這個結果真是太可怕。

市面上仿瓷餐具魚龍混雜,價格也是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家長們應該如何判斷家裡的仿瓷餐具是否合格呢?以下鑑別方法,家長們記好了:

①合格的仿瓷餐具擦拭時不會掉色。

②好的仿瓷餐具防摔不易出現裂縫,劣質的仿瓷餐具材質較脆弱,容易出現裂縫。

③沸水煮後,合格的餐具不會有氣味和變化,但劣質餐具會發白,氣泡,甚至出現裂縫。

④合格的仿瓷餐具低溫冷凍很穩定,反之則會出現裂縫或斷裂。

如果發現家裡給寶寶用的仿瓷餐具有以上情況,直接丟。

如果是準備給孩子購買仿瓷餐具的家長,也要購買合格的,同時也要正確使用。

購買仿瓷餐具要注意:

①餐具上標有「MF」,同時有「QS」標誌,可以作為餐具使用。

②不要購買沒有任何標誌的仿瓷製品。

③在正規超市和商場裡面購買餐具,選擇正規品牌,不要貪便宜購買地攤貨。

④選購時,仔細檢查餐具是否有變形,起皺、氣泡和表面褪色的情況,如果有,不要購買。

⑤不要購買顏色鮮豔的仿瓷餐具,挑選淺顏色的。

在使用仿瓷餐具時也要注意:

①不要長時間將仿瓷廚房用具或餐具與熱食接觸,也不要長時間盛放酸性、油性、鹼性食物。

②清洗仿瓷餐具時要用軟布清洗,勿使用磨粉和鋼絲球清洗。

③仿瓷餐具也不應用於在微波爐中加熱食物。

④仿瓷餐具在高溫下可能會降解和破壞,如果注意到餐具表面有明顯磨損痕跡,及時更換。

⑤仔細閱讀表現,嚴格按照標籤說明的使用,仿瓷餐具不耐120℃以上的高溫。

購買合格的仿瓷餐具,正確的使用,才能保證質量和安全。

除了要注意仿瓷餐具的材質,在生活中,還有一些不安全的材質在嬰兒餵養產品中要避免。

①聚氯乙烯(PVC)

PVC是一種毒性極高的化學物質,從生產階段到處置階段都對我們的身體和環境有害。它含有鄰苯二甲酸鹽、鉛、鎘、有機錫等有毒添加劑,與哮喘、過敏、生殖問題和癌症有關。

②鄰苯二甲酸鹽

鄰苯二甲酸鹽是已知的內分泌幹擾物,與哮喘、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乳腺癌、肥胖、二型糖尿病、神經發育問題、行為問題、自閉症譜系障礙、生殖發育改變和男性生育問題有關。

③BPA + BPS(雙酚類)


雙酚類與雌激素類似,與前列腺癌、乳腺癌、女性不孕症和肥胖有關。

④鉛和其他重金屬


暴露在重金屬環境中會導致神經損傷、學習和行為問題、生殖損傷和不可逆轉的腦損傷。

⑤pfa的化學物質

PFAS(多氟烷基物質)是一大類不同的化學物質,已被證明會對實驗動物的發育和其他不良影響。

媽媽們在選擇餐具時,一定要注意仔細閱讀產品的標籤,選擇有著安全材質的合格產品。

最後要說的是,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有很多材質對寶寶來說確實是不安全的,但也有很多安全的材質可以選擇。

比如合格的仿瓷餐具正確使用沒有問題,還有一些材質也是好的選擇。

①PPSU/PP材質:耐高溫,輕巧耐摔,材質安全,穩定性好,要閱讀標籤正確使用,也要注意更換時間,通常6個月左右就要更換。

②食品級矽膠:材質安全,耐高溫、耐摔,質感柔軟,觸感也舒適,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因為矽膠不透明,柔軟,清洗不太方便,價格也略貴。

③木材:表面要處理無毒。

④不鏽鋼:材質安全、耐摔、耐高溫,但要注意,不鏽鋼易傳熱,要防止燙到自己和孩子。

⑤玻璃:材質安全,耐高溫,價格好,性價比高,但也有缺點,重,不好抓,易碎,也要注意防燙傷,可以考慮用矽套管來保護玻璃。

⑥含有食品級三聚氰胺的竹纖維:不要與其他塑料三聚氰胺相混淆。

希望所有寶寶都能遠離劣質餐具,遠離傷害,健健康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質監局曝光:這款兒童餐具有毒!1歲女童被餵成白血病,你家可能正在用…
    一個碗,竟可能引發如此嚴重的疾病?很多家長會說,這都是個例,不用太在意。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年央視就有報導,質檢部門對中國市場上的仿瓷餐具抽查合格率不足20%!而去年6月份,上海市市監局專門抽查了76批次的仿瓷餐具。為什麼抽它呢?因為這種材質的兒童餐具,好看、輕巧、耐摔,是不少家長的選購首選。
  • 1歲女童被餵成腦瘤!這款家長最愛用的嬰兒用品,沒人知道它危害有多大!
    首先我們來做個小調查,你家給寶寶餵飯的碗是什麼材質的?之前就有媒體報導過這樣一個新聞:1歲大的女孩被確診為淋巴性細胞白血病,醫生認為病因不排除是餵飯的仿瓷碗甲醛超標所導致的。圖源:新聞截圖這種顏色鮮豔、輕巧耐摔的仿瓷碗,是很多有孩子家庭的第一選擇。
  • 1歲女童患白血病,原因是使用了這種碗,很多家裡都有
    為此,對於孩子的衣物、餐具和食物,家長們都特別上心,生怕一個疏忽,損害了孩子的健康。但是總有一些黑心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把健康安全的食品材料換成了質量不過關的工業材料,從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近日網上一則1歲女童患白血病的事情,讓很多網友感到悲傷與氣憤。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孩子家庭沒有遺傳病,但是卻患上了白血病。
  • 1歲娃被餵成白血病!「三聚氰胺」又來了,就藏在飯碗裡!
    你們知道嗎,每天給娃用的餐具可能有毒!  圖片來源:網易據了解,該女童父母雙方家族並無白血病史,醫生推測可能是使用仿瓷類餐具導致,一隻小小的飯碗釀成了一個家庭悲劇。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挑選一套合格的兒童餐具呢?科大大連夜趕稿寫出了兒童餐具紅黑榜,趕緊看看你們家娃用的餐具到底在紅榜還是黑榜?
  • 1歲寶寶患上白血病,竟是餐具惹的禍?關於餐具的知識家長必須懂
    前幾天,小編翻閱手機APP時,看到一則新聞:「16年貴州一個1歲女寶寶被確診為淋巴性細胞白血病。但家長都表示,雙方家庭都無白血病遺傳史。再經確認後,孩子患病的原因則被認為,很可能是孩子用了不合格的仿瓷碗所致。」白血病,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治癒可能,可是對孩子的摧殘,對家庭財富的消耗,對家長身心的考驗,都並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 甲醛超標8倍,1歲女童用後患白血病
    可這還沒高興幾天,張阿姨就開始心神不寧了,因為她發現盛到碗裡的湯粥不一會兒就變成了「粉紅色」。難不成這碗褪色了?張阿姨這才開始懷疑「仿瓷碗」的安全性。仿瓷碗或成「奪命碗」這種「仿瓷碗」在大街小巷的餐館裡隨處可見,由於耐摔、容易清潔,價錢低廉,且看上去比塑料碗要「高級」一些,很多商家都會拿來當做餐具使用,也有不少人看中了它的優點,買回家當做兒童餐具。然而這樣「物美價廉」的碗真的安全嗎?
  • 小孩鉛超標對身體危害有多大 絕對超乎想像
    原標題:小孩鉛超標對身體危害有多大 絕對超乎想像   體內金屬元素超標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對身體系統的破壞,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不然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身體內的鉛超標是常事,小孩鉛超標對身體有危害嗎?有哪些危害呢?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 7歲女童鼻腔出血查出白血病,醫生指出患病關鍵:這種玩具別再玩了!
    近日,有一個7歲的女童,鼻腔反覆出血,父母開始沒怎麼在意,以為是上火了
  • 給2歲孩子餵飯餵成胃出血?拜託家長們,別再這樣餵飯了
    1、2歲女童被奶奶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多多的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原來因為感染有的時候她看碗裡的東西想吃,我就直接用我的筷子餵他。」 原來多多奶奶是這樣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給多多的。
  • 為什麼白血病喜歡找孩子?醫生:這4樣東西是「禍首」,家家都有
    當初是為了孩子才買的新房,現在孩子沒了,還要這房子有什麼用?彤彤今年3歲了,為了孩子方便上學,夫妻倆在鎮上買了一套精裝修的房子。考慮到新房不適合入住,一家人專門擱置了一年半才搬進去。據資料顯示,全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人左右,其中一半則是兒童。那麼,為什麼小孩容易得白血病?
  • 人體內曾出現過的異物,肛門灌水泥,超乎你的想像!
    關注話說,在追求刺激時人們似乎玩得挺大,以下是7個人體內曾出現過的異物,絕對超乎你的想像一位60歲的男人"聲稱"有一群強盜硬闖入了他家,在扭打的過程中,他們把這瓶可口可樂瓶塞到了他肛門內。最後醫生用真空吸取機,把這瓶可樂吸了出來,同時也吸走了這位男性的自尊。
  • 2歲寶寶胃出血,竟是家人「餵」出來的!
    醫生說,醫院雖然每年都能接診20多個胃出血的孩子,但大部分年齡在5~14歲,而2歲的,真的很少見。 醫生給孩子做了檢查,發現多多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這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 5歲女童患白血病 白血病是怎麼引起的
    現代快報8月3日消息,連日來,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丁角村5歲女童潘瀅慧牽動著許多網友的心——5月份,正在寶堰中心幼兒園讀中班的她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老潘痛苦地說,這相當於一家人在房間內吸入超標甲醛達7年之久。  那麼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白血病呢?  白血病是怎麼引起的  白血病確切病因至今未明。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的發病有關。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遺傳因素、放射、化學毒物或藥物等因素。
  • 女童雙下肢癱瘓 原是白血病作祟
    以前大家一提到白血病,就會聯想到「無藥可治」,尤其是受影視作品「經典橋段」的影響——悲劇的發生往往都是男女主角一方得了不治之症,而這不治之症總是白血病。如今,白血病作為兒童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已不再令人談虎色變。
  • 1歲女童患白血病竟是因為它,家有這種碗的,趕緊扔!
    很多媽媽在給寶寶買餐具時,會選擇輕巧、耐摔、顏色豐富的仿瓷碗。 但仿瓷碗一直問題多多,此前1歲女童被確診為淋巴性細胞白血病,就和長期使用不合格的仿瓷碗有關。
  • 兒童白血病與「它」關係密切,這兩樣兒童用品,或都是甲醛重災區
    現在「白血病」一詞與「甲醛」逐漸聯繫在一起。 據統計,現在很多孩子患白血病的大部分原因是吸入了過多的甲醛。 甲醛這種有害物質,和這些物質一起進入我們的生活。 特別是這兩種兒童用品,是甲醛的來源!物品1 :仿造餐具孩子小時候,父母給孩子提供仿造餐具。 這個餐具不容易掉下來,質感也很好。 但是,一些非法製造商在製作這個餐具時,用尿素樹脂代替三聚氰胺粉。 脲醛樹脂是一種容易釋放甲醛的材料。 不小心買了這個餐具,長期拿來給孩子用,對孩子的危害當然不少。
  • 女童睡「棕床墊」患白血病?警惕這種毒床墊,別讓娃睡覺變成慢性...
    大家都不再問「吃了沒?」,而是變成了:「剪床墊了沒?」 這一切都源於前幾天網上盛傳,一名6歲兒童因睡了膠水壓合的棕墊患上了白血病。 結果,引發了全網的寶媽奶爸們剪自家床墊,檢查是否為"甲醛床墊"的浪潮!
  • 2歲女童吃水果引發白血病,醫生:這3種水果再饞也別給孩子買
    01.2歲女童吃過期水果引發白血病童童剛過兩歲生日,但卻發現了不明原因的低燒,家人原以為是孩子病毒感染,於是給他買了一些抗病毒的藥,但孩子發燒的狀況卻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好轉,在人無奈之下趕緊送醫治療,檢查結果卻讓童童的家人驚呆了。
  • 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危害,超乎你的想像
    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危害,這相當於給心肺增加了負擔。拒絕不適當的減肥法抽脂手術、藥物減肥、大運動量減肥和過度節食減肥等方法都(6~12 歲)每天10小時,青少年(13~17 歲)每天9小時。5.中國新聞網《10歲男孩患上脂肪肝!
  • 手機對兒童危害超乎想像 你重視過嗎!
    [摘要]研究顯示,兒童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孩子的神經系統受到的電子設備潛在威脅更大。曾經,電視是孩子們消磨時間的最好「工具」。然而,自從智慧型手機面世之後,手機幾乎完全替代了電視。 智慧型手機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在方便的同時,也隱藏著一些危害。電子輻射問題這個我們暫且不談,就談談孩子對手機的痴迷與危害吧。英國《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顯示,兒童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