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7月7日16時50分訊(記者 陳俊帆)複製手機卡能夠竊聽別人手機究竟是真是假?近日,家住渝北區一男子就收到了一條稱可複製手機SIM卡的簡訊,因懷疑妻子外遇,想弄清真相,他選擇了辦理,不料卻卻因此被騙僅萬元。目前,渝北警方已立案介入調查。
收到複製SIM卡簡訊 男子懷疑妻子外遇選擇辦理
孫先生家住渝北兩路,最近他因懷疑妻子外遇,卻找不到有力證據而正在發愁。恰恰在6月30日這天,他收到一條令他感覺如獲至寶的簡訊。
據孫先生介紹,簡訊內容是可提供複製手機SIM卡服務,但需一定手續費。「當時看到簡訊,我[]瞬間就被這種突來的『幸福』衝昏了頭腦。」孫先生講,他幾乎沒有猶豫,就按照簡訊上的電話撥了過去。
對方表示,辦卡需要提供相關身份信息,並收取800元的手續費。「800元就800元!還不算太貴」,孫某按照對方提供的卡號就給對方匯了錢,並將自己的名字和妻子的電話號碼發了過去。
調查老婆外遇不成 男子反遭辦卡人威脅
7月1日中午,孫某接到了辦卡人電話稱卡已成功辦好,可該手機卡只能在專用手機上使用,要再支付8800元手機費用。
「當時我感覺有點不對,就稱自己沒有那麼多錢了。」孫先生說,但辦卡人告訴自己,如果不給錢,他就將此事告訴我老婆!
想到自己提供過老婆手機號,擔心老婆知道之後夫妻關係會鬧翻。孫先生被逼無奈又向其匯了款。
原本以為對方只是不想白忙活才這樣威脅,卻不曾想對方竟是騙子。在匯完8800元後,對方又告知孫先生要繳納2萬元的封口保險費。
此時,孫先生才完全清醒過來,立馬向渝北區公安分局兩路派出所報案。目前,派出所已立案偵查。
警方提醒:手機卡不能複製
渝北警方提醒,這種以複製手機卡為名實施詐騙的騙術,是近年來的新型詐騙手法之一。
作案人員先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群發簡訊,以「複製手機SIM卡可接收他人手機簡訊,監聽通話內容」為誘餌,誘使某些好奇心強或有特定目的的人與作案人員聯繫,取得被害人信任後,便以複製SIM卡需手續費、製作費、交易風險金為由,騙取他人錢財。
警方表示,手機卡號是唯一的,一般是不可能複製的,像這類信息一定是詐騙,切勿相信。
延伸:盤點那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騙局
案例一:自作聰明買考題 被騙三千元
日前有蘇州媒體報導稱,家住蘇州崑山的小黎為了參加會計師資格考試,自作聰明在網上買題。「題」買到了,可考試的時候卻傻了眼。
原來小黎在網上花了3000元買來會計師資格考試題目和答案後,便書也不看,將答案背得滾瓜爛熟,直到上了考場拿到試卷後才發現,自己買的題目和考試題目根本不對。意識到上當,考試結束後他立馬向公安機關報警。
案例二:女子自作聰明耍騙子 弄巧成拙被騙六千
明知是騙子,卻還要上當的人還真是有!據金羊網報導,廣州佛山市一女子收到詐騙簡訊「您的手機號碼被抽獎得了16萬元人民幣和一臺筆記本電腦。」
而據女子介紹,她知道這是詐騙簡訊,但為了戲弄騙子,還是登陸了這個網址並輸入了真實信息,當看到匯款的環節時便關閉了網站。
但讓女子沒想到的是在第二天竟然接到簡訊稱「自己因違約了電子合同將面臨起訴」,被嚇壞了的女子按照簡訊留下的電話,通過尋求解決辦法,向對方指定帳號匯入6000元解除合同,直到對方再次電話索要費用時,方才向公安機關報警。
案例三:自作聰明靠投資賺錢 男子輕信網絡理財被騙13萬
據網易新聞報導,今年春節時,天津市寶坻區一男子小宋在上網時意外看到一家理財網站,號稱「央企控股、會員百萬」、「高於銀行利息幾十倍」。
將信將疑的小宋在核實該網站的公司地點都標註正確,且看到網頁下方有網絡110、網信認證等連結後,便輕信了這家理財網站,決定投入自己手中的閒錢一萬元。
一個月後,按照該網站的高額利率,小宋果真收到了120元的利息,並可以直接提現。小宋心想,這樣賺錢可太容易了,相當於每天吃一頓免費的早餐,要是投資再多一點,就可以午餐、晚餐全免費了。
小宋頓時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於是果斷將自己存摺中的五萬元定期存款取出,購買了該網站理財產品。隨後從網站數據上顯示,自己投資的成本利息不斷增加,小宋又再次追加了7萬元,共計投資了13萬元。
直到今年4月份,借款到期之後,小宋意外發現無法提現,之前加為好友的客服QQ也從自己好友列表中消失。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選擇向公安機關報警。
記者手記:為何騙子能夠成功詐騙?其實不是騙子「大聰明」,而是利用了不少受騙者的「小聰明」。通過以上案例,如何才能避免上當受騙,大家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二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微博報料方式:網友可登錄新浪微博「@華龍網原創新聞」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