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老演反派的日本演員矢野浩二突然火了一把,因為網友爆料他在一檔綜藝裡說 「中國人沒資格養狗」 ,就算在首都也有很多人遛狗時不鏟屎——
這組截圖剛發布時確實引來了不少人圍觀,但很快就被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其實是2012年的「舊聞」,五年來已經在網際網路上輪了好幾遍。
矢野浩二本人也發了一條澄清的微博,表示這是經過節目剪輯造成的誤解,他的「言論有失分寸,以後一定注意」——
按照以往的情況,是 外國人一說大實話,鍵盤俠就噴他辱華 。每次一 出現「中國XX不好」的明星言論,網友們就蓋章「辱華藝人」,義憤填膺地喊著XX滾出中國,哪有心情看他發的致歉微博啊。
可這次不一樣,面對「日本人教你養狗」的慘烈對比,大多數吃瓜路人的態度出奇理智: 人家說的沒錯啊,事實 不 就是這樣的嗎?
還有很多人稱:矢野浩二在五年前說的這番話,同樣適用於今天的中國。
△很多公眾號討論了網友前後的反應
是的,這次網友情緒的反常其實是揭示了一 個長期存在、並且讓人深惡痛絕的現象:遛狗不拴繩、便洩不清理的「中國式 養狗 」。
因為這次的風波,很多人針對這個現象有過不少討論了,無論是從居民素質出發,還是呼籲政策和基礎設施的到位,亦或是著眼於整個寵物產業系統,都有一定的建設性意義。
如果願意把範疇再擴大一些,那麼養狗如此,養貓亦然,咱們不妨來談談, 在中國養貓又存在哪些問題 —— 畢竟一眨眼,這天下 已然 姓貓了,家家吸貓,人人云養,狗的網際網路江山亡得差不多了。
△網上的養貓黨多於養狗黨
據說,當代年輕人之間都是 靠「有沒有貓」來衡量成功與否 的。這看上去就是個段子,但細究起來卻很有道理,因為養貓真的很考驗主人的各方麵條件。
現在的人養貓都存在哪些問題?第一肯定是 沒錢沒閒還硬要養 了,俗稱「尬養」。
通常而言,在鄉下養貓幾乎零成本,但在城市裡養貓無疑是多養了一口人。
很多人喜歡品種貓,一開始就要掏一筆幾千到幾萬不等的購買費用;
接回貓咪後要置辦貓窩、貓砂盆、貓抓板等生活用具;
要帶去醫院做體內外驅蟲、打常規的貓三聯和狂犬疫苗,到年齡了還得看情況是否做絕育……
——這些無一不 考驗著主人的錢包。
△所以,不少領養信息都要求「有固定住房和收入」
而令人窒息的是,養貓不是一次性支出。
除了前面必要的花銷,還得持續不斷地付出貓咪的口糧錢(貓糧+罐頭) 、周邊錢(貓砂+玩具+被抓壞的家具)、以及醫療費用(疫苗加強+看病檢查); 有的主人不敢親自上陣,還需要定期帶去醫院洗澡、剪指甲。
對於沒房沒工作的學生黨,和一年到頭根本攢不下什麼錢的大部分職場年輕人來說,自己都快養不活了,還想供個小祖宗?怕是活在夢裡。
可問題就出在,很多小年輕算不清他們要承擔的花費, 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就開始了縹緲的養貓生涯 ……
△「我們會有貓的」已經成為了一個梗
有錢很重要, 照顧貓咪需要的 時間和精力也不能少。
舉個慄子,大部分鏟屎官都有著基本的餵養常識,但有時候實在架不住主子賣萌討食,或是對一些進階的食物禁忌所知甚少,很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所以,做好這方面的功課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的人養貓都存在哪些問題?這第二點就是 素質堪憂 。
跟養狗不一樣。 我們說「中國式養狗」會遛狗不鏟屎,素質之外可以找到很多外部原因,諸如小區的基礎設施不到位,糞便處理不方便,但貓不是。
貓通常很少出門,跟外界的接觸也少,為數不多的幾個會影響到他人的情況都可以歸咎於主人的個人素質,有沒有責任心。
比如,母貓發情,適齡母貓在發情期會徹夜嚎叫,十分擾民。
擾民了怎麼辦呢?正常的處理方案是到年齡了就送去配種或絕育,雖然後者總會被罵不人道,但科學地講,絕育對於貓和主人的好處遠大於壞處。
那麼不正常的處理方案呢?
有 民間流傳的棉籤大法 ,這個聽起來就很赤雞的方法有不少人嘗試過,反饋基本都是「確實有用」,影響了很大一批鏟屎官——
△網上有不少教學視頻,播放量驚人
畢竟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母貓屬於插入排卵,棉籤插進去可以刺激母貓排卵,之後就會進入一般意義上的懷孕階段,從而停止發情。
不過,如此模擬的方法是可以遏制發情反應沒錯,但另一方面它會造成母貓假懷孕,進而更容易罹患子宮蓄朧和腫瘤——
也可能因為主人的手法不熟練、工具質量不好而導致感染,很是危險——
同樣不正常的處理方法還有 給貓餵一種「專治發情」的網紅貓糧 。
很多鏟屎官反映,正處在發情期的貓吃了後確實安靜很多,但同時也會出現精神萎靡、恍惚、叫也沒反應的情況。很明顯,這種沒有明確成分也沒有專業測評過的貓糧,最好別吃,風險太大了。
為了不吵到自己和鄰居,採取會影響貓身體健康的抑制措施,你說這主人是無知嗎?好像過了點,誰都有自己的知識盲區,可但凡 對貓上點心、負起責任多查點資料 ,也不至於出此下策。
說白了,明明可以絕育卻要搞些歪門邪道,不就是有光明大道不走,非要摸著石頭過河嗎?
但上述方法並不是最惡劣的,至多就是蠢了點兒,仍有挽救的餘地。要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群鏟屎官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思維,面對貓帶來的各種問題,他們採取的行動簡直令人髮指。
比如 剪聲帶、去貓爪、隨意拋棄 。
△成都街頭無證「獸醫」割除狗聲帶,5分鐘剪一個
前一陣有媒體報導寵物狗被無證「獸醫」當街剪聲帶,據稱,狗在做了「聲帶切除手術」之後紛紛變成了低啞微弱的聲音,手術看似成功,主人也得到了防止叫聲擾民的目的,可帶給狗的卻是一生的痛苦。
貓也有類似原理和效果的「手術」,但目前公開表明支持這項業務的寵物醫院並不多,更多的是無良的主人私下找無良的「獸醫」解決。
或許大家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他們會如此殘忍?
答案有很多,但說到底,是 儘管生長在一個號稱以人為本、生命平等的社會,很多中國人就是學不會如何真正地尊重生命 ,無論這個生命是一個人,還是一隻活生生的動物。
於是我們看到,當公寓規定不許養寵物時,有些人的想法不是「那我不養了吧」,而是「不讓人發現就好了」,承擔這一後果的卻是無辜的「愛寵」——
大家應該聽說過貓抓傷人、撓壞沙發地毯的情況,但前兩年流行的貓咪「去爪手術」仍然遭受了很多專業人士的炮轟(下面這張真相圖有些難以入目,最好快速下滑)。
事實上,這個手術在歐洲很多國家都被禁止了。
因為所謂的去爪並不是單純的剪掉指甲,而是直接切掉一小塊骨節,相當於人的手指沒了最上面的那段指頭。
手術有風險, 一旦感染,貓很有可能站都站不起來。
不完整的爪子做抓撓動作時很疼,貓會變得不愛用貓砂,容易尿床;而沒有爪子保護,做過手術的貓也會變得暴躁愛咬人。
講道理,貓的爪子會傷到人、破壞家具,發情時叫聲擾民,這些問題的確會給人們帶來不便,但同時也是可以經過一段時間的矯正、治療而消除的。主人如果只圖自己便利,做出殘害貓身心健康的決定,應該也沒資格自稱鏟屎官。
當然,主人的素質高不高是一回事,有些 生意人吃「貓血饅頭」 吃得開心又是另一回事。
一些發達國家會嚴懲這些無良商人,像是對三無貓糧廠家的罰款,對去爪手術和去聲帶手術的限制……畢竟很多時候,比起道德的不可控和因人而異,嚴格的處罰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國外禁止相關手術的新聞比比皆是
可惜的是,國內在這一領域做得還不盡如人意。
而且對於一般的殘害行為 ,當懲罰措施到位了,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可以改造的,但對鏟屎官本人的約束有限,比如當一隻貓被遺棄了,它的主人並 沒有名義受到處罰。
那怎麼辦呢?恐怕只能用愛發電了。
一些救助者在發布領養信息時,特意標註了比較細緻的領養條件,儘量從源頭上杜絕未來主人對貓咪的傷害——
幾乎所有能看到的領養信息都註明了「不隨意棄養」,加上其他條件,組成了領養界的「國際慣例」——
可是只靠一小群人的善良,換不來大環境的和諧。
要養好一隻貓,主人的素質固然佔極大因素,不像養狗一樣能賴到相關公共設施頭上,但確實也有一個客觀環境在—— 養貓的人越來越多,寵物貓產業的發展卻並不成熟。
以貓最常去的公共場所為例,這裡可以看一個側面數據:2013年的美國,每一萬人就擁有一個動物診療機構,而今天有兩千萬常住人口的北京,登記在案的動物醫院只有400家。
△ 截圖自: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服務-農業資源服務-動物診療機構
當然,外部環境肯定是會越來越好的,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最後想說的是,正如很多人引以為傲的,這年頭家裡養只貓,不僅說明財力充足、生活悠閒,能在交友市場中佔據先機,同時還手握了成為網紅、流量變現的可能性,算得上是一隻腳踏進了人生贏家的大門。
可另外一隻腳還懸在空中,不知道主人的素質是否過關,是真切地跟貓你好我好,還是踩了個空,讓自己的「愛寵」充當其摔落在地的肉墊。
出於這個考慮,我們甚至「不堪地」希望寵物費用上漲、出臺一些限制政策,讓城市居民養貓的門檻能變高,可以 在一定意義上保證養貓人的平均素質水平 ,也可以讓更多無辜的生命倖免於難。
畢竟現實擺在這裡,要做到「貓狗都有」很容易,但要貓狗雙「全」,可就難了。
點擊關鍵詞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愚昧女德 | 演員誕生 | 佛系青年 | 北京清退
催淚神作 | 清流綜藝 | 惋惜神劇 | 簡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