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片》:愛而不得,得非所願,兩世情殤,皆因一個「恨」字

2020-12-04 一點情語

/一點|新奕

不同的愛情,總能讓人有不同的感悟。就像我們在不同的年紀,讀同一本張愛玲的小說,也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一樣。

少不更事的時候,因步入社會尚有距離,人生還是一張白紙,讀完張愛玲的小說總有一種感覺——這位女作家的小說太好哭了,但終究還能在時光裡釋懷那些傷感;

待到步入社會,人生開始在閱歷的積澱中,不斷地被塗塗抹抹畫畫,此時再讀張愛玲的小說,便有了一種循環播放一首傷感的老歌那樣的惆悵——同樣的小說,不一樣的悲情,像一片愁雲,久久也消散不掉——比如這一首戚怨中摻著哀傷的《茉莉香片》:

「看似清茗甘醇一縷茉莉香魂,以肆意花香掩去潰爛心門。品嘗茶的苦澀,眷戀花的溫存。滾燙散不開混沌,牆上死灰脫落卻露出舊年積恨;如舊病難愈終會落下病根。花的香了無痕;茶的苦甚認真。」

一首歌唱竟出了張愛玲的同名小說《茉莉香片》裡絲絲縷縷的情愛真意:愛而不得,得非所願,兩世情殤,皆因一個「恨」字!

01、馮碧落的恨:恨自己無能,未能與所愛之人遠走高飛。

在小說《茉莉香片》中,馮碧落是男主人公聶傳慶的生母,出生於馮氏大家族,是一位大家閨秀。與聶傳慶的生父聶介臣定親之前,她與自己的幾個表姊妹對當時的新學十分嚮往,內心裡特別渴望讀書。

因家裡請來當時底層商人出身的言子夜做家中的私塾先生,教幾個女孩子讀書識字,馮碧落因此得以認識了學識淵博的年輕先生言子夜,並在不多的接觸中,彼此互生情愫。

有相戀在先,所以言子夜便託家人向馮家正式提親,想要求娶馮碧落,卻被馮家的老姨奶奶以言家家業還太小為由拒絕了,並且羞辱他家想要娶到馮碧落這樣出身書香門第的姑娘,起碼還要經過幾世的奮鬥才行。

言子夜因為此辱,不肯再次屈尊上門求親了,也不願意找人從中周旋。馮碧落幾次勸說他再到自己父母那裡試試,奈何言子夜就是不肯低頭。後來機緣巧合,言子夜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臨走前,他修書給馮碧落,意思是希望能帶她一起私奔離開。

但自知女子「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的馮碧落,為顧及大家庭的名聲,也為了言子夜的聲譽,最後選擇了留下,從此與言子夜終身錯過。

十八歲時,馮碧落接受了家族的安排,與門當戶對的聶介臣定親並成婚。因為內心深處的不情願,她自始至終都不愛自己的合法丈夫聶介臣,但現實的無奈,讓她又萬般無助。

當言子夜留學四年後回國,並同時帶來了他自己的南國新妻子後,馮碧落放下自己剛滿四歲的兒子聶傳慶,帶著遺恨命殞黃泉。

張愛玲將已經逝去的馮碧落比喻成了一隻「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黴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真的非常欽佩張愛玲的筆觸,這個比喻實在太精妙了。如果是一隻金絲籠子裡的鳥,至少還有飛逃出去的機會,但一隻被繡在屏風上的鳥,就慘多了——屏風是她身後掐斷她的愛情之緣的家族,也是她沒有勇氣逾越的女德觀:私奔,意味著給整個家族蒙羞,也意味著一個女子從此之後的身敗名裂!

她愛的男人不肯為顧全她的名聲而屈尊再次求婚,出國留學後又帶回南國妻子,苦思苦守了四年的馮碧落被這最後一根絕望的稻草壓死了——

年僅22歲左右的她,應該是在遺恨中絕望地離世的:愛而不得,得非所願!她恨自己當年的無能,也恨自己生在大家庭的無助,更恨自己沒有勇氣與所愛之人遠走高飛,一次錯過,抱憾終身!

02、聶介臣的恨:得到了妻子的人,但四年的光陰,竟都沒能走進妻子的心。

老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世間的愛恨總有淵源。

身為與妻子條件相當的丈夫,聶介臣大概是愛過馮碧落的。妻子馮碧落心裡裝著別的男人,這事兒應該是他們婚後他才發現的,所以他由愛生怨——埋怨妻子心內無他。

一起朝夕相處的夫妻,他親眼見證了馮碧落在他面前一點一點的枯萎,即便後來有了兒子聶傳慶,也沒能挽回一切,更沒能修復一切。新婚四年就死了妻,這在舊社會的大家族,是很忌諱的。

所以因怨生恨——活下來的四歲兒子聶傳慶就成了發洩怨恨的淵源:他見了兒子就有氣,甚至因為一件小事不惜打聾了兒子的耳朵,每次見到兒子不是咒罵就是嘲諷!

聶介臣把自己婚姻裡所有的不幸和怨恨都發洩在了兒子聶傳慶的身上——他恨妻子的絕情,四年的時間都沒有給過他一絲走進心扉的機會,妻子死了,他更恨妻子生的孩子,因為這孩子越長大越不尊重他!

在整部小說裡,聶介臣就像一個虐待兒子的變態暴君——沒有愛,也不願意給兒子愛;他從心裡討厭兒子,所以根本就沒想著好好培養兒子,家族的事務也不想兒子沾手,哪怕是開一張小小的支票。

兒子聶介臣像是活死人,年僅二十歲,卻看上去既年輕又老態,明明很俊美,卻又像個從來沒有過青春的病人!

聶介臣用極端的怨恨,閹割了整個家庭的生機,也閹割了兒子健康為人的根基!

託爾斯泰說,愛情一結束,仇恨就開始了。中國古人也曾云:愛之深,責之切。而魯迅先生補充的更加明了:愛的越深,恨的就越真!

所以,終其半生,也未得一絲愛情的聶介臣,在妻子馮碧落那裡,最終愛而不得,得又非所願,他愛的有多深,後來的恨就有多真!

03、聶傳慶的恨:因為父母的愛恨情殤,自己無法堂堂正正的正常健康做人。

張愛玲筆下的聶傳慶是一個超級自卑又擰巴的人,他年紀二十上下,窄窄的肩,細長的脖子,淡眉毛,吊梢眼,鵝蛋臉,鼻子過分地高,臉龐又很纖柔,看上去既年輕又有點兒老態。

他是香港華南大學的學生,與母親曾愛過的那個男人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是同學。四歲時生母殞命,父親聶介臣娶了刻薄的後媽,因為父親的毆打和責罵,他的耳朵不好使,父親和後媽的虐待,又使的他特別自卑,在學校裡沒有一個朋友,也不敢和別人交朋友!

但緣分的奇特就在於,越是不想要的,就越是碰上。

因為是同學,在學校裡又選修了同一門課程——言子夜教授的中國文學史,所以活潑開朗的校花言丹朱,便時常的找聶傳慶聊天,原因是他老不和別的同學交朋友,偶爾給他講的小秘密,他也不會傳出去,這讓言丹朱覺得和他在一起很安全。

但是聶傳慶恰恰相反,他不喜歡言丹朱這樣健康的像陽光一樣的女孩子,特別是自己在從傭人吳媽和書房的書中,意外地得知母親馮碧落和言丹朱的父親言子夜有過一段情事之後!

他卑劣地想:言丹朱和言子夜這對父女是那樣的幸福,為什麼自己卻要卑賤地活著?如果母親馮碧落沒有嫁進聶家,而是嫁給了言子夜,那麼他就是言丹朱的哥哥,或者就是言丹朱本人,那樣的話,繼承了言子夜才學和陽光健康的就是自己,有了母親和言子夜的呵護,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又樂觀又積極進取的青年!

可是,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如果,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麼自己的人生或許就是另一種景象了!

但現實剛好事與願違——在文學史課上,因為答不上來老師言子夜的提問,而被言子夜大聲訓斥羞辱——中國的青年都像了你,中國早該亡了!之後,因為痛哭停不下來又被趕出教室。

聶傳慶覺得自己的人生之所以這樣灰暗,這樣沒有生的希望,都是因為母親沒有嫁給言子夜,自己沒有成為言子夜的孩子,而言丹朱卻擁有他想要的一切。

所以言子夜對他的訓斥和全班同學的嘲笑,像鞭子一樣把自己人生最後的那一點點幻想出來的希望也打滅了——父親聶介臣辱罵他,他至少還不會難過,因為他本來也壓根兒就看不起父親;

但言子夜對他的當眾訓斥和驅趕,就嚴重多了:這個被母親深愛過的男人,怎麼能像父親聶介臣一樣的罵他呢?太絕望了!

所以最後在聖誕夜的舞會之後,他本來是漫無目的地亂走的,一直把他當成安全港的言丹朱偏偏追過去了。言語之間說到的她的家庭,她的父親,和她自己的一切,一下子把已經心生恨意的聶傳慶惹毛了!

他對言丹朱一頓腳踢,直到腿部發麻,才收住了腳,然後一個人跑回家去了!但言丹朱沒有被他踢死,隔了兩天後,他們又在學校見面了,小說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像一杯濃濃的苦茶,終於被喝完!

小說是作者張愛玲虛構的,但讀著真的疼也是真的:兩世情殤,聶傳慶像一個生在夢魘裡的青年,沒有青春;因為不是所愛之人的孩子,母親不愛他;因為沒有得到所愛之人的心,父親也不愛他!

一個「恨」字,讓聶傳慶逃不開,撇不掉,丟不離,兜兜轉轉,像輪迴一樣的,所有苦都沉浸在了他毫無生機的人生裡,以至於他整個人都擰巴的撕裂了!

04、了一段悲情往事,揪出心裡的疼:願我們都學會珍惜眼前所愛

張愛玲的小說,每一部都像她人生的一部分,有愛情又不純碎是愛情。每個故事的背後,都能看得見她對人生種種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她的小說也總有穿越時空的魔力,我們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紀,因著不同的機遇讀到,也總有不同的感悟。

這一杯茉莉香片茶,兩世的幽幽情殤,是人物的,其實也是張愛玲自己的:沒有深愛過,又怎能如此細膩的心懷恨意?

愛而不得,得非所願。愛之切,才恨之深。其實任何事都是兩面的平衡,這些恨意的另一個方面,更深刻的還是人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吧。

就像王小波說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愛一個人沒有錯,但時空錯了,或許一切就都錯了。茉莉香片這杯苦澀的茶,或許最能詮釋故事裡每個人情感裡的憂傷吧,苦樂參半是人生的底色,也是生活的底色,願我們這一段悲情的往事裡,揪出各自心裡的疼,好好的珍惜眼前所愛!

每個愛人,都是我們前世修來的緣,遇到了就別讓他錯過,好好愛,讓人生溫暖如陽。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茉莉香片》:一杯用「錯」衝泡方法,而導致的「苦」茶
    茉莉花茶,有一個美麗的稱呼:「茉莉香片」,聽名字就很美,它有著「在中國的花茶裡,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如此美麗芬芳的花茶,卻被張愛玲煮成了一杯苦茶。《茉莉香片》開頭,張愛玲寫道: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 錯過便是一生‖《茉莉香片》,一段感情的錯過兩代人的苦情人生
    《茉莉香片》,一段苦情故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兩段。是兩代人的苦情人生。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我們曾分享過《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它們均是作者的獨特創意,在一爐沉香屑燃盡的短暫時光裡,向我們娓娓講述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人生。
  • 「小茶說說」張愛玲眼中的《茉莉香片》太苦了?
    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 ...這是張愛玲在《茉莉香片》中開頭寫的一段話。在張愛玲的記憶中茉莉香片一定是苦的,否則她不會以《茉莉香片》為名寫一個苦澀的故事,寄託對自己父親的渴念及戀父情結。如果給自己的父親打一個標籤,你會寫什麼?和藹可親?心寬體胖?通情達理?還是如張愛玲描述的如茉莉香片那般「苦澀」?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是苦是甜也許只有作為當事人的自己才最清楚了吧。
  • 張愛玲的《茉莉香片》:入夜重門靜,茉莉香悠悠
    「我給你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但悲哀的城。「這是這篇小說的開頭,作者自己評價這個故事「苦」,又說「香港是一個華美但悲哀的城。」這想必是她的真心話,香港,這裡既存有張愛玲的眷戀,又存有她的恨。
  • 《茉莉香片》:讓張愛玲告訴你,缺愛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茉莉香片》篇幅很短,卻是一個令人非常難受的故事。這個叫聶傳慶的孩子,一個嚴重缺愛的孩子似乎心理已經不健康,但是除了那個叫言丹珠的女同學,沒有人真的關心他。可是他嫉妒女同學的一切,她的家庭、愛她的父親。他出手打了女同學,以為她死了,可是沒有,他的煎熬還將繼續。
  • 《茉莉香片》:幸運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都在治癒童年
    張愛玲的中篇小說《茉莉香片》的男主人公叫聶傳慶,他因長期受父親打壓、繼母奚落而產生了心理變態,長期的陰鬱在家中得不到排解,只能在家庭以外求解脫,最後他把邪惡的雙手伸向了自己的同學言丹朱。和他說話的仿佛不是自己的兒子,倒像是他幾世不修好換來的仇人,但這仇又報不得,於是心裡恨,只能通過言語來不停地打壓。他跟了父親二十年,被父親摧殘了二十年,早已經是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殘廢,所以才會「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聶傳慶對他父親的態度呢?
  • 張愛玲《茉莉香片》:一個想和自己母親前男友的女兒結婚的男孩
    文/暮妍 圖/網絡張愛玲要寫《茉莉香片》的時候就說了,她給大家沏了一壺苦味的茉莉香片,因為她要講的故事也很苦。我做好心理準備看完了這個故事,看完之後確實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她沒有愛過他父親,就為了這個,他父親恨他。她死了,就遷怒到孩子身上。要不然,雖說有後母挑撥著,他父親對他不會這樣刻毒。」他父親和繼母整天在家裡燒鴉片,從沒給他任何積極向上的生活指引,還一起苛待他,羞辱他。
  • 陳羽凡白百合婚姻:情若有殤 及時止損
    一定是特別的緣份 才可以一路走來變成了一家人 他多愛你幾分 你多還他幾分 要處處時時想著念著的都是 "我們" 你付出了幾分 愛就圓滿了幾分...我們對婚姻寄予了太多厚望,它的失望帶給我們的傷心,足以讓一個人看破紅塵或一失足成千古恨。陳羽凡和白百合,一個戲演的好,一個歌唱的棒。他們互補的結合,曾經也是那樣被津津樂道的佳話,誰曾想不過幾年時間,換來不勝唏噓。白百合出軌新聞後,陳羽凡因不堪重壓才通過毒品解壓還是毒品在先兩人才選擇的分道揚鑣?
  • 《茉莉香片》與《心經》丨張愛玲投射在作品主人公身上的戀父情結
    中篇小說《茉莉香片》和《心經》都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之作,堪稱奇絕。一、《茉莉香片》裡的聶傳慶:痛恨自己的無能,轉而將這恨意轉嫁到死去的母親身上和過於活潑優秀的言丹朱身上《茉莉香片》是張愛玲的一篇中篇小說,主要描述了從小都沒有得到父愛的聶傳慶,在碰到也許曾有可能成為他父親的教授言子夜之後,看到言子夜那個活潑優秀、還處處幫助自己的女兒言丹朱之後
  • 三個男人愛她皆因另一個女人,大BOSS也因此恨她
    三個男人愛她皆因另一個女人,大BOSS也因此恨她。張雪迎飾演容樂在這個世界上有兩類女人最容易讓男人生愛,一類被稱為白玫瑰,另一類則是妖豔的紅玫瑰。其實源於一個女人云貴妃。上天將善良的容樂送到了他身邊,他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這樣的情分,沒有人能代替!傅籌被苻鳶虛偽的假面蒙蔽,他自願為母報仇,她恨雲貴妃母子奪走了他的一切,可又渴望有這樣一個母親。如果雲貴妃是他生母,那麼他將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個良母還有疼愛自己的父親。
  • 取名忌用「殤」,殤字在古代,不是給活人用的
    還有個好朋友說,知道個人,名字裡有個「殤」,不知道爹媽咋想的。 我笑到,估計是這樣想的——反正是我生的,我想怎樣取就怎樣取。 還有朋友講,爹媽估計愛看十八流網絡小說吧,這個殤那個殤的。 那麼,為何殤字不能用在名字時呢?
  • 雪之戀情之殤,情在心裡不覺累,愛在心間不覺苦
    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一片片,隨風舞蹈著,飄落在樹木花草上,不一會就白了頭,看著白頭的樹木花草,一瞬間心痛如刀割,是在為雪之戀情之殤傷心麼?……。雪花啊!你為什麼要在春天的裡來呢?為什麼這麼執著的非要來呢?為什麼飛蛾撲火的自取滅亡呢?為了愛麼?為了情麼?為了那一瞬間的白頭,還是為了一剎那芳華?還是為了那一段曾經的雪之戀?
  • 胡彥斌新歌愛不得 恨不得 捨不得完整歌詞介紹在哪聽
    胡彥斌新歌愛不得 恨不得 捨不得完整歌詞介紹在哪聽  愛不得 恨不得 捨不得 - 胡彥斌  試聽:QQ音樂  詞:胡彥斌  曲:胡彥斌  編曲:谷粟  製作人:胡彥斌  伴唱:胡彥斌  Guitar:谷粟  錄音:胡彥斌
  • 火箭少女101張紫寧獻唱《兩世歡》片尾主題曲訴說兩世情暖
    電視劇《兩世歡》由余翠華執導,於朦朧、陳鈺琪領銜主演,張思帆、馬月等主演,聽見時代為該劇專屬定製的「兩世為歡·心仙古韻」《兩世歡》影視原聲帶,今日首度曝光片尾主題曲《雲邊》及MV。悠揚綿長的旋律與敘事般娓娓道來的歌詞,搭配紫寧功底深厚的天籟之音,迴蕩著原家大小姐風眠晚與貴公子景辭糾葛「兩世」的動人愛情,直抵聽眾心靈。此外,歌曲還邀請到世界頂級樂團加盟助陣:布達佩斯交響樂團錄製弦樂,由聽見時代全能音樂人陳雪燃擔任弦樂監製。聽見時代集結強大的製作班底共同打磨,製作出這首品質與流行兼具的全新古韻。
  • 人道相思易老,皆因情已闌珊;七首清平樂,餘生莫問歸年
    人道相思易老,皆因情已闌珊。曲入柔腸,有絲絲縷縷的異樣,層疊而來。惶惶然、匆匆然,遁入了寂夜的空曠。些許情懷,一如既往,如孤星守護著月亮,疏離著相望,便是一世的安詳。一曲相思弄韻,餘生莫問歸年。——皛玊題記
  • 網絡小說《茶仙記愛的茉莉香》引發愛茶熱潮
    也許年輕人不愛喝喝中國茶的原因,是我們的茶還沒有找到和他們溝通的新方式。對於受可樂、咖啡等西方文化的影響的年輕人,如何向他們傳播茶文化?如何讓年輕人重新愛上茶?著名品牌專家朱玉童(筆名——採納之虎)先生基於對茶文化的熱愛,用兩年的時間,翻閱了大量關於茶葉的讀物及史料及科學研究報告,寫出了長篇小說《茶仙記之愛的茉莉香》,這是他構想的鴻篇巨製《茶仙記》系列小說的第一部,他準備寫八部有關茶的長篇小說,涉及綠茶、紅茶、普洱茶、黑茶、白茶、花茶、茶馬古道、茶聖等,用新鮮活潑的、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傳播中國茶文化。
  • 張愛玲將自己的涼薄自私寫進了《茉莉香片》,實在可憐的卻是丹朱
    《茉莉香片》講述的故事非常簡單,之所以很多人津津樂道,是因為《茉莉香片》裡那個聶傳慶,被認為是張愛玲的影子,她的涼薄,自私皆來自於母親的出走,父親的冷漠。馮碧落=黃逸梵小說主人公聶傳慶的母親馮碧落,從心裡就看不起他的父親,她在婚前心理有了一個人,也就是聶傳慶的女同學言丹朱的父親言子夜,而恰巧言子夜是傳慶和丹朱的文學史教授。
  • 花與茶的巧妙結合—茉莉香片
    看診會時常推介朋友們飲茉莉香片,她是綠茶用茉莉花經特定程序窨製而成(窨,粵音、普通話都與「薰」同音,原指地室。)茱莉花在中醫看來可理氣解鬱,芳香闢穢,清化濕濁。其性溫,與綠茶配合正好可調和綠茶之寒性,故香片茶既保留有綠茶與茉莉花之清香,又不會寒涼傷胃,男女老幼均宜:男士普遍嗜酒肉,香片消滯祛膩;女士多肝鬱氣滯,香片正可理氣解鬱,調經舒肝;老年人多氣機運行不暢,飲香片可排濁醒腦;小孩兒嗜甜食零食易消化不良,飲幾口淡香片可消食化積,清除濕熱。
  • 李白唐詩三百首經典詩句:明明是思念,是愛,卻用了一個「恨」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表達的是一種思鄉之情,有幾分悲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寫出了一代詩仙的風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更展現出了詩人豪邁的情懷。在我們印象當中,李白的形象好像並不複雜,但是他的詩詞內容卻呈現多樣化。
  • 愛一個人會「全心全意」恨一個人會「心狠手辣」的3大生肖
    愛一個人會「全心全意」恨一個人會「心狠手辣」的3大生肖每個人對待感情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對待感情是特別隨意的,是特別隨緣的,只要能夠盡心盡力的愛下去,終將會有結果的那一天,而有些人對待感情是比較急功近利的,恨不得第一天認識第二天的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