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偉
王健偉
大洋網訊 隨著都市養寵人士日增,給貓狗看病的寵物醫生成了熱門職業,在人們的印象中,寵物醫生無外乎給貓狗打針,如果碰上疑難雜症,則只好聽天由命。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州不少寵物醫院已開始給貓狗開展各種複雜的外科手術。
王健偉今年26歲,目前在白雲區一家大型寵物醫院工作,是醫院裡的「一把刀」,擅長給貓狗做剖腹產、切腫瘤和各類骨科手術。他說,這幾年他的業務量飛速發展,究其原因,是「人們越來越把寵物看作是一個家庭伴侶,而不僅僅是一個動物」。
記者來到寵物醫院的時候,王健偉穿著手術服,剛從手術室出來,他剛剛給一隻褐色泰迪狗的右前腿做了髕骨內脫手術。麻醉剛過,小泰迪就興奮異常,儘管右前腿不能著地,但三條腿走路的它還是在記者腳旁跑來跑去,攀上攀下。
「學不成人醫學了獸醫」
王健偉一把抱起了那隻泰迪狗,狗的傷腿一碰到他的腿,就「嗷嗷」地叫喚起來。「哦,哦,知道你疼,你下去自己玩會兒吧。」說著又把那隻狗放到地上,任它溜達。
王健偉來自河南,圓圓的腦袋,樣子很有喜感,說起話來愛咧著嘴,露出迷之微笑。別看他年紀輕輕,卻已經有6年多的臨床經驗。他畢業於河南一所大專院校的獸醫專業。說到學習經歷,王健偉「呵呵呵」地笑著說,家人原不準備讓他讀醫學類專業,但他卻賭氣要學,可偏偏考試沒考好,「學不成人醫,那就學獸醫了唄」。
王健偉賭氣學了獸醫,到了學校,才發現獸醫這個專業非常有意思,「豬牛羊雞鴨鵝馬貓狗,這些玩意兒的毛病都要學,都要會。給牲口看病,其實沒有大前途,倒是那時寵物醫院開始火起來了,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大,我便開始在這方面花功夫。我還有些同學專門看烏龜、蛇這些異寵,給烏龜或者蛇做剖腹產,其實就是剖蛋,我做不了這玩意兒,我怕蛇。」
2012年3月,剛滿20歲的王健偉開始在河南的一家寵物醫院實習,跟著師傅練習各種寵物外科手術的技術。2016年,因為家人都在廣州工作的緣故,他也來到廣州某寵物醫院上班。
王健偉領著記者走進寵物醫院,場面頗為奇特。醫院不但有手術室、門診室、輸液室,還有住院部。住院部有VIP病房——長約2米寬約1.5米的格子間,還有空調吹;也有普通病房——一個個壘在一起的鐵籠子。
有醫生自然就有護士,病房外頭,護士每天都會記錄寵物的病情,只是病情記錄得很「魔性」,比如醫院的一條黑色串串狗,病情記錄如下:「第一天:精神一般,超兇的,不能碰;第二天,精神狀態一般,還是很兇;第三天,一如既往的兇……第八天,溫順很多了,不怎麼對我們兇了。」
「幹我們這一行,要有獸醫師資格證才能上崗。這個證其實挺難考的,很多研究生都考不上,當時我考之前也很擔心,沒想到運氣很好,居然考過了。不過這一行缺口很大,所以現在難度有點降低了。」王健偉說。
給流浪犬切腫瘤
王健偉的上班時間通常是下午開始的,「其他人下班了,把生病的寵物送過來,我才真正開始忙」。手術時間通常是晚上,王健偉說,他每天的手術量並不固定,有時兩三天才做一臺手術,而有時則要上兩三臺手術,這樣算下來,他一年做的大小手術差不多600臺。
如今,給貓狗做手術,同樣需要非常嚴謹,不但要在術前給它們做全面體檢,對患處刮毛消毒,還要給貓狗做麻醉,局麻、半麻、全麻。「現在做得比較多的,有絕育手術、剖腹產手術、骨折手術,還有腫瘤切除手術。」王健偉說,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今年7月,給一隻流浪犬做腫瘤切除手術。
7月26日,有人在龍歸的天橋下發現了一隻流浪狗,它後肢部位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蜷縮著身體躺在街邊一動不動。好心人將狗狗交給相關的公益組織後,通過募捐的方式,為這隻狗湊足了手術費。
「剛送到我們醫院的時候,這隻狗體況很差,當時通過手診,我發現它的腹部有很大的腫瘤和疝氣,皮膚上寄生蟲也很多。當晚我們給它洗澡、輸液,調整體況,第二天做了X光、血常規、生化,該查的全查了,它體內炎症很高,還有疝氣,腫瘤把它的直腸和結腸都捆在了一起。它什麼東西都不吃,看起來奄奄一息。」王健偉說,這隻狗的年齡大約七八歲,公益組織發起募捐後,不少好心人都來到寵物醫院看它,給它送狗糧,看到大家如此熱情,王健偉決定「博一把」。
「第三天我們就給它安排了手術,手術的風險很大,我們做了差不多3個小時,從肚子裡切除了兩顆拳頭大的腫瘤,總體而言,手術很順利,沒有什麼突發狀況,狗狗第二天就開始吃東西了,身體狀況明顯好轉。」然而,事與願違的是,腫瘤不久就被確認為惡性,王健偉說:「雖然沒有做病理切片,但從外觀看,我就知道不好了,果然1個月後,腫瘤出現了肝和胃的遠端轉移,我們再博了一把,但因為捆綁著重要臟器,腫瘤已經切不乾淨了。」
「我們確認它已經救不了了,就讓公益組織的人把它領了回去,好吃好喝的,讓它過完剩餘的日子,沒過多久,它還是走了。」說到此處,原本「談笑風生」的王健偉,眼神有些空落落的。
沒救活自己養的狗
因為在寵物醫院工作,王健偉自己也養過狗,那是一位寵物主送給他的,因為從小養大,王健偉和狗狗感情很好。
但在狗狗3歲的時候,它不小心從高處墜落下來,頭著地,暈了過去。王健偉發現後,趕緊把它帶到寵物醫院,對狗狗進行搶救,「它當時其實就快不行了,雖然經過我搶救活了過來,卻從此落下了一個毛病,一拍它的頭它就暈,看起來像是嚴重腦震蕩的後遺症,過了幾個月,狗狗還是走了。」
王健偉說,從前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多喜歡這條狗,但直到失去它的那一刻,他才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從此,儘管很多人送他狗,但他都沒有再養。
在寵物醫院工作,他看過了很多貓狗和主人的生離死別,以前沒養過狗的他,會覺得這些人矯情。但直到他失去了自己的寵物,才感到那種「深深的失落感」,「我現在越來越理解那些寵物主人的心情了,沒養過寵物的人,是不會懂得的。他們把貓和狗當作了家庭伴侶,不再是一個動物。」
寵物醫保出現了
但現實中,並非每個寵物的主人都願意為自己的寵物買單。
王健偉說,目前給貓狗做一臺剖腹產手術要三四千元,腫瘤切除手術也要三四千元,腫瘤之後放化療一次500元~800元。相較而言,骨科的手術比較貴,「比如你見到的那條泰迪做的髕骨內脫手術,這種疾病在狗類比較常見,大部分是遺傳導致的,如果不做手術,那這條腿就廢了,但如果做手術,又比較複雜,滑車溝要再造,關節囊要釋放,脛骨出隆要移位,手術耗時很長,因此費用反而很高,前些年沒有幾個醫生會做,手術費就要10000多元,現在會做的人多了,才便宜一些。」
王健偉說,手術費用的高低,還和使用的手術耗材好壞有關,「便宜有便宜的做法,貴有貴的做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經常有寵物主抱怨,給狗看病比給人看病還要貴。」
王健偉指了指VIP病房裡一隻蹲著的阿拉斯加犬說:「這隻狗和那隻泰迪狗的病是一樣的,都是骨頭先天有病,但因為兩條腿都有問題,所以主人問清楚價格後,就找藉口離開了,把狗丟在醫院,直到現在沒來過,打電話也沒人接。」
王健偉覺得,寵物看病難,是導致城市流浪貓狗多的原因,而要解決寵物看病難,比較靠譜的方式還是買寵物醫保,「現在寵物醫保已經出現了,價格是300元保一年。」王健偉說。
但一位寵物公益組織的工作人員卻對記者說,這種300元的醫保不過是「基本醫保」,「不是所有病都可以保的,那種什麼都保的,一年要好幾千。」
「日本連寵物開顱手術都有了」
身在寵物醫院,王健偉很感慨近幾年來,我國寵物醫療的飛速發展。江夏的寵物醫院雖是這家寵物醫療機構的分院,但同樣擁有X光機等檢查設備。而在廣州城區的總院,醫院還配備了CT機、核磁共振機,總院的「手術大拿」不久前還為一條狗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寵物醫院還成功上市了。
「我們了解到國外的寵物醫院,科室已經分得很細了,產科、骨科、腫瘤科、皮膚科、眼科甚至還有精神科,像在日本,連寵物的開顱手術都開展了。」王健偉告訴記者,但國內寵物主對新興的寵物醫療行業還存有很多不解。
「別的不說,單說入院檢查,很多寵物主就不願意做,覺得是我們在坑錢,單說寵物拉肚子的原因,我隨隨便便就能說十來種,如果不做檢查,它又不會說話,很容易會誤診。有些時候狗骨折,X光都不捨得拍,我們只能手診。」說到這裡,王健偉有些焦慮,「說到底,狗畢竟不是人,主人不給做檢查,我們也只好硬著頭皮治。」
但王健偉依然看好未來中國的寵物醫療市場,「這個行業朝氣蓬勃,雖然有一些困難,但隨著寵物主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相信前途還是很光明的。」王健偉說。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武威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