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靜
寒冷的冬夜,擁有一條輕巧、保暖、健康又不失時尚的蠶絲被,是一種享受。但是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發現,隨著蠶絲被的逐漸普及,冒牌貨也多起來了,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又多了些擔憂——花上千元錢買來的蠶絲被,很有可能是桑蠶絲含量不足50%的「山寨貨」。
超市充斥「山寨貨」
「階梯價」讓消費者「一頭霧水」
走進文二西路西城廣場一家超市,記者看到,床上用品銷售區洋溢著濃濃的暖意。
冬天來了,各種各樣的床上用品琳琅滿目,其中最「耀眼」的就數蠶絲被了,不同品牌的蠶絲被包裝各異,價格差距也很大。記者注意到,最便宜的每條只要200多元,貴的有1000元—2000多元的,「長相知」、「紅繩」等品牌2公斤重的蠶絲被,每條價格都在千元以上。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最近購買蠶絲被的顧客比較多,但蠶絲被的「階梯價」卻讓消費者「一頭霧水」:看起來相差無幾的蠶絲被,售價卻相差數百元!這蠶絲被的價格像迷局一樣,消費者大多無法破解。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動輒千元的價格嚇跑了一大批潛在消費者。「超市在進貨時,選擇了一些價格相對便宜、但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的蠶絲被產品,這些產品成了熱銷品。」工作人員隨即展示了幾款價格在200元至400元的所謂「低價蠶絲被」。
記者還注意到,在這些蠶絲被的標籤上,填充物中的蠶絲含量僅佔到20%—30%,有些甚至只有10%。其他成分多為棉、羊毛、人造纖維或滌綸纖維。從記者最近幾天的走訪來看,類似產品在城鄉接合帶以及市區一些大型超市都有銷售,這些產品的名稱都是「蠶絲被」。
網上產品魚龍混雜
「100%桑蠶絲」低至40元/斤
如果超市中的蠶絲被是否「山寨」還能辨別的話,網上產品的真假就更是讓人「霧裡看花」了。
近日,一家專售蠶絲被的網店打出廣告,稱自己店出售的每一條都是100%特級桑蠶絲被,現應季大促銷,150cm×200cm(一般單人尺寸)的原價為638元,現在「秒殺驚爆價」為497元。該網店在30天內就售出了640件商品。
在網上,這樣的商家比比皆是。一家位於蘇州的網店,打出了「100%桑蠶絲,純手工定做」的廣告,100%的蠶絲被只賣40元/斤。按一般春秋被的單人尺寸來算,每條被子重3-4斤,最貴也只需160元,比前一家店的497元竟便宜了一半多。
據了解,目前我國桑蠶養殖基地的桑蠶絲綿原料收購價,平均在每斤130元斤左右,正規高級桑蠶絲被通常要賣到每斤160元—200元。按照這樣的成本計算的話,一條高品質4斤重的100%桑蠶絲被芯,原料成本起碼要640元以上,再加上人工費、包裝費、運輸費等,加在一起,零售價接近1000元。
這樣算下來,就不難看出,網上40元/斤的「100%桑蠶絲」顯然是欺騙消費者的一個幌子。一位網友說,「如此的超低價與蠶絲行業的實際相差甚遠,能是真貨嗎?太便宜了,我反而不敢下單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越是這樣的「超低價」,消費者越是不敢放心購買。
《蠶絲被》國家標準已實施
看官可對照一下,你蓋的是否正宗
從一兩百元到上千元,價格「階梯」式排列的各種蠶絲被,他們的差異究竟在哪裡?
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網站上了解到,我國今年2月起實施GB/T 24252-2009《蠶絲被》國家標準,並適用於以桑蠶絲綿、柞蠶絲綿為主要原料,經制胎並和胎套絎縫(包括機縫和手工縫)製作而成的蠶絲被。
標準明確了以蠶絲為主要填充物的被類才可稱為蠶絲被,分為純蠶絲被和混合蠶絲被兩類。其中,蠶絲含量為100%的稱為純蠶絲被,蠶絲含量達到50%及以上的為混合蠶絲被,含量達不到50%的不能稱為蠶絲被。
這就很明確了:蠶絲含量不足50%的所謂「蠶絲被」,都是「山寨貨」!
新聞連結
專家支招:三步辨認真假
怎樣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蠶絲被呢?業內專家告訴消費者,在選購蠶絲被時要掌握「三步法」。
一摸:消費者可觸摸蠶絲。優質蠶絲被有垂墜感,感覺軟而貼身,而化纖被則感覺較空,有蓬鬆感。同時,優質蠶絲不易扯斷,桑蠶絲較長,可達100釐米左右。柞蠶絲相對較短,一般只有20多釐米。
二看:品牌的蠶絲被,四角斜標處均有兩三釐米的小孔供消費者觀察。優質蠶絲外觀有珍珠色澤,對光線有漫折射,雜質少,絲路有序。而品質較差的蠶絲則外觀蒼白,無光澤和潤澤感,雜質多,絲路亂。
三聞:由於蠶絲是動物纖維,因此會帶有蠶本身的氣味,通過小孔,消費者可以用嗅覺辨認。蠶絲被有種特殊的蠶絲香氣,而帶有油性氣味或黴臭味的蠶絲均為劣質品。
另外,消費者還可使用84消毒液進行檢驗。因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而天然蠶絲的主要成分為動物蛋白,在透明的玻璃杯裡灌上大半杯84消毒液,然後將蠶絲放入,一兩分鐘內,蠶絲就會迅速溶解。而棉花或化纖等則不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