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間萬物,很多事情歸根結底是2件事,一件是「關我屁事兒」,另一件是「關你屁事兒」。
仿佛只有弄懂了這兩句,心裡有什麼不暢快,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屁)了,最終走向人生巔峰。
話說回來,「屁事」真那麼渺小嗎?家醫君可不這麼認為!
「放屁」可能真是為了你好
我們先來說說屁的成分:屁是由99%的無味氣體和1%的有味氣體組成。
99%的無味氣體包含氮氣、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等,有臭味兒的成分僅佔1%。
1%的氣體中,含有氨、硫化氫、吲哚、糞臭素、揮發性胺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
很多熱愛觀察的夥伴趕緊發問:那麼,每天放屁的量是多少啊?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放5~10次,排出的氣體約400~1200毫升,都是屬於正常的。
所以,放屁是真的避免不了的。甚至可以說,這些「廢氣」長期滯留在體內還會毒害我們的身體,如果你的小夥伴對你說「放屁」,那可能是為了你好。
放屁太臭正常麼?
俗話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硫化氫有臭雞蛋味兒,吲哚和糞臭素有大糞味兒,氨、揮發性胺則有不可描述的刺激性氣味兒……
這些異味組合在一起,可以呈現出臭雞蛋、腥臭等不同調性。
日常飲食攝入過多蛋白質(主要是肉、蛋、奶),屁中吲哚等成分含量升高,臭味兒特別顯著。
還有一些蔬菜,比如大蒜、韭菜、洋蔥等,本身不僅產氣,也有一定的異味……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蘭平醫師介紹,異味兒強了也可能暗示以下麻煩來臨:
嚴重便秘
糞便在腸道內蓄積過久,糞臭味兒通過屁找到出路,這樣的便秘常伴有明顯的腹痛。
腸道細菌感染
腸黏膜被細菌毒素破壞,出現水腫、痙攣、黏膜糜爛等炎症反應,常合併有腹痛、發熱等症狀。
消化道出血
胃酸和腸道菌群分解血液,使屁味腥臭、糞便呈柏油狀。
腸道惡性腫瘤
癌變的腸黏膜糜爛、出血,也會使屁味腥臭。
腥臭屁連續多天頻繁出現,還有大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便秘腹瀉交替、便中有血且黏附於糞便表面),必須警惕腸癌。
你瞧,「屁事」貌似不大,其實不小。
家醫君提醒,如果排除了飲食太豐富引起的臭屁,就應該重視起來,定期去醫院做腸鏡檢查,千萬別因「臭屁」感到自卑。
經常憋屁好麼?
高談闊論之時,一陣屁意襲來,放還是不放?經常憋屁會不會傷害身體?
憋屁分為暫時性和長期性——
暫時性:大量氣體原路返回大腸內,等待下一次的「釋放」。
長期性:大量氣體堆積在大腸裡,沒法到達肛門,就會「重新」開闢道路,透過腸道黏膜重新被血液吸收。
重要場合憋一兩個屁無傷大雅,但是,如果經常憋屁,會有以下危害——
有害物質排不出,腸道黏膜就要「被迫吸收」,從而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
臭氣積在體內會導致腹痛,降低消化功能,甚至導致便秘。
如果廢氣長期不排出,五臟六腑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容易減弱肝臟的解毒功能。
所以,大家不要因為覺得尷尬、厭惡屁而隨意憋屁,我們要正視屁、善待屁,給屁以自由。
這篇有聲音、有味道、有場景的科普文就先寫到這裡啦。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