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旅行微刊 專注本地吃喝玩樂遊娛購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嘉魚旅遊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節氣文人畫《大雪》 朱樵
庚子年十月廿三 ,
2020年12月7日,00時09分,大雪,
二十四節之二十一。
▲《二十四節氣》系列手繪動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
「大雪,十一月節。
大者,盛也。
至此而雪盛矣。」
瑞雪兆豐年,
嚴冬積雪覆大地。
大 雪
物 候
Heavy Snow
古代,人們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鶡鴠不鳴丨一候,鶡鴠不鳴。鵑鷗為鳥類,意為這個季節,天氣寒冷,飛禽無蹤,走獸無影,連寒號鳥也停止了呼叫。
虎始交丨二候,虎始交。古人認為,此時為陰氣最盛時期,盛極而衰,陽氣已經有所萌動,於是老虎開始求偶。
荔挺出丨三候,荔挺出。仲冬雪季,萬物沉寂,一種叫荔挺的蘭草,也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 雪
習 俗
Heavy Snow
香腸臘肉,正好過年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
「未曾過年,先肥屋簷」,說的是到了大雪節氣期間,會發現許多居民的門口、窗臺都掛上了醃肉、香腸等,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都要忙著醃製「鹹貨」。無論是家禽還是海鮮,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這個習俗同鞭炮的由來相同,都是跟「年獸」有關。「年」是一種兇猛怪獸,每到除夕,都會爬上岸來傷人。因此人們想出了將肉食品醃製存放的方法,到了年底就可以足不出戶了。
冰河捕魚,招待賓客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同時這也是捕獲烏魚的好時節。「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是指從小雪時節,烏魚群就慢慢進入臺灣海峽,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回流,匯集的烏魚群也越來越多。
整個臺灣西部沿海都可以捕獲烏魚,產量非常高,常被當作上等佳餚來招待賓客。
薯粥暖身,健脾養胃
大雪以後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裡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紅薯富含蛋白質、胺基酸、膳食纖維、胡蘿蔔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同時紅薯可有效地防止鈣流失。此外,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有效刺激腸道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生率。大雪節氣喝完熱乎乎的紅薯粥,既美味又健康。
《本草綱目》有言:「紅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說明了紅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養胃,是一種美味的健康食品。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根據地域、天氣吃不同的食物。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禦寒能力。如果天氣持續乾燥,還要在滋補時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潤的食物,以起到「滅火器」的作用,防止身體上火。
大雪節氣前後,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 雪
養 生
Heavy Snow
關節保暖:由於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溫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變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用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並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適宜進補:大雪時節氣溫較低,但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多喝水則有利於氧氣的供給,使呼吸順暢,以便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冬季以飲溫熱水為宜,應堅持在起床後和臨睡前喝杯白開水。另外,要多吃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鮮棗、獼猴桃、柑橘、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食物。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冬季飲食忌生冷。
通風保溼:室內要經常通風,除了白天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之外,室內應注意保溼。若房間溫度太高而溼度太低,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誘發疾病。冬季室內保溼除了要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溼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溼度以外,還可以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溼潤。此外,在居室內養幾盆花草或是購買加溼器,也可以調節室溼度,使居室內保持空氣清新。
大雪已至,願君溫暖常伴!
文章來源:綜合中國文化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灼見等。
圖片來源:網絡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節氣 | 大雪:瑞雪兆豐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