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村民種12畝玉米養豬,過年殺9頭卻只剩1頭,可把親朋高興壞了

2020-12-21 圖書校對找茬

在農村,不少地方有過年前殺年豬的習俗,近日,大山裡的唐習水家2天時間殺了9頭年豬,不過,很快被親戚朋友和村民們「搶走8頭豬,唐習水家只剩下1頭豬的豬肉。「我家沒有養豬,我要多拿點。」前來幫忙的村民說。

山村有的村民平時在外打工,只有過年前才回家, 有的村民發展其它產業,因此養豬的人家越來越少,隨著春節的臨近,唐習水家殺年豬引來不少親戚朋友前來幫忙和祝賀,他家2天時間殺了9頭豬,一天殺4頭, 另一天殺了5頭,場面十分熱鬧。

現年56歲的唐習水家住陝西省石泉縣池河鎮合一村,當殺豬匠把一頭頭豬去毛後,親戚朋友和村民們紛紛圍上來,「老唐,我要20斤豬肉。「老唐 我要30斤豬肉。」「老唐 我要50斤,錢等會就給你。「你們不能搶』太多了,我家兒子喜歡吃臘肉,家裡要留些吧。"唐習水說。

唐習水家殺年豬,親戚朋友和村民們紛紛前來搶購豬肉,2天時間裡,9頭豬的豬肉被大家搶走8頭,好不容易留下1頭豬的豬肉。城鄉為了養豬,唐習水家種植了12畝玉米、2畝蘿蔔、2畝紅薯和1畝土豆等, 他說, 養豬廠養殖的豬吃的是飼料,4個月左右就能出欄,而他家養殖的土豬不吃飼料,吃的是玉米、蘿蔔、紅薯,生長周期長,親戚朋友買他家的豬肉,他收的是飼料豬同樣價格的錢,所以引來不少人「哄搶」。

親朋和村民們騎著摩託車而來,把搶購來的豬肉裝進袋子,然後放在摩託車上準備騎著車就跑,唐習水連忙將其攔下,一個勁地說,「就這樣走不行,不能走,不能走。」

「我的老伴和兒子在廚房燒飯呢,哪有不吃飯餓著肚子走的道理呢。」唐習水一邊給殺豬匠幫忙,一邊招呼村民們。在農村,都說"好吃不過殺豬飯」, 殺年豬當天,吃殺豬飯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老伴和兒子在廚房燒飯,唐習水在外面給殺豬匠幫忙,並招呼親朋,他說殺年豬圖的是熱鬧,人越多越熱鬧就越高興。2天時間裡,親朋和村民們搶購8頭豬的豬肉,唐習水獲得2萬多元的收入。

親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飲料,一邊吃殺豬飯,並互送祝福,唐習水在旁邊成了服務員,端菜倒飲料,忙得不可開交。

農村人家殺9頭土豬過年,親戚朋友和村民們前來幫忙,並以飼料豬的價格搶購走8頭,個個眉歡眼笑,臨走前被唐習水攔下吃殺豬飯,不吃不行,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陝西四千畝轉基因玉米被強鏟:村民以為普通玉米,賣種人被拘
    9月10日,陝西榆林靖邊縣的農田裡,74歲的村民張春梅(化名)望著地裡橫七豎八被砍倒的玉米,痛哭流涕。60多畝的制種玉米,眼看要收穫時,在8月底被當地政府部門告知,必須強制剷除,原因是制種玉米父本中含轉基因成分。和張春梅有著相同經歷的農戶還有很多,他們分布在靖邊縣的紅墩界、黃蒿界、海則灘等多個鄉鎮。
  • 陝西四千畝轉基因玉米被強鏟 村民痛哭:一年白忙活
    9月10日,陝西榆林靖邊縣的農田裡,74歲的村民張春梅(化名)望著地裡橫七豎八被砍倒的玉米,痛哭流涕。60多畝的制種玉米,眼看要收穫時,在8月底被當地政府部門告知,必須強制剷除,原因是制種玉米父本中含轉基因成分。  和張春梅有著相同經歷的農戶還有很多,他們分布在靖邊縣的紅墩界、黃蒿界、海則灘等多個鄉鎮。
  • 七旬夫妻養豬開墾撂荒地種30畝丹參,守著大山也要把日子過紅火
    安康石泉縣池河鎮力建村,70歲的覃應元和妻子謝明香居住在秦嶺高山上,老兩口都是殘疾人,脫貧路上他們不想掉隊,養豬養雞開荒種地,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去年年初,小兒子覃金超為父母購進10頭優質豬仔,覃應元和妻子也達成了最默契的分工,他負責種玉米等莊稼,妻子則負責在家餵豬,到年底都長成了膘肥體壯的肥豬,覃應元老兩口老實本分,養豬不添加任何飼料,還未到過年,9頭土豬肉被搶購一空,一下子為覃應元家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剩下的那頭是母豬,今年年初產下12個豬仔,這些小豬他們都留著自己養。
  • 殺4頭年豬,做3百斤粉條,看秦嶺老夫妻「年味」香嗎
    進入臘月後,65歲的許定明請來兩位老鄉加工紅薯粉條,他說,山裡人過年時離不開臘肉和粉條,今年種了兩畝紅薯,除了留一些給孩子們吃,更多的是把紅薯槎成澱粉做粉條,今年估計能做300斤粉條,給自家留100斤,賣上200斤。
  • 神農架貧困農民竟把玉米地改種辣椒?一畝賺上10000塊!
    8月23日,記者來到湖北神農架林區松柏鎮麻灣村時,村民王志興正在自家地裡採收辣椒。他興致勃勃地說:「按目前的長勢和價格,一畝地變個萬把塊錢不成問題」。王志興原本沒有種過辣椒。2014年,湖北省司法廳「三萬」工作隊進駐麻灣村後,經各方調研,決定扶持當地貧困戶發展辣椒產業。通過引進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以保底價收購、訂單種植等方式籤約。
  • 神農架貧困戶玉米地改種辣椒 一畝賺上萬元
    8月23日,湖北神農架林區松柏鎮麻灣村時,村民王志興正在自家地裡採收辣椒。他興致勃勃地說:「按目前的長勢和價格,一畝地變個萬把塊錢不成問題」。   「要儘量蹲下來,一隻手穩住辣椒樹身,另一隻手選個大、色澤亮的摘」王志興告訴記者,這個時候正是辣椒生長、座果的關鍵時期,「保護好果柄,有利於幼椒的生長。」   王志興原本沒有種過辣椒。
  • 陝西8個鄉鎮120戶高山村民遷入湖北邊界新村
    「當初我們顧慮重重,怕從陝西搬過來無地可種,無事可幹,致富無門。沒想到戶口一遷過來鄉政府就給我家劃分了2畝土地,引導我家養殖60多隻馬頭山羊、6頭黃牛。」正在家門口晾曬玉米的萬桂學高興地說,他以前住在海拔1800米的陝西省鎮安縣茅坪回族鎮風景村的高山上,住的是祖輩留下來的土坯房,生活極不方便,現在搬到湖北關村扶貧新村,生活得很舒適。
  • 畝產80000斤可養8頭豬,領導從內蒙引來專用飼草養豬,你信麼?
    我們村邊承包前公社農場的地主,他早春蓋地膜十畝地,說要種一種飼料草,專用於養豬的飼料草。這種雜草宿根,種一年以後就只剩下管理收割就行了。這種飼料草一畝地一年可收8萬斤,一萬斤草可養一頭200斤重的肥豬。也就是說,一畝地飼料草可養8頭肥豬。這種雜草對於豬生長營養價值特別高,豬只吃草不用任何精飼料就可以育肥。聽了這位地主的介紹,我不信。
  • 「養豬達人」帶領村民共致富
    劉德山從1994年開始嘗試飼養生豬,剛剛起步的他,由於不懂防疫和科學飼養技術,10天後活潑亂跳的30頭仔豬就開始相繼發病死亡,最後只剩下11頭豬,由於飼養不當,仔豬養了一年才出欄,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一萬多元錢。面對失敗,劉德山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下定決心在養豬這條路上走下去。
  • 下崗創業十餘年一波三折 帶村民組團養豬名揚鄉裡 養豬大王也曾藏...
    程林利對豬舍消毒把好防疫關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治濤 通訊員 程新剛 王林軍 實習生 程維文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上月底,在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白洋村,63歲的村民程先戰,忙著清理稻田種蓮藕。他告訴記者,今年他種兩畝蓮藕,村養豬大戶程林利免費給他供種、供沼氣肥,還包銷藕帶、蓮子和蓮藕,「一年賺了5000多元,多虧了程林利」。程先戰是養豬大戶程林利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帶村民脫貧的一個縮影。下崗創業者程林利,十多年的創業故事可謂一波三折。「養豬大王」屢敗屢戰今年47歲的程林利,畢業於新洲區高級職業中學,2000年因就職單位經營困難下崗。
  • 半小時死2頭母豬、1頭公豬、3頭育肥?
    我們以300斤的肥豬為例來看,一頭豬平均賣5626.5元/頭,個別地區6000-8000元/頭也是常態。豬價行情基本呈現全國普漲局面,其中華南地區豬價最高,均價為41.84元/公斤;西北地區豬價較低,僅33.12元/公斤。另外,全國仔豬平均價格82.16元/公斤,較上周上漲1.4%,同比上漲248.6%。
  • 15家飼料企業宣布漲價 央視調查:1頭豬利潤=2瓶茅臺酒
    正大、正邦、雙胞胎、特驅等15家飼企宣布漲價,第9輪漲價潮來襲! 玉米大漲800元!其中,11月玉米價格大漲190元,相比去年同期高出了700-800元,目前主產區玉米平均收購價格為2405元/噸,處於歷史高位。 為了能夠抑制玉米價格,國家也加大了調控力度,從12月開始,各地的臨儲拍賣量加大。中儲糧內蒙古拍出了1萬噸多玉米,其拍賣價高達1.355-1.375元。
  • 玉米太瘋狂 第九輪飼料漲價潮上演 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玉米瘋狂漲800!正大、漓源、正邦、特驅等10家企業調價50-200,12月第九輪飼料漲價潮上演!  今年的玉米行情相比去年依舊高出了37%,達到了歷史高位。其中,11月玉米價格大漲190元,相比去年同期高出了700-800元。
  • 解決豬肉問題很簡單,在適合養豬的農村,每戶發一頭豬苗可以嗎
    根據某養豬企業三季度報表計算,養殖一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引得不少股民大呼,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的利潤。鑑於養豬效益好利潤高,不少房地產企業紛紛跨界養起了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
  • 養豬3個消息:1好2壞,養豬人要提前做好準備
    那就是據相關媒體報導,現在農民養豬要比以前容易一些了,不少農村散養戶眼睜睜看著豬價這麼好的行情不敢養豬,主要還是擔心自己的豬場剛建就因為環保不過關不能養了,大家都在觀望。有好消息就有壞消息,目前養豬方面兩個壞消息,一個是玉米漲價導致飼料持續漲價,養豬成本恐持續增加,雖然近期各地新季玉米不斷上市,但是因為深加工企業和貿易商的搶購使得玉米價格不斷上漲,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4月份以來全價料上漲300-400元,預混料上漲200-300元,而生豬出欄成本一頭已經增加400-500元,隨著飼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後續養豬成本恐進一步增加。
  • 兒媳留守大山照顧多病婆婆,養了三頭豬,等丈夫兒子回家殺年豬
    女兒已出嫁,22歲的兒子和父親一起在天津打工,他們都要過年才能回家。6年前,婆婆身體好,易吉平也去外面打工,婆婆患病後她就留在家裡照看婆婆。易吉平養了三頭豬,三頭豬都有200多斤了,現在豬貴,有人來收購,但易吉平不賣。她要等到過年老公、兒子回家的時候殺年豬,殺年豬自家留一些肉,還要送親戚,老公、兒子過完年去天津打工的時候也要帶一些家裡的臘肉。易吉平養雞,也從來沒有賣過。
  • 1人管2500頭豬,「世界上最會養豬的國家」竟然是這樣養豬的
    丹麥作為經濟高度發達的北歐五國之一,雖然國土面積小,但是卻是一個養豬強國,被稱為「世界上最會養豬的國家」。據了解,丹麥每年出欄生豬2000多萬頭,乍一看產量不算高,但是從人均上來看,相當於每個丹麥人養5頭豬甚至更多,還是很驚人的。丹麥的養豬場到底是如何養豬的呢?
  • 貧困戶變「股東」:年分紅15%,幫養豬還多賺七、八萬!這裡脫貧有...
    這次合作社分紅,總金額達到12.5萬元,每個貧困戶都可以拿到1000元。甘肅省合水縣郝莊村村民王應全是村裡的貧困戶。因為身體受過外傷,所以現在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只能靠妻子外出打零工來維持生活,自己則照管七、八畝地補貼家用。夫妻倆一年能掙10000多元,但是看病吃藥就幾乎花光所有的收入。
  • 第一書記|他用4頭小羊帶動多戶脫貧
    然而,此時新型冠肺炎疫情正迅速向全國蔓延,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揪著他的心,職業的敏感和對黨溪村人民的情感讓他毅然放棄了家的溫暖,決定留下來與村民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的妻子知道他沒有辦法回廣州過年後,就帶著兩個小孩過來,在黨溪村陪他一起過年,夫妻同心開展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 謝華軍說,「夫妻倆上網看疫情變化,向村民及時傳遞防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