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還不滿8歲的小女孩蕾蕾,卻在一周前經歷了月經初潮。孩子媽媽焦急萬分,女兒太小,月經期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媽媽還聽說,孩子來了月經個子就不長了。蕾蕾身高還不到140釐米,這可愁壞了一家人。
在為蕾蕾進行查體、超聲和影像學檢查後,醫生發現她的發育狀況非常糟糕——7歲8個月的年齡,骨齡已接近12歲半,身高丟失近15釐米,乳房疼痛、乳頭變大、乳暈著色。各項指標都指向蕾蕾是個中樞性性早熟的患兒,並且外生殖器的發育狀態已接近成人女性水平。「醫生,我們是不是看晚了?」對於蕾蕾的媽媽來說,孩子的狀況是她始料未及的。
性早熟是兒科內分泌常見的疾病之一,一般分為中樞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的發病率為1∕5000~1∕10000。女男發病比例為5~10∶1。
孩子出現性早熟,家長莫驚慌失措,只要及時就醫,遵從醫囑,在調節患兒性發育水平的同時,進行身高的追趕性治療,像蕾蕾這樣性早熟的小患兒還是能獲得合理的性發育速度,以及理想的最終身高。
快速進展型青春期病例增多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作息模式、飲食習性、體育運動及環境因素等發生了極大變化,相關的青春期疾病開始逐步顯現,而且快速進展型的青春期病例也迅速增多。
快速進展型青春期是指在界定年齡後個體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其性發育進展迅速,骨骺成熟加快,可影響最終身高。例如在臨床中,醫生經常能夠見到在性早熟的界定年齡後,女孩乳房自開始「萌發」後,隨即迅速增大,到月經初潮僅半年左右;或者男孩在界定年齡後長出痤瘡、鬍鬚或變聲,卻沒有身高的「突飛猛進」。這些現象提示,要高度警惕迅速進展的青春期可引發生長板的老化,進而限制「躥個兒」,必須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
日常生活不良因素要避免
女孩在8歲之前乳房發育,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9歲前睪丸增大、陰莖增粗,12歲前遺精,稱之為性早熟。家長一定要留意孩子的體徵變化,做到早發現、早診治,才能幫助孩子有效控制性發育速度,獲得理想身高。以下幾個不良因素儘量要避免:要讓孩子儘量避免食用農藥殘留多的蔬果;少吃養殖肉類、油炸食品、保健品及補品;要減重,避免肥胖;要避開環境雌激素的幹擾,如成人美膚產品、合成的塑料製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手機、網絡上有些信息,不僅不是科學的性教育,反而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更深層次的傷害。家長要讓孩子獲取健康的信息內容,接受科學的性教育,這樣做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衣曉峰 魏然整理)
文: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醫學門診 郭美潔
原標題:《8歲女孩來月經 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