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術在西安成功實施
科技日報記者 史俊斌 記者16日從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日前成功為一名23歲陝西籍男性患者實施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未開刀順利完成血管搭橋。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不久前,23歲的陝西籍小夥邱某(患者)騎摩託車外出,不料遭遇車禍,其右前臂骨折合併腋動脈斷裂
-
我院幫扶盤州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經腋靜脈途徑植入希氏束旁電極起搏術
近日,我院對口幫扶盤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掛職副主任趙維龍,帶領醫護團隊完成了貴州省六盤水地區首例經腋靜脈途徑植入希氏束旁電極起搏技術。李主任見狀立即找到科室掛職副主任趙維龍,短暫商量後決定馬上先給予患者行臨時起搏器植入並氣管插管。時間就是生命,一刻也不能等。
-
腋腔內容
腋腔內容 腋腔內容主要有腋動脈、腋靜脈、臂叢、腋淋巴及腋鞘。 1、腋動脈 axillary artery: 腋動脈是腋腔內容的中心結構,借胸小肌分為三段。
-
卡壓症候群—尺、腋、橈神經
在腋窩處,神經在腋動脈和靜脈之間運行。在手臂處,神經位於肱動脈和靜脈之間,與正中神經共享神經及血管束。他在肱三頭肌內側頭的內側面下行。尺神經只支持前臂與手的肌肉, 不支持上臂。管底由腕橫韌帶及下側骨組織形成。遠端頂部(distal roof)與豌豆-鉤骨韌帶牢牢相接。卡壓可能與脂肪瘤、神經節囊腫、動脈瘤、小魚際區慢性壓迫或外傷,骨折有關聯。(自行車職業、拐杖使用不當、工作傷害)。在管道之間神經分為表面(感官)和深層(肌肉)分支。
-
唐都醫院完成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術
唐都醫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組長張章醫生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斷裂部位,建立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不開刀完成血管搭橋手術。據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狀況下的腔內修復手術。
-
外科置管:指徵、技術和併發症 |《ECMO——成人的體外生命支持》文章精選
中心插管需要劈開胸骨進行開胸手術,而外周插管需要在以下幾個最常用的位置中進行選擇:股動靜脈、腋動脈和頸內靜脈等。插管可以通過經皮、外周直視或切開的外科手術方法來實現。最後,有必要預見並防止每一選擇策略的併發症。
-
我科成功完成西南首例左肺動脈血栓清除術及雙肺動脈內膜剝脫術
患者全身狀況極差,年輕的生命正在逐漸流逝。 憑著對心臟大血管外科的信任,患者將自己年輕的生命託付給武忠教授及其團隊。6月13日,在超聲科,麻醉科,手術室以及胸外ICU的多學科協助下,武忠教授團隊順利實施了左肺動脈血栓清除術及雙肺動脈內膜剝脫術。
-
24個卡壓症候群之尺、腋、橈神經
在腋窩處,神經在腋動脈和靜脈之間運行。在手臂處,神經位於肱動脈和靜脈之間,與正中神經共享神經及血管束。他在肱三頭肌內側頭的內側面下行。尺神經只支持前臂與手的肌肉, 不支持上臂。管底由腕橫韌帶及下側骨組織形成。遠端頂部(distal roof)與豌豆-鉤骨韌帶牢牢相接。卡壓可能與脂肪瘤、神經節囊腫、動脈瘤、小魚際區慢性壓迫或外傷,骨折有關聯。(自行車職業、拐杖使用不當、工作傷害)。在管道之間神經分為表面(感官)和深層(肌肉)分支。
-
朝陽市中心醫院完成第二例經腋靜脈途徑雙腔永久起搏器植入術
過去,鎖骨下靜脈是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常用途徑,但該途徑常遇到以下問題: 1.鎖骨與第一肋間隙卡壓起搏導線致術中植入困難,且術後可能出現導線磨損致起搏失效; 2.穿刺鎖骨下靜脈氣胸及血氣胸等併發症不容忽視;
-
一附院肝膽外科成功實施該院首例遠端脾腎分流術
近日,一附院肝膽外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遠端脾腎分流術。 患者張某,男, 30歲,以門靜脈高壓症、脾功能亢進、肝硬化收住一附院肝膽外科。經嚴密術前分析和準備工作,8月15日在麻醉科及西手術室的通力配合下,該科呂毅教授、劉昌副教授、劉學民主治醫師共同為其實施了遠端脾腎分流、脾動脈縮窄、門奇斷流手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經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患者於8月31日病癒出院。
-
我院介入導管室完成首例下肢動脈閉塞腔內支架成形術 暨我院治療糖尿病足MDT模式新篇章
我院介入導管室完成首例下肢動脈閉塞腔內支架成形術 暨我院治療糖尿病足
-
ECMO 是治療心臟術後 LCOS 和頑固性低氧血症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
7 例瓣膜術後患者因難治性低心排血量症候群(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術後 48 h 內 ECMO 插管;主動脈手術後 8 例,其中 3 例脫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及其他心臟術後 4 例。VA ECMO 除 2 例大血管術後患者行股靜脈-腋動脈置管外,其餘均行經股靜脈-股動脈插管。VV ECMO 患者均行股靜脈-頸靜脈插管。
-
【強醫療】介入治療點亮患者「生命希望」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灌注化療術
近日,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空港醫院)腫瘤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灌注化療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院腫瘤介入治療技術邁上了新臺階
-
國際首例!23歲小夥動脈斷裂差點截肢 唐都醫院打破開刀傳統 進行腔...
騎摩託車遭遇車禍,23歲小夥小邱右前臂骨折同時腋動脈斷裂,面臨被截肢的風險。9月16日,記者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了斷裂部位,建立起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了血管搭橋手術。
-
【經典病例】「三明治」技術腔內修復胸腹主動脈瘤
輔助檢查:心臟彩超提示:人工瓣膜功能正常,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輕度反流。餘檢驗檢查無特殊。完善術前檢查後,於2014-4-16在全麻下行「三明治」法胸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手術方法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仰臥位,右上肢外展,解剖顯露右側股總動脈及左側腋動脈,右肱動脈及左股總動脈分別穿刺置入8F短鞘,行主動脈造影,測量定位。
-
國際首例!23歲小夥動脈斷裂差點截肢 唐都醫院進行腔內微創血管搭橋
9月16日,記者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了斷裂部位,建立起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了血管搭橋手術。據醫院進行的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狀況下的腔內修復手術。
-
濱醫附院完成國內首例經橈動脈造影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齊魯網濱州5月26日訊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了國內首例經橈動脈造影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為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開創了一種新的造影途徑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簡稱「TIPS」) 通過在肝靜脈與門靜脈之間的肝實質內建立分流道,以微創的方式從結構上顯著降低門靜脈阻力,是治療頑固性腹水及反覆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但TIPS治療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開展難度大,需在具備門靜脈高壓症多學科診治團隊支撐的三級以上介入診療中心進行。
-
動脈壓背後的十個原則
連接外周動脈導管與外部壓力換能器的裝置可影響血壓的讀數。(1)頻率的反應現代壓力換能器是精密的電子儀器。它能對變化超過100Hz速率的變化壓力做出相應的反應。但是,用塑料圓頂、延長管、三通和衝洗裝置連接壓力換能器與插管動脈時,換能器衝洗系統的頻率反應就會降至動脈脈搏壓力波中所見的數據。
-
腦病科成功完成我縣首例動脈取栓術
我院腦病科主任、副主任進行會診查房:患者男,82歲,主因醒後發現右側肢體癱瘓伴失語3小時入院。既往有心肌梗死,肺栓塞,房顫病史。查體:嗜睡,張口困難,失語,右側肢體肌力0級。NIHSS評分17分。結合頭顱CT及核磁檢查結果,診斷為左側大腦中動脈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