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社會的科學實踐活動,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在排球項目的發展過程中,蘊藏著豐富的哲學內涵。探討排球發展中的哲學規律,學會哲學思考方法,對於指導排球運動訓練、提高競技運動水平、獲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排球運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把握對立統一規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聯繫和發展的根本內容和實質。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既對立又統一關係的範疇,其中,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只有準確認識和處理好這些矛盾,才能深化對排球運動規律的認識,從而確立正確的排球觀念。
(一)進攻與防守
和其他對抗性體育活動一樣,排球運動也是攻防的藝術。俗話說:「得分靠進攻,取勝靠防守」。排球比賽就是運動員在規則規定的時間內不間斷的轉換攻防的較量;以得分和限制得分為目的;在時間、空間上的控制與反控制的運動。二者在相互制約中依存,在相互鬥爭中發展。論文參考網。隨著排球運動的演進,單純的「以人為主」、「以區域為主」的防守原則已不能適應現代快速、兇狠的進攻狂潮了;「人球兼顧」、極富攻擊性的進攻和多變的混合防守成為主流。防守者運用壓迫式的進攻和全面的具有攻擊性的防守戰術攻擊對手,給對手施壓,為進攻製造難度;進攻者想盡辦法破解,積極的應戰,在持續攻防中找準機會,在接近局點時候比賽尤為艱難,同時比賽也更加扣人心弦,也更具觀賞性。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放眼世界排壇,每當攻防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時,新的矛盾就會代替舊的矛盾,技戰術的創新就會發生。例如,現代排球進攻技術的多樣化發展已不局限在網前的二維空間內,而是充滿整個場地的三維空間。如義大利、荷蘭等國的男排不僅有高快結合的前排進攻,而在前排進攻配合下,從二傳出手到扣球僅用0.8秒的背平快後排進攻,形成了高、快結合、前、後結合的全方位進攻的局面。防守同樣也體現了全方位的防守。
(二)整體與個體
排球是一項集體運動項目,球場上一切個人行動都要基於全隊整體的目的與任務,要求各運動員都要在比賽中做到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因為任何個體背離集體的行動都將影響全局,左右比賽的結果,不難看出,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辯證法系統與要素這對範疇在競技領域的表現。這裡整體是指訓練、比賽的各個方面的集合;個體是指訓練、比賽的各個方面。一般而言,比賽的結果是全隊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對平時訓練的一種檢驗,也是全隊整體實力的體現,只有整體實力得以發揮才能具備取得最後勝利的條件。此規律的核心體現在「整」字上,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倡導團結拼搏。然而,這種整體與個體的界定也並非一成不變,它隨著比賽和訓練情況的變化與審視問題的視角的不同而相互轉化。從某一種情況看是整體的,在另一複雜的情況下又變成個體了。二者的關係是整體決定影響個體,個體從屬於整體。但是,個體的變化也會對整體產生影響。我們要擺正整體與個體的關係,充分利用整體與個體的辯證關係,而不能因強調整體限制了個體的發展。
(三)高度與速度
所謂高度,不單純指運動員的身高和彈跳高度,而是指綜合了身高、彈跳高,扣球時擊球點高、過網點高、威力大;攔網時跳的高、滯空時間長、攔網範圍大。速度也不僅僅指運動員的位移速度,而是指運動員完成各項技術動作的速率、反應能力和全隊攻防轉換速度的綜合評定。
高度和速度是排球運動的兩個基本要素,二者的發展對排球運動及技戰術的發展和規則的演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排球的本質特徵看,當排球被看作遊戲的時候,對高度的要求不高,普遍重視速度的發展;由於攻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排球技、戰術的發展。進入20世紀50年代人們的進攻觀念進行到通過「中、邊一二」戰術的形式形成兩個不同的進攻點給對方以威脅,後來由於攔網技術的出現,人們認識到不只意味著一兩點往下扣,若不避開對方的攔網,則很難發揮進攻效果,於是出現了六十年代的「線」,即扣直線、斜線、高弧線等的球。70年代隨著運動員的身高及彈跳力的增長,進攻只限於點、線的也很難通過攔網,於是人們的進攻觀念開始走向充分利用網長的整個垂面。
(四)特長與全面
排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運動。作為人類一項特殊的實踐活動,它充分展示著人的智慧、基本技能、專門技巧和道德意志品質。個人全面技術是基礎,特長技術是基礎的發展,是指運動員在特定位置上的有特點、有獨到之處的招牌動作,在比賽運用頻率高且易得分的主要技術或手段。在講求激烈爭奪和全面對抗的今天,光靠招牌動作只能適應一時,個人全面、準確、熟練的技術是發揮特長技術的保證,全面的技術也是為了適應排球競技水平的提高,適應對抗的日益激烈,適應攻防矛盾的經常轉換。排球比賽就是運動的適應與不適應、主動與被動的轉換。因此,無論是對教練員還是運動員都要在培養特長的同時注重全面技術的訓練,進而達到特長與全面技術的協調發展。
二、排球運動中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出事物自身發展的完整過程,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時也包含著否定自身存在的方面。由於這一否定方面的作用及其發展,使事物轉化為自己的對立面,由肯定自身到對自身的否定,再由否定達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這一規律使事物的運動發展呈螺旋式形態上升。
(一)排球規則的演進與排球的發展
排球運動從遊戲活動向競技運動發展的過程中,規則的不斷修改和演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在人們對於規則的修改和演進在認識上的改變起到了推動排球運動向著統一性和規範性發展。論文參考網。時至今日,排球已成為風靡全球的體育項目,它的觀賞性吸引了千萬球迷的眼球;它的競技性震撼了全世界。總之,排球項目競賽規則的修改與演進就是規則對技戰術合理性的全面肯定,對自身的否定。然而,隨著技戰術的發展變化規則對自己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規則又能促使技戰術的調整與適應,從而促進排球運動的發展。實際上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充分體現。
(二)排球技術的演進
排球技術主要由手法和步法兩部分組成。論文參考網。手法和步法相互促進,沒有準確的步法再漂亮的手法也無法發揮有效地作用。全面、熟練、準確、實用是我國排球技戰術的指導思想,他們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缺一不可。隨著世界排球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和競賽規則的不斷修改完善,運動員體能和技能的提高,世界男女排在發展各自特長和優勢的同時,積極借鑑、改造、創新技術,不斷完善各自獨特風格和打法,尤其在發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技術方面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
(三)排球戰術的演進
排球運動中戰術配合的成功與否是相對而言的,也就是說,成功的戰術配合中會有否定的一面,而失敗的戰術配合也有其肯定的一面,同樣值得借鑑。戰術的成功與否還要考慮一個客觀因素――對手,因為任何戰術的制定都是為了戰勝對手。在運用新的戰術取得成功時,不能止步不前,而要認真尋找它否定的一面。當失敗時,也不能將其全部否定,要從中總結經驗,吸取肯定的一面。例如,中國排球常用的戰術――全面、準確、快速多變、以多打少。可是,近年來,歐美球隊依靠自身超強的身體素質,吸取了「四大法寶」中好的方面,彌補了其中的否定一面,取得優異的戰績,他們把排球推向「全、高、快、變」的格局。因此,戰術是在經歷了否定-肯定-否定的過程不斷發展的,逐漸演進的,這一規律使排球運動戰術的發展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形態。
三、質量互變規律
哲學的質量互變規律認為任何事物都有質的規律性和量的規定性,都表現出質與量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兩種最基本的狀態,一切事物發展變化都表現為由量變到質變和再由質變到量變的質量互變過程。
(一)數量與質量
排球比賽的「質」是指進攻與防守的成功率;「量」是指攻防的總次數。成功率是比賽獲勝的保障,是提高比賽觀賞性的有力因素;進攻次數體現獲得機會的多少,同時也是成功率的基石。這兩者孰輕孰重不能單方面下結論,因為他們的存在是矛盾的,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要求。一方面,只追求次數而忽視成功率的要求,結果是進攻過於草率,急於求成,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防守失衡,不能很好的遏制對方,導致失敗;另一方面,過於追求成功率而忽視對數量的要求,結果是隊員不敢果斷出手,處處在被動中處理球,浪費了很多機會,同時也限制了運動員的創造性發揮,最終也是失敗。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做到質量和數量並重,在一定數量的基礎上要求質量。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在比賽的某個時刻,只需要高成功率,而有時卻要多出手。
(二)排球運動技戰術互相促進的質量互變
排球運動技術複雜、戰術多變。技術與戰術的關係實際上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內容決定形式,即技術主導戰術,技術是戰術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全面和實用的技術,才能熟練的運用戰術。當然,戰術也能反作用於技術,戰術是技術的合理組合與良好發揮。先進的技術條件下能創造出新的戰術,反之,戰術上的需要可以對技術提出新的要求,促進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這是技戰術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例如中國女排戰術,仍然以2、3號快速多變化的戰術為掩護的兩邊拉開體系。這種打法從根本上是最適合中國女排的,無論中國姑娘長得多高,到目前為止,仍必須延用這一體系。不過可能是從過去的快拉開到現在的高拉開,只是現在國內聯賽這拔新生代,次新生代,中生代搭建的快速多變體系,在局部上必然和上兩個周期有一些不同的取捨和加強。中國女排一旦不夠快,只能在兩端高度與強度上進一步加強,以彌補兩端速度的損失。正是這些無數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推動著排球運動技戰術不斷向前發展。
四、結語
從以上論述分析可以看出,哲學規律揭示了排球運動發展演變的過程,為排球運動技戰術創新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世界排球運動向更高、更遠的目標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撐。哲學思維為排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分析方法。運用哲學分析現代排球運動,能夠使教練員和運動員站在更高層上看待排球發展趨勢,從而尋找到更加科學,更具有創新意義的訓練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