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田園犬,傳統稱呼為「土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屬於食肉目、犬科、犬亞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長大後肩高約25~55釐米,體重約10~30公斤。屬於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種。中華田園犬是中國本土最古老的犬種之一,曾被尊稱為「國犬」。田園犬性格比較溫順,不容易主動攻擊人類,可以群居,地域性強,容易飼養,忠誠度高,不易生皮膚病,其廣泛用於農村的看家護院和早期的狩獵。既然中華田園犬那麼優秀,為什麼卻很少有人去養呢?
純種中華田園犬【黃狗,柴狗】,上世紀守家護院比較普遍比較多,由於21世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量引進國外犬只,導致純種中華田園犬不受重視,後來急劇減少,然後大部分純種中國土狗流落街頭遭到打狗隊等不喜土狗之人唾棄。一些國外犬、兇猛惡犬引發的咬人事件,通常都被扣在土狗頭上,導致土狗聲名狼藉,甚至成為禁養犬,對於中華田園犬的處境簡直就是雪上加霜。更有些不負責的狗主人,隨意放養外國犬,導致狗雜交,一步一步繁衍成串串狗,混血狗。
秦始皇一統中國時有個典故:秦朝丞相李斯臨刑哀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蘇東坡詞雲「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裡的「黃」指的就是這種用於行獵的田園犬。在現代民間人們稱之為「土狗」,顧名思義就是本土本地區的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因為北方氣候寒冷,狗一般都會窩在柴灶或柴堆旁;東方江浙滬地區則一般被稱為「草狗」,這裡的「草」就是「土」、本地產的意思。當地的農民家中都會養一兩條這樣的狗看家作伴。
中國土狗也與其他犬類一樣有食糞習性,即以人類和自身糞便為食的習性。有研究表明,狗在上萬年的馴化進程中與人類相處而習得這一習性,這是早期人類社會食物匱乏時期狗不得不接受糞便作為食物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有看法認為這是狗在食物不足、營養不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或者患有寄生蟲病情況下的病態表現。補充微量元素時也能減少此行為。
中華田園犬一直不被重視,長期以來都近乎自然選擇,自由繁殖,因特殊的歷史人文因素導致中華田園犬數量在急劇減少。又因為如今大量外來犬種的引入,外來犬種的絢麗的外表以及名貴的血統使中華田園犬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且外來物種的自由放養導致其與散養的田園犬雜交,又使中華田園犬血統的純正面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