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20年11 月 30 日,美國感染病協會官方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在線發表了一篇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研究,文章中結尾指出:「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可能在 2019 年 12 月就已經出現,早於此前的發現。」
這是一項回顧性篩查研究,該研究對美國紅十字會儲存的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7日期間美國9個州的7389例常規獻血存檔樣品進行了回顧性篩查,應用SARS-CoV-2 S抗原特異性全Ig ELISA法篩選血清。
研究結果顯示,在7389例樣本中,106例(1.4%)的血清具有S蛋白反應性(即新冠抗體陽性)。隨後,對其中90個樣本進行了病毒微中和實驗及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發現在這90個樣本中,有84個血清樣本具有病毒中和活性,其中一個樣品有S1亞基結合活性;另一個樣本有受體結合區域(RBD)結合活性並可以50%競爭性抑制活性阻斷ACE2結合。在抗體分型(IgG/IgM)方面,39例(43.3%)為IgG和IgM雙陽性,8例出現僅IgM陽性,29例僅IgG陽性。
本研究抽檢的9個州均有呈陽性的樣本,西海岸三個州在2019年12月13-16日獻血的1912人中有39人ELISA陽性(2%),37人血清具有病毒中和活性,1人具有S1亞基結合活性。這表明,美國西部三州散發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比此前認識的時間要提前,或者該地區部分人體內存在可以和新冠病毒結合的抗體。
文章討論部分提及了該研究的一些局限性:首先,該研究中缺少 「真陽性」的血清樣本。「真陽性」指的是血清的提供者有分子生物學的證據(新冠核酸檢測)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或急性感染患者存在血清抗體滴度變化;其次,由於樣本數量有限,並不代表該州所有獻血者,因此不能對國家或州級別的感染程度進行推斷;第三,無法確定這些感染是由社區獲得的還是輸入性的。第四,本研究所用的方法存在假陽性的可能以及普通冠狀病毒交叉反應性問題。不過研究者同時檢測了包括S1特異性抗體、中和試驗等以鑑別普通冠狀病毒,「不可能所有陽性的樣本都是假陽性」。
文章末尾指出,本研究凸顯了回顧性篩查獻血樣本作為調查新冠病毒源頭及流行傳播軌跡的價值。美國既往曾多次使用回顧性篩查獻血樣本調查傳染病暴發期間的人群發病率和流行率,最近一次是寨卡病毒流行期間。
參考文獻:
Serologic testing of U.S. blood donationsto identify SARS-CoV-2-reactive antibodies: December 2019-January 2020,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ciaa1785, https://doi.org/10.1093/cid/ciaa1785
註: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原標題:《新冠動態丨美國CDC發表研究:美國2019年12月中旬或許已存在新冠病毒感染散發病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新冠病毒,美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