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皮膚問題來說,外用藥物的使用至關重要。科學、正確、合理地使用,才能做到安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從而降低口服藥物引發不良反應的風險。否則,治療效果則會大打折扣,還可能引起副作用,更加影響皮膚健康。雖然人們大多認為外用藥的使用非常簡單,不就是塗上去就行了麼,但是外用藥你真的使用對了嗎?
藥膏塗得越厚越好?
大多數人會覺得,藥膏塗得越多越厚越有效果,其實並非如此。有實驗證明,一次塗抹過多並不能增加患處對藥物的吸收而提升藥效,卻可能增加藥物滲透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全身不良反應,同時造成浪費。尤其是特殊部位,如腋下、外陰等皮膚薄嫩部位,過多的外用藥物可能造成局部刺激損傷。
用棉籤塗抹外用藥膏而不用手,可以保持患處乾淨?
棉籤看似乾淨,但棉籤會沾吸不少藥膏,甚至吸附藥膏中的主要成分,導致藥物的有效濃度下降,療效無法保障同時造成浪費。外用藥物的塗抹是需要藥膏揉進皮損便於吸收,從而起到療效,使用棉籤塗抹則不好用力揉搽,僅僅能將藥膏平鋪在表層,影響藥物的吸收。
糊牆式塗藥
顧名思義,為求快速起效,將藥物一次性大量塗於患處,此方法造成外層多餘的藥物無法吸收,同時造成患處皮膚無法透氣,可能造成皮損加重。有的患者會因怕藥膏沾汙衣物,在擦藥不久,還沒等藥物吸收發揮作用,就把藥膏全部洗掉,這些都對治療無益
1.塗藥前準備
塗抹外用藥時應先潔淨我們的雙手,除特殊部位、感染部位或遵醫囑情況以外,外用藥物首選用手指進行患處塗藥。患處塗藥前應保持清潔,頭皮皮損較多時,可以剪短頭髮,使藥物更好吸收。
2.外用藥物用量
藥膏的用量是按照指尖單位使用的,指尖單位(FTU),是指從標準包裝軟管(口徑為5mm)擠到成人一個指尖的外用藥的劑量,一個指尖是指從食指指尖到第一個指關節的長度。成人一個指尖單位大約是0.5g,一個指尖單位的用量,通常可以塗抹兩個手掌大小的皮損面積,則兩個指尖單位約為1g。一個手掌面積約為全身的1%,全身則約為100個手掌,全身用藥則需50FTUs。
3.手法:分段打圈按摩
以全身擦藥為例,將適量藥膏擠於手掌中進行預熱,避免直接塗在患者皮膚表面造成冷刺激及引起不適。將外用藥膏均勻拍打在所需塗擦的位置,按部位以分段式打圈的方式進行按摩;根據外用藥劑量,每段打圈按摩5~10次,直至藥膏充分吸收。擦藥時,應注意皮疹嚴重處可加強按摩擦藥,皮疹不明顯處也應少量按摩擦藥。擦藥的順序一般為:軀幹-上肢-下肢。也可根據皮損嚴重程度,從最嚴重部位到較輕部位依次擦藥。
擦藥根據皮損嚴重程度不同,所需時間也有差異,一般在20分鐘~1小時不等,少數極度嚴重的患者,整個皮膚護理過程需要1小時以上。藥膏經過充分的按摩塗擦後,一般很容易被皮膚所吸收,塗藥後穿著全棉、寬鬆的衣褲即可,不需要額外的敷料遮蓋。特殊部位(如面部、腋下、腹股溝、外陰)或局部肥厚、繼發感染的皮損應遵醫囑適當減少用藥,或使用敷料封包治療。
4.塗藥注意事項
a.塗藥後應立即清潔雙手,不可用塗藥的手指揉搓雙眼或抓取食物等。
b.不同的藥物,塗抹的次數不一樣,不可自行加量,也不宜長期塗抹。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不良反應(過敏或刺激反應等)應立即停用、甚至洗去藥膏,並儘快找醫生就診。
c.在清潔或清洗塗藥部位時,應避免使用過燙的熱水或化學洗劑,也不可大力揉搓。
d.特殊部位如面部、腋下、會陰部等皮膚薄嫩部位,外用藥物使用應遵醫囑使用。
e.外用藥物種類繁多,選擇使用須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尤其是特殊部位,如面部問題,若盲目選擇激素類藥膏長期外用,則可能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