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一部《食神》,不知影響多少人,影片中的「撒尿牛丸」更是讓人記憶尤甚,一口爆漿的牛丸,不僅會濺溼自己的衣服,一不小心還會噴到其他食客。那彈性十足的牛肉丸宛如桌球一樣彈,隨便摔打就能彈到半空中。平時大家吃牛肉丸的時候,總是膽戰心驚,害怕把牛肉丸裡面的汁水滋到別人臉上。

不少人認為「撒尿牛丸」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牛丸咬開後,裡面的汁水會噴出來。其實,撒尿牛丸比你們想像的還要有歷史,有內容。相信不少追求手打牛肉丸的朋友會發現,無論怎麼捶打牛肉丸,或是將各種肉凍包裹進牛肉丸中,都很難展現出「撒尿」的畫面。其實這是因為撒尿牛丸的原料流傳到現在,已經缺少其中很重要的一員大將,那就是瀨尿蝦。

瀨尿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蝦蛄、皮皮蝦,港粵地區稱呼為瀨尿蝦。只有加入瀨尿蝦,撒尿牛丸才算完整。百年以前,撒尿牛丸的原料是牛肉泥和瀨尿蝦,將牛肉捶成肉泥,瀨尿蝦的蝦肉剝出來,也要捶成肉泥,海鮮和牛肉互相交織的鮮味,才能讓人難忘。同時,要把瀨尿蝦熬出來的蝦凍包進牛肉丸做餡,煮熟後,蝦凍化成汁水,咬開後才會出現「撒尿」的效果。


而撒尿牛丸這個名字,正是因為加入了瀨尿蝦,從而得名。如今大多數店面售賣的撒尿牛丸,不要說沒有加入瀨尿蝦的蝦肉和蝦凍,甚至連牛肉的品質都有待商榷。但也並非所有店鋪都沒有瀨尿蝦做成的牛肉丸,在一些老店鋪中,還沿襲著牛肉丸加入瀨尿蝦的傳統,只是價格會高出很多。


影片《食神》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說:「從未嘗試過這樣清新脫俗的感覺,牛肉的鮮美,瀨尿蝦的甜味,結合在一起,竟比我的初戀更加詩情畫意」。這句話就表明出了撒尿牛丸的原材料,除了牛肉以外,還必須用到瀨尿蝦。如果沒有瀨尿蝦,撒尿牛丸只能算完成一半,就算千錘百鍊,做出來的牛丸也沒有那股海鮮的鮮味。

那麼瀨尿蝦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一個說法是認為蝦蛄會從身體裡彈射出一股水流,這個水流就是蝦姑的尿,在烹飪蝦蛄之前,很多人會用筷子插進蝦蛄的殼裡,去除蝦蛄裡面的尿,做出來的蝦蛄才不會有尿騷味。正是因為這個特性,蝦蛄才有了「瀨尿蝦」的稱號。

想要吃到瀨尿蝦做的牛肉丸,除了到港粵兩地尋找以外,再來就是自己製作了,選用的原材料是牛前腿肉和瀨尿蝦,比例是1:1,其中加入澱粉和小蘇打進行塑形和調味。經過捶打之後做出來的牛肉丸,相信味道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