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老人們都希望養兒防老,辛苦養育孩子就希望在自己年邁的時候孩子們能給自己盡孝。不過當代的老年人思想不一樣了,他們體諒孩子們的生活壓力大,更願意自己照顧自己。
不過老人沒收入,除了之前的積蓄就只能靠退休金生活,那麼我國老人的退休金都是多少呢?我國老人"退休金等級表"出爐,達到第5級,輕鬆養老沒壓力。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出一張我國老人"退休金等級表",圖片中羅列出了十個等級的退休金收入,很多網友看了之後紛紛表示,如果能夠達到第5級,那麼輕鬆養老沒壓力!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最高一級的收入在500W以上,不過這個水平現在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應該是企業家退休之後的收入吧!
除了第一級之外,其實第二級的50萬也很少有人能夠達到,就算當代年輕人的年收入也是屈指可數。至於大家所說的5級生活沒壓力,退休金標準也在10~20萬,這個水平大城市裡的很多老人家還是能夠達到的,他們的晚年生活相對來說也是有保障的。
但現實是,大多數的老人目前還沒能達到這個標準,尤其農村地區,大部分人都在最低一級10級徘徊。這些老人僅僅靠退休金生活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子女補貼或者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
01老人晚年幸福感從何而來?
如何衡量一個老人的晚年生活?除了兒孫滿堂之外,基本的物質生活才是首要的。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追求不一樣,有些老人喜歡自由,也有的喜歡和孩子住在一起,每個人的幸福感而來源都不一樣。
1、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人們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到了晚年自然是希望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不過現在很多家庭模式都是老人帶娃,年輕人上班,這樣老人們不僅失去自由,還要面臨體力透支,最重要的還是在無形中給兒女們補貼退休金,生活沒有質量可言,所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了不少老人的奢望。
2、經濟上能夠獨立
人們在上了年紀之後必須面對的就是身體上的問題,此時一些小疾病總是會來襲,而此時經濟上如果不能獨立,一切都要依靠子女的話,老人們難免會感到有所不便。因此經濟上若是獨立了,老人生活有了保障,追求幸福感自然就更加容易了。
3、來自兒女的關懷
老人進入晚年,除了物質上需要得到保證,精神上也需要兒女的陪伴。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忙碌與自己的生活,經常忘記關心父母,因此若是老人身邊能有兒女常伴噓寒問暖,幸福指數就會很高。
雖然人們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實際上很多年輕人依舊做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老人只能自給自足,依靠退休金過日子。
今日話題:你家庭中的老人退休金有多少呢?是否達到了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