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嘟嘟醫生
(原標題:便便發綠?便便有奶瓣?泡沫便便?如何根據便便判斷寶寶健康狀況?)
自從當了媽,寶寶的任何細節都不容放過,就連每次帶便便的尿布,也要仔細的研究一番。
怎麼今天的便便有些發綠?是不是奶量不夠?
便便裡有奶瓣了,消化不良了吧?
便便裡這麼多泡沫,怎麼回事?
……
便便儼然成了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嘟媽發現關於這些,網上的說法很多,也各不相同。於是查了一些專業靠譜的網站,總結後分享給大家。
「
這些便便都是正常的
」
想了解哪些便便是異常情況,咱們就要先知道哪些是正常的。
1
胎糞
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持續數日,寶寶會排出柏油樣、黏稠的黑色或墨綠色便便。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胎糞」。
它主要是由於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吞入了羊水、粘液、上皮細胞以及子宮內其他東西引起的。胎糞沒有任何的氣味。因此,你可能直到更換尿布的時候,才發現寶寶排便了。
90%的正常新生兒會在24小時內排出胎糞,早產兒也可能36小時內才會出現。如果寶寶24小時內,尚未進行第一次排便,需要由醫生排出是否存在腸道疾病。
2
過渡期便便
寶寶在胎糞排淨後,便便顏色會變淺,呈軍綠色,也不再那麼黏稠。這種便便被稱為過渡期便便。這代表著寶寶開始消化早期的母乳或者配方奶了,也說明他們的腸道功能是正常的。
3
母乳餵養的便便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為黃色或者淺綠色,呈糊狀或者奶油狀。有時候也可能被誤以為是腹瀉(實際上是正常的,又叫做生理性腹瀉)。
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中可能夾雜著一些細小的顆粒,看上去像芥末和奶酪混合在一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奶瓣。這並不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只要沒有什麼氣味的變化,都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的便便是綠色,而不是黃色,很多媽媽可能會擔心。實際上,寶寶的便便什麼顏色都有可能,可能和媽媽吃了一些平時不常吃的食物有關。如果寶寶並並沒有任何症狀,就無需擔心。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差異很大。可能每次餵奶或者用力的時候,都會噴出一點兒。這由於寶寶的胃腸反射導致的。當胃內充滿食物的時候,會刺激腸道運動變得異常活躍,導致便便噴出。這些都是正常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嬰兒腸道可以吸收更多的母乳,極少造成營養浪費。從而導致排便次數減少,每天不超過一次,甚至有些可能每周才排便一次。只要寶寶的各方面正常,體重穩定增長,大便較軟(黏稠度不大於花生醬),那就不用擔心了。
4
配方奶餵養的便便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便便是糊狀,有些像花生醬,黃褐色、棕色或者綠褐色,都是正常的。質地要比母乳餵養的更加黏稠,氣味也更濃烈一些。這是因為未被消化的營養物質,會在通過腸道時,被微生物分解產生氣味,但一定不是刺激性的。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通常大便次數比母乳餵養的寶寶少。因為他們的糞便通過腸道的速度緩慢。開始的時候,通常每天3-4次,過一兩個月之後,可能每天1-2次。但至少應該每天一次,否則應警惕便秘的發生。
5
添加輔食後的便便
一旦寶寶開始引入輔食,比如嬰兒米粉、香蕉泥等,你會發現,寶寶的便便將發生較大的改變,特別是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
添加輔食後,寶寶的便便會變成褐色或者黑褐色,比花生醬更加黏稠,但依然是糊狀的。
有些時候,由於攝入食物的原因,會出現彩虹色或者未消化的食物殘塊。
比如紅色可能是吃了紅心的火龍果,橙色是由胡蘿蔔引起的,深藍色是由藍莓引起來。這些都不用擔心,只是由於部分食物,在通過腸道時未被完全消化導致的。
如果寶寶吞下了整塊食物,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寶寶腸道的消化功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所以不用擔心。如果寶寶的便便中,持續有未消化的食物,也需要由醫生來判斷,是否存在腸道營養吸收的問題。
「
這些便便提示可能有問題
」
了解正常便便之後,再來看看不健康的便便,可能提醒寶媽哪些問題?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
1
泡沫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單純呈現綠色,並不意味著有問題,可能和媽媽攝入的食物有關。
但是,如果同時伴有持續性的泡沫,則是說明寶寶攝入的前奶過多,導致攝入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前奶中含有較多的乳糖和較低的脂肪)。未消化的乳糖,在腸道內發酵,產生酸性的綠色便便和泡沫。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調節每次餵奶的方式來解決。
媽媽每次餵奶時,要讓寶寶完全吸空一側乳房,再換另一側。如果媽媽的乳汁量很大,供大於求了,每次哺乳的時候,要從上次結束的一側乳房開始,便於吃到更多脂肪含量較高的後奶。
2
紅色或者黑色便便
如果寶寶出生後幾天,便便依然是黑色,或者突然出現紅色或黑色便便,則提示寶寶可能存在腸道健康問題。
這種情況首先判斷寶寶是否添加了鐵劑,因為鐵劑有時會導致黑便。排除服用鐵劑之後,應及時帶寶寶就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等腸道疾病。
除此之外,如果媽媽的乳頭出血,導致寶寶吃奶時吞入,也會出現黑便。
3
稀便或水樣便
如果寶寶便便的性狀發生了改變,成為稀便或者水樣便,而且大便次數明顯比平時增加,可能是發生了腹瀉。
發生腹瀉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病原體導致的,也可能和媽媽的飲食有關。
如果寶寶發生了腹瀉,特別是對於小於3個月的寶寶來說,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就診,及時補充液體,以免發生脫水。
這裡要提出的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會稀一些,甚至會隨著吃奶或用力,排出便便,次數也比較多,屬於正常現象,又被稱為生理性腹瀉。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媽媽就不用擔心。
4
酸臭味的便便
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便便氣味都不應刺鼻。如果出現了酸敗、惡臭的糞便氣味,就需要警惕寶寶的健康問題了,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或者過敏的現象。
主要出現在添加輔食之後,由於未消化的蛋白質在腸道內發酵,導致便便的臭味。應及時諮詢醫生,判斷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或過敏的情況。
5
白色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呈現白色或陶土色,可能存在嚴重的肝臟疾病,要及時帶寶寶就診。
6
便便幹硬
如果寶寶的便便呈顆粒狀,很硬,俗稱羊便,說明寶寶發生了便秘。
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出現此類情況,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攝入足夠的奶量導致的,或者由於疾病導致大量液體丟失,比如發熱等。一旦開始了固體食物,發生便秘,則說明攝入過多的穀類或者牛奶,需要調整飲食結構。
這份「便便大全」各位姐妹們接住了麼~
配圖很重口,但更重口的都在寶媽的生活裡。
你在養娃過程中還遇到過什麼樣的便便,在留言區和姐妹們分享一下重口味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