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將從面試官的視角,並結合自身經驗與你分享在產品面試中需要注意的問題,enjoy~
上個月開始,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開始承擔起了【初面官】的工作。
參加了公司的面試官培訓後,依舊會有一些惶恐,生怕自己的提問和判斷不足,導致優秀的人才沒能好好展示,或是被魚目混珠,浪費了公司的資源。
「什麼樣的自我介紹是好介紹?」
「這個回答是套路,還是候選人自己的思考?」
「針對過往項目經歷應該問多久?」
「Q&A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我嘗試在網上尋找答案,發現面經很多(都是套路),但是如何去面試別人的經驗貼很少。
無奈只能邊面試,邊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面試水平。(在這裡給我最初面試的候(xiao)選(bai)人(shu)們道個歉~)
於是有了這篇文章,想要分享一下自己一個月來的面試復盤,給以後做面試官的朋友們參考,也能夠給即將面試的小夥伴們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文章會分為幾個點:
大部分面試掛了不是你不優秀。
而是沒有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大多數面試官在面試前都已經擬定好了崗位要招的人的模樣。
甚至有的時候溝通JD,會說,這個崗位要招一個小A這樣的人,比小A產品設計能力差一點也可以,數據分析能力和他差不多就行。
To 面試官:
(1)從撰寫JD開始就需要明確,這個崗位進來以後會承擔哪些工作,需要哪些特質。
(2)在面試的過程中,提問及觀察回答,也要細分拆解到這些能力點,並形成好中差的評價,方便綜合評估是否合適。
To 面試者:
面試者有套路,面試官也有套路。
如何在有限的20-40分鐘(大多數面試時間)內,發掘出一個人的閃光點,又能發現他努力藏起來的小問題呢。
靠的就是【總-分-總】的固定搭配。
一般來說,我會在面試前5分鐘內,根據候選人的簡歷,提前設好5-6個問題,也有時間著急或是經驗更豐富的面試官,會在面試開始後才準備問題。
大概結構如下圖所示:
重音強調【簡單】,不然你會陷在候選人滔滔不絕的介紹中,失去主導權。
(1)考察點:溝通能力和邏輯性
(2)bad case(有這些點的,扣分):
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過往項目
一般我會先針對候選人過往的項目聊一下,一來是和自我介紹銜接順暢,二來產品最能體現PM的能力,要是過往項目如果都回答不好,多半就涼了,可以不用問其他兩類問題了。
考察點:產品能力和邏輯性
要點:
badcase(有這些點的,扣分):
(2)結合產品項目
如果很喜歡候選人/覺得過往項目經歷和入職後負責的產品差異太大,會出產品設計類問題。看下入職後能否快速上手,and合作是否順暢~
考察點:產品能力
例題:
goodcase(開放性問題,因人而異,不說badcase了,但有類似的思考/答案會加分):
(3)開放性問題
社招初面,我一般不問開放性問題,但三面總監經常很喜歡問。
考察點:邏輯能力、抗壓能力、聰明程度
要點:
badcase:
在分開回答的三類問題中,基本已經可以確定要不要這個人了,這時候,自然地進入到「最後一個問題,你有什麼想要問我的嗎」環節。
對於想要的人,這時候可以重點忽悠一下我司的好處有哪些;
對於不想要的人,這一步可以看下,是否由於自己不恰當的問題設置,沒有發掘候選人的亮點,給他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考察點:溝通能力。
要點:
badcase:
面試,從你投遞簡歷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
我不光負責初面,也負責篩選簡歷。崗位不同,大概通過率在1:10~1:20之間不等。
有很多同學,在簡歷篩選的環節,就已經結束了他的面試。
在誤放了N多個能氣得吐血的候選人進入一面後,發現了以下幾個篩選簡歷的小竅門:
產品經理的面試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眼緣。
雖然這樣講很不專業,但是對於長得好看/帥,說話合得來,產品思路能碰撞出火花的候選人,一般會第一印象給過,即使回答中有些小瑕疵,也會想「反正還有後面的面試官呢,先給過了吧~」
最後的最後……
面試只是第一道關卡,身邊有面試全部S,入職後沒轉正開掉的同事;也有面試表現一般,但是給所有人驚喜的小朋友。
你的項目就是你最好的背書,真正優秀的PM在職都有獵頭騷擾,哪還用面試呢~ ^_^
所以,努力做事吧。
以上僅是自己的思考,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
作者:徐家小翼,公眾號:poemmanager,PM圈萌新一隻,求帶飛求指導。
本文由 @徐家小翼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