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

2020-12-04 魅力科學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按照不同的進食習性,我們可以將地球上數量眾多的動物分為以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以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以及兩者都吃的雜食動物,我們人類是屬於雜食動物的,幾乎每天我們都需要吃肉。

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肉食是可以輕鬆地獲取的,而在遙遠的過去,想要吃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類的祖先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才能獲取到肉食,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現在問題就來了,在地球上草本植物分布得最為廣泛,也最容易獲取,倘若人類進化得只需要吃草,就應該省去了不少的麻煩,那麼為什麼人類要吃肉?直接進化成只吃草的人類不好嗎?

地球上本來就存在著大量的以草本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消化系統會佔據自己體重的很大的比例,比如說兔子的消化系統就佔其體重的15至20%,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草本植通常都含有大量的難以消化的纖維素,食草動物必須要有強大的消化系統才能夠完成對其營養的吸收。

除此之外,由於草本植物的能量密度要比動物要低得多,草食動物就必須要啃食很多的草本植物才能夠獲得自己所需的能量,很多草食動物在每天都需要花上十幾個小時來進食。可以看到,如果人類的祖先直接進化成吃草的動物,那麼他們一天除了到處找草吃以外就沒別的事可幹了,可以想像的是,如果這種事情在地球上真的發生了,那麼現在的地球上就沒有我們人類文明了,當然也就沒有人來討論這個問題了。

假如你稍微注意一下,你就會發現我們平常的肉食來源主要是食草動物(比如說牛、羊、豬、兔等),卻很少有食肉動物。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的生物之間存在著完整的食物鏈,從能量的角度來講,食物鏈的本質就是能量從一種生物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能量轉移的過程中是有很大的損耗的,一般來講,能量每轉移一次,就會有80%到90%的損耗。

比如說一隻羊吃了2公斤的草,這些草所含的能量有一部分會隨糞便排出,還有一部分會用作這隻羊的日常的能量消耗,而剩下一部分才有可能變成這隻羊自己的能量,這樣雜七雜八的扣下來,這隻羊就最多只能長0.4公斤的肉(注意是最多,實際上這種比例是很難達到的)。

同樣的道理,假如有隻狼又吃掉了這隻羊,那麼0.4公斤的羊肉也最多只能讓這隻狼長0.08公斤的肉。也就是說,同樣消耗了2公斤的草,如果人類選擇吃羊的話就可以得到0.4公斤的肉,而選擇吃狼的話就只有0.08公斤的肉。問題的關鍵是,羊的肉和狼的肉所含的能量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因此當人類開始圈養動物時,是根本不會考慮圈養食肉動物的。

而因為食肉動物通常都具備尖牙利爪,並且極具攻擊性,所以人類捕獵野外動物的時候,也會優先考慮那些性格溫順的食草動物,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是不會以肉食動物為食的。於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食草動物就成了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時間久了,我們人類的口味也就變得更加傾向於食草動物,因此即使是現在有條件了,大多數人在吃食肉動物時候,都會因為口味的原因而覺得不是那麼好吃。

以上就為什麼人類大多只吃食草動物,而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人類並不是什麼肉食動物都不吃,比如說對於魚類人類就不是那麼挑剔,不管是吃植物的魚還是吃肉的魚,我們人類通通都來者不拒。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
    肉類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像牛肉,羊肉,豬肉等,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的味道都是不同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平常吃的肉都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肉卻很少,這是因為什麼呢?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要從這麼幾個方面看,人類為什麼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多,吃食肉動物的肉很少: 第一個,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 3700多年前,我們廚師的祖師爺伊尹,在人類還是白水冒熟大塊肉的時代,就對肉食作了分類。
  • 為什麼人類基本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
    要是問到大家平時會吃些什麼肉類的時候,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雞、鴨、魚等等都是飯桌上的常客。絕大部分人想到這些食物時都感覺到很美味,卻不曾發現,我們常吃的基本都是食草動物。地球上的生物,大體上可以分為植物與動物,而動物又可分為食草動物以及食肉動物,而我們日常所吃的動物基本都是食草動物。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類是地球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不是食肉動物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我們知道,食草動物的食物是植物,植物中的病菌很難感染到動物,比如:感染植物的黴菌很少能感染牛或者羊,因此食草動物身上攜帶的病菌較少。而食肉動物的食物是食草動物,這就造成食肉動物身上的病菌較多,有研究表明,獅子在給幼崽舔毛時,無形之中也把病菌帶給了幼崽,而幼崽體內攜帶著較多的抗體,所以即使接觸到這些病菌也很少死亡。但是人類體內沒有這些病菌的抗體,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食肉動物身上的病菌將有可能感染到人體,從而導致人類死亡率提升。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繁殖率從繁殖力這一方面說起,食肉動物的繁殖性比食草動物的繁殖率低,故人類更加傾向於食草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為什麼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繁殖率低呢?
  • 為啥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人類主要吃的是食草動物,很少有食用食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因為早期人類沒有制服兇猛的食肉動物的手段,在多少人類食用食肉動物的時候都是死去的食肉動物的屍體,人類在食用後就會生病,所以在人類的食譜中很少有食肉動物。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不吃食肉動物?
    如果不是分解者的存在,或許現在地球上到處都是森森白骨,各種物種的屍體已經堆砌的容不下人類生存了。我們人類是這三者之中的消費者,而且是頂級消費者。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已經位於食物鏈的頂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以食肉動物的肉類為食呢?
  • 為什麼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物動物呢?難道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考慮,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肉類是屬於酸性的,食肉動物吃肉,所以食物動物的肉酸性更高,口感也不好,吸取到的能量也不多,所以食肉動物的肉普遍口感偏酸,並且容易滋生寄生蟲。
  • 為什麼人類鍾愛於食草動物,而幾乎不以食肉動物為食?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去吃食肉動物的肉?所以說吃食草動物這個習慣也是數百萬年到今天所養成的,有人說食肉動物肉澀不好吃,其實遠古人類哪有那麼多講究,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吃生肉的,真的是能抓到什麼就吃什麼。但是可想而知食肉動物非常危險關鍵是數量少,不足以支撐人類的發展和繁衍。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今天大家可以一起來了解一個概念:能量金字塔。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在自然界中人類好像不怎麼吃「食肉的哺乳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就連雜食性的狗都不經常吃,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解釋一下: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為什麼我們都以食草動物為食,卻不吃食肉動物呢?真相太意外
    很多人可能以為是保護動物的原因,但是實際上在古代沒有保護動物這個概念的時候,人類也基本上沒有去吃這種食肉動物。而且食肉動物中也有一些動物的數量很多,但是同樣沒有人吃,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答案,真相太意外。
  • 為什麼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更喜好食草動物的肉,原來是這樣!
    為什麼寧願吃豬肉,也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原來是因為這樣!人類是一種高智慧型生物,相比於其他生物而言。人類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而地球則是孕育出了人類,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不為過。有人會問人類到底是如何而來的?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
  • 縱觀人類的食譜,為什麼都是食草動物,很少食肉動物?
    但是回想一下,我們吃的肉類,幾乎都是食草動物,很少有食肉動物出現在我們餐桌上,那這是為什麼呢?咱們一起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在所有生物誕生的時候,都是為了活下去,在不斷的變化,人類也一樣。是雜食性動物,本著有啥吃啥的原則,活的不算很艱難。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海洋生物大多都是食肉動物,很少見到海洋食草動物?
    我們常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好像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都是依靠肉類為生。我們知道,在陸地上,所有的肉食動物來源都是植物,因為沒有植物就沒有能量來源。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幾乎很少見到海洋植物,也很少見到海洋食草動物,那麼海洋的能量是來自於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