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被要求打各種不同的疫苗,包括自費的和非自費的。媽媽們就會擔心,打疫苗之後會不會出現什麼副作用。那麼如果媽媽們發現寶寶打完疫苗之後發燒怎麼辦呢!
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疫苗是一種減低了活性的病毒,寶寶在接種後身體必然會起一定的副反應。那寶寶發燒以後,媽媽們要知道一些怎麼讓寶寶退燒的方法,不要過於緊張。
其實,寶寶打完預防針後通常都會發燒,這種現象是正常的疫苗反應,這是由於預防針注射到寶寶體內的時候,調動了免疫系統,由此產生抗體,這是一個會散發出熱量的過程,因此寶寶的體溫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所以就會有發燒的現象。不過體溫的升高是疫苗成功接種後的初期表現,這也稱為免疫應答反應。只要是接種成功有效的疫苗,都免不了有這個應答反應。
發燒是疫苗接種之後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打疫苗後的輕微反應先來了解一下發熱的程度。
低熱:體溫在37.3-38℃之間;
中度發熱:體溫在38.1-39℃之間;
高熱:體溫在39.1-41℃之間;
超高熱:體溫超過41℃。
打完疫苗後發燒,我們要鑑別此次發燒與接種疫苗有無關係。
1.一般疫苗接種後發燒出現在8-24小時內。接種減毒活疫苗,如麻疹或風疹疫苗在接種後5-7天左右可能會出現發熱,1-2天可退熱,以及伴有一過性皮疹。
2.發熱溫度不超過38.5℃,持續時間約1-2天。
3.發熱的同時,部分人伴有頭暈、頭痛、煩躁不安、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1-2天可緩解。以上情況屬於接種疫苗後發燒的一般反應。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內心肯定會著急。當發熱體溫低於38.5℃,精神狀態尚可,急於退熱可能會掩蓋病情,此時不建議使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等藥物。打疫苗後發燒,應半小時至一小時複測體溫,直至體溫降至正常。一般發燒都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在家加強觀察、對症處理。
接種完疫苗後,4件事要牢記:
1.適當休息,注意保暖疫苗產生作用需要人體免疫力正常工作,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
2.多喝白開水多喝水可以促進代謝,有利於血液循環,有助於體溫的恢復。體溫恢復過程中,會出汗排尿,不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引起脫水。
3.物理降溫當體溫低於38.5℃時,物理降溫是發燒後簡易、有效、安全的辦法。可在額頭、小腿、手腕處放溼毛巾,其他地方用衣物蓋住保暖。當打疫苗後體溫超過38.5℃,且精神狀態一般,可按說明書服用退燒藥。
打完疫苗後哪些發燒情況要引起重視
1.接種完疫苗後出現體溫大於38.5℃,發熱持續不退;
2.全身出疹;
3.伴有嚴重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
4.出現腹痛、腹瀉、嘔吐、抽搐等症狀;
5.精神狀態差;
6.接種數天之後才出現高熱,不一定與打疫苗有關。少部分人打完疫苗後反應會比較劇烈,出現異常反應。如果打疫苗後出現高燒不退,伴有嘔吐,就需要考慮是否合併其他的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以防延誤病情。
有些人因擔心疫苗的不良反應,遲遲不敢去打疫苗,錯過疫苗接種的最佳時機。接種疫苗可以激起機體的自然防禦行為,來預防未來可能會得的疾病。如果因為擔憂一過性發燒而不接種疫苗,危害更大。總體來講,接種疫苗對於疾病的預防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