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和李逵有什麼同異之處(下)

2020-12-17 Celave

前文討論過孫悟空和李逵的相似之處,再來看看他們之間的差異之處。

孫悟空本性善良,李逵本性殘忍

孫悟空雖然有時被稱作妖猴,卻內心善良,也不欺凌弱小。

孫悟空自己也會說起以前吃人的妖生,但不以此為生,更不會以此為樂,更像是符合本性的行為,就像沒有教化的妖怪,原本不反感吃人。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形象在各方面看來都顯得討喜,前期可以寬容他的胡鬧,後期喜歡他的樂觀、勇敢無畏,善良只是他不顯眼的優點。

而李逵卻殘忍嗜殺,習慣於吃人肉,當作可以下飯的菜,沒有一點反感,他非常享受血腥的快樂。輪著大斧衝殺在前,李逵在享受殺敵的痛快時,也不在意危險和死亡,他不在意別人的性命,也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之前還只覺得鐵牛是性情中人,只是性格莽撞,後來的李逵就像是被黑手掌控的兇器,讓人厭惡。

孫悟空是妖怪,卻做事合規合矩,有一顆人心;李逵是人類,做事行徑卻和妖魔無異。

孫悟空和李逵的特點非常相似,都是充滿野性、破壞力巨大,但之後的發展完全不同,除了本性不一樣,遇到不同的指路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遇到不同的指路人

唐僧是孫悟空的師傅,教導他向善,也真心關懷他,所以孫悟空心悅誠服。

在遇到唐僧之前,孫悟空不知道好壞,也沒有是非觀念,做事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所以會有膽量去大鬧天宮,一點也不擔心後果。

在遇到唐僧之後,因為生性不喜拘束,悟空一開始非常感到不適應,總想回歸舊路。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唐僧的重要性,他沒有放任悟空不管,而是用信奉的道理來教導悟空。

當然,唐僧也是第一次做師父,第一次管教徒弟,特別是面對比較忤逆的頑猴,唐僧也沒有經驗,也不能說每一件事唐僧都做得正確,師徒之間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

在教導過程中,唐僧始終用正道來引導悟空,改掉他的惡習,所以隨著一路西行,悟空的優點保留了下來,缺點得以改正,也接受了師父的觀點。

宋江對於李逵的作用恰恰相反。

宋江對李逵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李逵崇拜宋江,是發自內心的那種,對他言聽計從。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叫你去殺人你也去呀」,只要宋江開口,李逵真的就會去。

在沒有遇到宋江之前,李逵做一些小惡,不是什麼好人,但也不是罪大惡極、罪不可赦。李逵在當地風評不好,但假如能夠做一些好事也可以彌補。而且,如果有正確的引導,李逵也能改邪歸正。

在江州,李逵算得上一霸,但也只是靠蠻力欺壓別人,除了曾經失手殺人,也沒有殘暴的行為。

在江州牢裡,但醉了時,卻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強的牢子。

在此時,李逵的內心的殘忍還沒有釋放出來,危害有限。即使拿李逵前期和後期的行為進行對照,在江州的李逵還能夠寬恕,之後則無法原諒和寬恕。

留在江州,李逵還只是個惡棍,而離開之後,他才變成了惡魔。

在宋江的教唆下,李逵開始變得無惡不作,毫無底線,徹底釋放了心底的邪惡,為了博得宋江的認可和讚揚,無論多麼滅絕人性的惡行,李逵也毫不遲疑的做下去。

李逵遇到宋江,就像引起了共振。濫殺無辜,宋江不覺得殘忍與邪惡,這種觀念立即影響了極為信任宋江的李逵,把宋江的指令當成了金口御言,從而,李逵的破壞力被放大到了更嚴重的程度。

不同的道路

孫悟空和李逵本來都是隨性而為的個性,遇到不同的指路人,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悟空如果一直為妖,可以得意一時,但難以修成正果。他的世界也會只限於小小的花果山,各路神仙也不會表現出對他的敬重。

悟空能夠走上正途,一方面是他想要轉變,另一方面也是唐僧給他提供了改變的機會。

李逵正好相反,如果一直留在江州,惡行也可以看作是小打小鬧,殺傷力有限,法規對他還有一些約束作用。而且,李逵逃到了江州,為官府做事,在家鄉惹出的事端,也沒有追查過來,假如他繼續好好表現,李逵有機會抹去案底,成為真正的良民——當然,在那種條件下,梁山將失去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

李逵的有機會做一個好人,至少不會像受到宋江影響後那麼殘暴。從多個人物被宋江引上了梁山可以看出,跟著宋江,就是會偏離正途。可悲的是,雖然是小說中編纂的故事,在現實中也真實存在。

結語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正確的引導下,惡徒也能轉變為善人。

有人引導,走上正道,悟空變成了滿懷慈悲的和尚,成為伏魔為道的衛士;誤入歧途,危害更大,李逵卻變成了沾滿鮮血的惡魔,更為魔頭所用。

在凡人眼裡孫悟空是妖魔,遇到唐僧,妖魔變成了佛;李卓吾覺得李逵是一尊活佛,遇上宋江,佛變成了妖魔。

孫悟空的故事,即使對於兒童,也是有所裨益;而李逵真實的故事,卻有些少兒不宜。

原本同樣是懵懵懂懂,不辨是非,如一張白紙,卻走向兩個極端,造成這兩種差異的最大影響因素,就是他們的引路人。

〈完〉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 感謝點讚、評論、關注

相關焦點

  • 李逵在夢裡追殺宋徽宗,造反之心不死,這三點看明白他的用心良苦
    李逵的這句名言,與西遊中孫悟空的「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沒有受到過封建道德文化的薰陶,在他們的眼中,沒有地位尊卑,也不存在皇權至上,更加沒有君權神授的觀念,世襲制是什麼玩意兒,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
  • 菩提祖師為何說能把孫悟空打進九幽之處?他和地府有著什麼關係?
    在原著第二回菩提祖師攆孫悟空下山時曾說過:「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這一番話可是把孫悟空嚇得不輕。
  • 先秦思想中關於「堅白」和「同異」兩個問題的學說和爭論
    創始人為春秋末鄧析,戰國中後期名家代表人惠施和公孫龍。所謂名實就是分析名詞與概念,辯證兩者之間的哲學關係。先秦名辯思想中關於「堅白」和「同異」兩個問題的學說和爭論。惠施提出了「天與地卑,山與澤平」、「萬物畢同畢異」和「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等強調事物相對性的同異命題。公孫龍認為堅和白必然是互相分離而且獨立自藏著的。
  • 李逵和一丈青扈三娘對打誰厲害
    一個美女和一個五大三粗的憨漢開戰誰厲害?表面看上去,李逵那憨漢肯定能贏。胳膊粗力氣大,氣勢洶洶,輪著雙斧,瞪著牛蛋一樣大的眼睛,如同魔鬼要吃了這個美女。可是美女是騎在馬上的,嬌滴滴的漂亮,如玉瑩瑩的雙手,拿著一副明明亮亮的彎月刀,英姿颯爽,不讓鬚眉,倒也讓人不敢小覷。一丈青扈三娘和李逵第一次見面,在水滸傳四十八回《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
  • 讀水滸之李逵:我能叫你「孝義黑二郎」麼?
    三個人在飯店吃魚,李逵連筷子都不使,直接用手「去碗裡撈起魚來,和骨頭都嚼了」。看宋江和戴宗不吃,連他們兩個碗裡的魚肉也都撈過來吃掉。喝酒喝得高興,有女娘過來賣唱,李逵不耐煩,上去一指頭就把人家點倒。而且,李逵居然還吃人肉!在殺了李鬼之後,他看著李鬼的屍首自笑道:「好痴漢!
  • 讓李逵動心的女子龐秋霞,最終卻悲劇收場
    這就如以歷史原型寫出的小說,寫的雖然大致和歷史相符合,但總有和歷史不同之處,比如同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當然這裡要說的是由李雪健、周野芒、丁海峰、趙小銳等主演改編的央視版《水滸傳》。央視版《水滸傳》和原著的不同之處,比如林衝這個重要角色,原著中是徵討方臘後因病去世的,而央視版中的林衝則因為招安被氣死的。
  • 羅真人一語點破梁山結局,戴宗方然會晤,李逵至死方休
    既脫火坑,怎能再慕此境在中國古代,道家之人一般都會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就如水滸中的「入雲龍」公孫勝一樣。於是派了李逵和戴宗前往薊州尋找公孫勝,二人大費周折才找到公孫勝所在的二仙山,便急忙前往他的隱居之所,而就在此時,我們的羅真人第一次登場了。在公孫勝隱居之處,只見李逵正怒目圓睜呵斥老母,這才將不願露面的公孫勝給「請」了出來。當他聽到宋江有為難之處後,並未有所動容,只說:羅真人不放人。
  • 《水滸傳》的作者為何要給李逵之母安排一個被老虎吃掉的命運?
    不管讀者認為《水滸傳》中的李逵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還是憨直率真的「上上等人」,相信大家對李逵之母的命運都還是會唏噓感嘆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一個兒子因為殺人逃竄在外,一個兒子靠在地主家做長工艱難度日。好不容易逃竄的那個兒子打著做官的名義來接自己去享福了,在路上,自己卻被老虎吃掉了。
  • 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到底多少年?是作者筆誤還是刻意為之?
    ——文/先生大才 原創作品齊天大聖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一壓就是五百年!首先,在原著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如來佛祖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如來佛祖親言有「半千年」,只是一個估計,並沒有具體時數。
  • 李逵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水滸中此人將李逵玩弄於股掌之間
    眾所周知,李逵在水滸書中是一號猛人,急公好義,心無淫邪,但為人膽大無謀,脾氣火爆,這也為他日後埋下身死禍端。李逵與他別人一言不合,稍有不合心意之事就拳腳相向,拿斧頭砍人,這在水滸中多有體現。小說中就李逵在去勸說美髯公朱仝同上梁山之時,為了逼朱仝前來會面,就劫走了朱仝恩公的兒子,還嫌棄小孩吵鬧在交涉未完前就衝動的把朱仝恩公的兒子給打死了。李逵此舉使得朱仝落下不忠不義的名聲,這種性格十分招人憤恨。由此看來,宋江在臨死之際還要毒死自己最忠心的小弟兼頭號打手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 地仙之祖鎮元子,為何要和孫悟空結拜?和五莊觀的寶貝有關!
    西天取經之路對孫悟空的改變非常大,在孫悟空千年成佛的時間裡,雖說有500年是在五行山下過的緊閉一般的日子,但是前面大鬧天宮,後面西天取經,可以說最重大的事件他都有參與,不是一般的妖魔鬼怪可以比擬的。即便是大羅金仙,對孫悟空的經歷也只能仰望,畢竟機遇常有,抓住機遇的能力卻不是人人都有,身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便抓住了西天取經的機會,和當時還沒有成佛的孫悟空結拜成了兄弟,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都不能理解,為何鎮元子要和孫悟空結拜呢?
  • 水滸李逵的智商一直在線,超過正常人水平,他也懂得算計之術
    整部水滸裡,李逵一直給人傻乎乎的印象,脾氣粗暴,智商不在線。其實,李逵很聰明的,只不過大家被他粗獷的外表和肆意妄為的個性所蒙蔽了而已。李逵的智商,其實超過正常人的水平。不信?給大家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一下。
  • 孫悟空大鬧天宮,觀音和如來在幹什麼?為何不出手降服孫悟空?
    孫悟空第一次上天由於嫌弼馬溫官小而反下天庭,第二次上天他被封為齊天大聖,並被玉帝吩咐看守蟠桃園。但是在看守蟠桃園的時候,孫悟空監守自盜,把蟠桃的大桃吃了個乾乾淨淨。吃了蟠桃之後,孫悟空變作桃子美美的睡了起來。後來王母娘娘開蟠桃會,派七仙女到蟠桃園摘桃子。孫悟空便詢問她們,蟠桃會請的都有什麼人。
  • 李逵殺四虎毫不費力,武松打一隻就累趴,難道李逵可以秒殺武松?
    這四隻虎中的兩隻,是根本沒有什麼攻擊力的幼虎。李逵拿樸刀亂揮,就嚇得兩隻小虎慌了。先是被李逵拿樸刀搠死一隻,另外一隻逃回老虎洞,也被李逵鑽入洞中搠死。李逵殺了兩隻小虎,佔據了老虎洞。另外一隻母老虎跑來攻擊李逵,不過這隻母老虎進洞的方式比較特別,扭屁股「便把後半截身軀坐將入去」。
  • 水滸傳中死亡比較慘烈的好漢,林衝之死如此悽慘,李逵等人呢?
    作為曾經朝廷的80萬禁軍教頭,林衝的武藝可以說是不在任何人之下,魯智深等人都不能與林衝有一戰之力,林衝因為被高俅誣陷,被逼上梁山成為梁山的一名好漢,為梁山可以說是立下不少戰功,但是林衝的死確實是非常的可惜,被松江活活氣死,在梁山英雄打敗朝廷軍隊活捉高俅之後,宋江並沒有將高俅殺死,而是把高俅給放走了,這對林衝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打擊,自己的仇人居然被放走了,一時間集火攻急
  • 孫悟空和太上老君關係很曖昧
    要是按照輩分來排的話,那麼太上老君就是和玉皇大帝一個輩分的人。而且鴻鈞老祖座下的大弟子是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也只是一個小童子。太上老君除了在平日裡煉煉丹藥以外,還有一個本領就是煉製兵器。就拿豬八戒的九尺釘耙,紫金鈴和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來說,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路上最頂尖的寶貝。
  • 專欄作家金何:飲宴上那些李逵的「村」和劉姥姥的「裝」
    李逵第一次遇見宋江,戴宗和他倆人一起到潯陽樓吃酒。酒擺上來了,李逵看到小酒盅便不耐煩了。「酒把大碗來篩,不耐煩小盞價吃。」戴宗喝道:「兄弟好村,你不要做聲,只顧吃酒便了。」一個「村」字用的何其好,李逵鄉下來的,劉姥姥也是鄉下來的,但劉姥姥還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李逵可就大大咧咧全然不顧了。
  • 李逵:魔的另一面是佛
    作者:張堯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李逵的身上貼滿了各種讓人反感厭惡的標籤:生性野蠻、血腥殘忍、濫殺無辜以及仿佛是宋江豢養的指哪打哪的「一條狼狗」……實在頗有點罄竹難書的「反人類」之感。但另一方面,卻又有多位名家對其評價頗高,明朝著名出版家袁無涯稱其為「人品超絕」、才子金聖歎則說他是「上上人物」,而學術大師李贄更是對李逵推崇的五體投地,讚嘆其為為「梁山第一尊活佛」(竟然不是正宗的佛門子弟魯智深)!魔與佛如此極端的兩極,竟然在李逵的身上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那麼一個真實的李逵,究竟是如何呢?
  • 李逵生母整日吃齋念佛,結局卻是一口被老虎吞下,其實寓意深刻
    李逵生母整日吃齋念佛,結局卻是一口被老虎吞下,其實寓意深刻《水滸傳》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能夠享有這麼高的盛名,還是因為書中包含著的深刻寓意,水滸不僅僅是一群男人之間的故事,就連女性的人物形象也是有著極其細緻的描繪,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水滸傳對這個不起眼的女性人物的描寫
  • 宋江死前,為何要讓李逵喝下毒藥?只因李逵知道他的一個秘密
    說起中國的四大名著,不少人第一反應便會想到《水滸傳》,因為書中描述的梁山好漢的故事實在令眾人羨豔不已,並且在其中,眾人產生的兄弟之情和各位好漢的豪情壯志表現的也是淋漓盡致的。但在這108位梁山好漢當中,有一個人在歷史上是十分有爭議的,這個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之一,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