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聯動 產教融合 賦能「健康中國」
醫藥產業如何發揮區位要素資源優勢?如何推動重大科技項目落地的「最後一公裡」?6月11日下午,中國藥科大學與重慶市兩江新區籤約,雙方將在重慶市兩江協同創新區共建中國藥科大學重慶研究院。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金能明、副校長孔令義,以及兩地相關負責同志出席了籤約儀式。
籤約儀式上,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孔令義,兩江投資集團董事長李謹分別代表中國藥科大學、重慶兩江新區籤訂《共建中國藥科大學重慶研究院合作協議》,這標誌著重慶兩江新區與中國藥科大學的合作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金能明)
中國藥科大學黨委書記金能明在致辭中表示,重慶具有雄厚的醫藥產業基礎、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強勁的經濟輻射效應。重慶兩江新區站在國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出發點上,大力扶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國藥科大學曾於抗戰西遷過程中在重慶辦學八年,大批藥大校友在這裡創新創業,與重慶淵源深厚。學校非常重視重慶研究院的建設,將大力推動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及產業孵化等方面優勢與重慶醫藥產業緊密結合,打造政、產、學、研、資協同的創新聚集高地,立足兩江新區,服務重慶市,面向大西南,共建「健康中國」。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表示,「希望雙方持續深化合作,以務實舉措推動合作項目落地見效。兩江新區將為研究院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雙方共同發展。」
近年來,兩江新區已經形成佔地規模近5000畝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聚集了華邦製藥、海扶科技、西南合成、大新藥業、藥友製藥、博騰科技等一大批生物醫藥企業的總部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生物醫藥各類機構超過50家,培育了華邦製藥、萊美藥業等上市公司5家,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在同處長江經濟帶的江蘇,中國藥科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藥學高等學府,結合學校「雙一流」建設,圍繞國家醫藥產業發展方向,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全面激發科研活力,研發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創新藥物,建立了藥學領域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推動國家醫藥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重慶研究院的成立能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優勢,整合社會資源,推動校地合作。一方面,將中國藥科大學的基礎研究、人才資源優勢與兩江新區區位優勢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另一方面,更好地為當地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協同創新、共同發展。」擬任中國藥科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孫宏斌教授表示,「研究院將採取『1+X』的組織架構,下設原創藥物研發中心、高端製劑研發服務中心、藥物研究關鍵技術服務中心、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產業孵化中心、技術服務及檢測平臺、研究生實習實訓基地等多個平臺。」
據悉,中國藥科大學重慶研究院為該校西南首個高端科研院所,將強力助推重慶市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助力打造中國新的生物醫藥創新示範高地。(通訊員 張甜、吳旻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