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豬頭」傳染「德國豬肘」,這不是一個段子!
日前,兩大新冠感染源頭「案件告破」的新聞刷屏。其中,「北美豬頭」與「德國豬肘」的感染路徑最為匪夷所思。據天津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披露,天津海聯冷庫的疫情源頭是北美豬頭,但該庫出庫的一批德國豬肘此前也在山東德州檢測出外包裝呈核酸陽性,循跡排查後發現,原來,搬運過豬頭的搬運工轉天又穿著同樣的衣服,戴著同樣的手套,沒有消毒,繼續出庫豬肘,從而造成病毒汙染。
「北美豬頭」傳染「德國豬肘」,暴露了多個問題。
進口冷鏈食品的安全問題。目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提醒公眾,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進口物體的表面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冷鏈環節消毒有待解難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1月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指出,「在常溫情況下,對於低溫冷鏈食品包裝表面的消毒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如果是要對低溫冷庫裡面的食品表面進行消毒,相關的技術方法我們正在加緊研究。」
疫情防控不能放過「針尖大的窟窿」。「北美豬頭」傳染「德國豬肘」,與搬運工防疫措施不當有直接關係。不換衣服、不及時消毒,這些「針尖大的窟窿」,都能「漏過鬥大的風」,而這背後折射的是個人責任和單位管理的問題。
「北美豬頭」傳染了「德國豬肘」,千萬別當段子看!面對「北美豬頭」傳染「德國豬肘」,防控之弦不可松,不能有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防疫要突出重點,瞄準重點部位,加強對入境物資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全面檢測、預防性消毒、全鏈條管理,確保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快,防止病毒「趁虛而入」;要把能做的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不放過任何隱患,不放過任何細節,切實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堅決守住冬春季疫情防線。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