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
每一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之龍。所以他們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在孩子還蹣跚學步的時候,就開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了。有一些家長對於一些說法十分在意
比如說孩子走路的早晚和孩子的智商有關係嗎
網友A:我家孫女說話早,五個多月會叫媽媽,六七個月會叫爸爸。奶奶,姥姥,現在十六個月,會說幾句古詩,會數十個數,三個月翻身,六個月會爬,八個月會坐,十四個多月才要學走,十六個月走穩,說話早,走路晚,智商高低無所謂,健康就好。網友B:19個月走路,還是偷偷發現的!這貨就是懶!20個月才會爬一歲才坐穩當。下個月就三歲了。提前了一個半月出生。生長發育都是標準中間。天天調皮搗蛋挨揍網友C:我兒子1歲會走路,七個月能扶著東西走,現在快三歲了還不會說三個字的話,只能叫一些簡單的稱呼。還有我女兒差不多四歲才張口說話,一直到上小學都比別的孩子慢半拍,現在也挺不錯哦。
孩子走路「早晚」,決定「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騙了
小芳的兒子今年一歲了,在學走路這個方面還是磕磕絆絆。
小芳的婆婆非常擔心,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孫兒能夠又聰明又機敏。
所以她到處去問人家如何讓小朋友走路更穩當的辦法,小芳雖然心裡焦急,但是面對婆婆日復一日地說孩子是不是智商不行,難免也心中有了脾氣。
後來,小芳帶孩子到醫院詢問醫生,是不是孩子學走路地早晚跟孩子的智商有關係呢?
得到醫生的回答之後,小芳鬆了一口氣。
醫生給小芳的回答是,孩子學走路的早晚,和智商是沒有關係的。
孩子的成長都有他們的順序,有一些老人聽信民間的傳言,覺得孩子學走路的快慢決定了之上的高低。
其實不然,孩子學走路的快慢跟自身的發育有關係,不會因為學會走路比較晚,這個孩子就不那麼聰明的。
所以,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學走路晚,操碎了心。
其實根本沒這個必要,因為孩子該學走路的時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用操心。
02
那麼,什麼才是影響孩子學走路早晚的因素呢?
1. 肌肉發育
孩子學走路需要身體的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開始的,如果在孩子的肌肉還沒形成一定的程度的時候,讓孩子學習走路,肌肉使不上力氣。
這樣,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學不會走路。
所以,讓孩子學走路切記不要操之過急,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
2. 協調能力
孩子可能在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協調能力沒有很好。
所以學走路的時候會比較慢,有的孩子協調能力不行,走路的時候就會很容易跌倒,也就是家長眼中的學不會走路。
這種時候也不必太過於心急,孩子的協調能力需要鍛鍊,等協調能力鍛鍊好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走路了。
3. 性格使然
有的孩子比較活潑,很好動,這樣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行動能力,所以當家長一進行走路教導的時候,孩子就學會了走路。
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學會走路,可能有一些孩子的性格比較沉悶,不太喜歡動彈,學習走路慢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03
其實孩子走路早不早根本跟智商的高低沒有影響,所以家長們看孩子走路的早晚,並不能以智商問題一概而論。
朗朗育兒課堂提醒大家:孩子的成長一步步都有規律可循,他們的成長遵循著這一些規律,並不會因為我們操之過急就突飛猛進。我們對於孩子學步的早晚,不需要和智商高低掛鈎,單純就是孩子自身發育的問題,學步晚的孩子智商不一定有問題,所以不必要太過於擔心了。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