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自己在家做手衝咖啡的習慣,但有時會覺得怎麼衝不出咖啡館的味道,以此陷入「轉牛角尖」的狀態。本期小編就分享一下影響一杯咖啡的參數。
一、咖啡豆
優質咖啡豆是一杯好咖啡的根本,一般手衝咖啡使用的咖啡豆都是單品豆,即單一產地咖啡豆,更能體現產區的獨特風味。好的咖啡豆直觀體現在風味、瑕疵率、烘焙新鮮度。瑕疵豆直接會影響咖啡整體的風味,還有就是最好選用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一般咖啡豆最佳賞味期為4-30天。
新鮮烘焙的咖啡通常需要4-7天的養豆期,養豆期過後咖啡風味會呈現最佳狀態,之後風味就會緩慢減少。
二、研磨度
好的咖啡要配上合適的研磨度才會發揮其最大的風味。最常見的研磨度就是拿砂糖做參照對比,這確實有一定的可比性。一般手衝咖啡的研磨度顆粒值為600-800微米,這與砂糖的粗細度相似。研磨越細,咖啡接觸水的表面積越大,萃取效率就會越高;研磨越粗,咖啡接觸水的表面積越小,萃取效率就會越低。
建議一開始選用砂糖大小為參照,衝煮品嘗後再對研磨度進行微調,例如咖啡淡了,可以微微調細。
三、水質
一杯手衝咖啡的98%以上都是由水組成的,所以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一杯咖啡的品質。一般基本要求水質為TDS:150毫克/升、無氯氣、PH值為7-8。建議使用過濾淨化水或礦泉水(可以看礦泉水的標籤)。一般TDS值越小的水,所溶解的物質就會越多。
四、水溫
水溫會直接影響咖啡的萃取效率,水溫越高,其萃取效率就會越高,反之。據小編觀察,水溫80℃-96℃都有人使用。所以理解其萃取原理比死記硬背更有意義,針對不同烘焙度的豆子,水溫的高低也會相應變化。
中淺烘焙度的豆子,其咖啡豆質地比較密,不容易萃取,可使用較高的溫度(90℃-93℃)進行萃取;中深烘焙度的豆子,其結構質地較疏鬆,容易過萃,可以使用較低的水溫(86℃-89℃)。
五、粉水比
咖啡粉與水的比例變化直接影響咖啡的濃度,目前最常用的粉水比是1:15。這不是一個絕對,只是一個參考,個人口味千變萬化,可以適當調整一下屬於自己的口味。喜歡口感濃鬱的可以選用1:13;喜歡清淡的可以調整到1:16。
六、手法(衝煮方案)
手法(衝煮方案)的種類或流派有很多,以前街咖啡的常規衝法為例,前街咖啡採用三段注水法,第一段2倍水量悶蒸,第二段注入6倍咖啡粉的水量,最後一段注入7倍咖啡粉的水量。
無論是什麼衝煮方案,其本質還是離不開往咖啡粉層注水,而該怎樣注水,小編認為練好穩定的水柱會讓你衝咖啡事半功倍。
七、時間
衝煮時長涉及到很多影響因素,例如研磨度、粉量、粉水比、濾杯特點、手法等等,所以無法給到一個準確的時間,但通常衝煮一杯手衝咖啡(15-20g粉)所需的時間大概在1分30秒至3分鐘(日式衝煮等特殊衝法除外)。
總結
以上的參數關係千絲萬縷、相輔相成。咖啡豆品質和水質是影響一杯咖啡好壞的最重要因素,而研磨度、水溫、水粉比、時間和手法是相輔相成,在它們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屬於自己的)。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漸漸地,你也會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衝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