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卻感覺字字都在說人

2020-12-14 真子看世界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除了小時候常看的《西遊記》,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特立獨行的王小波也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在開篇寫道:插隊的時候,我餵過豬、也放過牛,假如沒有人來管,這兩種動物也完全知道該怎樣生活。

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閒逛,飢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這樣一來,它們的生活層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陳。

人來了以後,給它們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頭牛和每一頭豬的生活都有了主題,就它們中的大多數而言,這種生活主題是很悲慘的。

人們為了養好它們,給了他們特定的安排,以豬為例,肉豬除了吃就是睡,最後就是等死,種豬和母豬除了吃和睡以外還有別的事要幹,種豬的任務是交配,母豬的任務是生小豬。

雖然這種安排讓豬們痛苦不已,但是,它們還是接受了這種安排,畢竟「豬總歸是豬啊!」

萬事也有例外,在眾多豬中有一隻又黑又瘦的豬,按人們給它的名分,它是肉豬,但是卻沒有被閹掉,因為它像山羊一樣敏捷,一下就能翻越1米高的豬欄,也能跳上屋頂,像貓一樣敏銳,人們還沒有走到離它三米的時候它就跑了,就算你是將刀背在後面的,也能被它嗅出。

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把它當寵兒來對待,我更是稱他為豬兄,並總是用細米糠熬的粥餵它,等它吃夠了以後,才把糠兌到野草裡餵別的豬。

其他豬看了嫉妒,一起嚷起來,這時候整個豬場一片叫聲,但它都不在乎。

吃飽了以後,它就跳上房頂去曬太陽,或者跑到其他村寨裡找母豬,這裡的母豬都被關在圈裡,被過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髒又臭,它對它們不感興趣,村寨裡的母豬好看一些。

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喜歡它,喜歡它特立獨行,活得瀟灑,但當地的老鄉們就不怎麼喜歡它,認為這豬不正經,而領導則痛恨它,認為豬兄太不服管教了。

豬兄還會模仿各種聲音,汽車響、拖拉機響都學得很像,但就算學不會人說話,後來,豬兄學會了汽笛叫,這可差點給他帶來殺身之禍,鄉裡糖廠中午工人換班是以汽笛聲為號,生產隊下地幹活時,聽見這個汽笛響就收工回來。

豬兄每天比糖廠早一個半小時便跳到房上學汽笛,地裡的人聽見它叫就回來,領導對此很生氣,這其實不能全怪豬兄,它叫起來和汽笛還有些區別,但老鄉們卻硬說聽不出來,領導上因此開了一個會,把它定成了破壞春耕的壞分子,要對它採取手段。

對此,作者並不擔心豬兄,因為之前一百多人都沒有制服得了豬兄,但他沒有想到這次領導是動真格了,指導員帶了二十幾個人,手拿五四式手槍;副指導員帶了十幾人,分兩路在豬場外的空地上兜捕它。

知青們很喜歡豬兄,但是,他們不至於因為它去對抗領導,只能在一旁默默看著,最後領導還是沒有制服這隻豬,它衝進了山裡,跑得非常瀟灑。

後來在甘蔗地裡還見過它一次,它長出了獠牙,已不容作者走近了,這種冷淡使作者痛心,但也贊成它對心懷叵測的人保持距離。

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作者句句寫豬,看的人卻感覺字字在寫自己。

大家何嘗不是文章中那些普通的「豬」,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應該是王小波想活成的模樣,就像他在《黃金時代》裡說的那樣,「那一天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這樣美好的奢望和豬的願望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自然而美好的。

沒事抱怨幾下,然後被生活束縛得更緊,然後安慰自己說:大多數人選擇的生活才值得選擇,這就是我的狀態,感覺活得不如那頭豬啊!

但是,那頭豬的生活真的好嗎?被安排的一定很悲慘嗎?不一定!

這本《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王小波的一部代表作,許多朋友並沒讀過這本,很多人可能聽過但沒有讀過,怕自己看不懂,但是,當你真的翻開這本書,你就一定會捨不得放下,一口氣把這隻奇特的豬讀完!甚至,把這隻豬當成偶像!

雖然離王小波去世已有30年,但他文字的魅力,卻愈久彌新,王小波用他那犀利、黑色幽默般的文字,肆意張揚的有趣靈魂,帶著我們看盡時代和人性的風雲幻變。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好書:

相關焦點

  • 王小波《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人生可以像豬一樣,特殊且獨立
    這隻豬不同於其他的肉豬,很個性,所有餵過豬的知青都喜歡它,喜歡它特立獨行的派頭兒,還說它活得瀟灑。但老鄉們就不這麼浪漫,他們說,這豬不正經。領導則痛恨它。作者在文章開頭就把主題用樸實的語言流露出來,「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
  • 懷念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高曉松曾說,王小波在他心目中是所有白話文寫作的作家中排第一的,無人可以與他比肩。王蒙曾說「王小波這個人真是太明白了……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量,讓很多的作家同行包括我自己深感不足……那些連他散文都沒有讀過的人真是錯過了。」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渴望變成豬,擁有獨立和自由精神的豬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著名學者王小波的隨筆集。書很薄,只有180多頁,共57篇,每篇不長,平均2000字左右。起初是被名字吸引,讀過之後,不自覺的被這隻豬吸引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這本隨筆集的第一篇,相當整本文集的主題,起著定調子的作用。文章講述了王小波當知青時餵過的一頭豬。
  • 圖畫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用布藝風格講故事
    從左到右是北京服裝學院講師劉琦、作者張寧和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王小波的雜文名作《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影響了許多人,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它會被改編成兒童圖畫書,讓我們可以放心地為孩子們講述這個獨特的
  • 王小波:為了避免被家豬同化,情緣長出獠牙,變成野豬
    喜歡理性與思維的的讀者更喜歡王小波的雜文,他的雜文強調理性、智慧、自由,充滿思辨之風。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王小波筆下的一篇名作——《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也是王小波雜文中的代表作之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插隊的時候,餵過豬,放過牛。豬有兩種,一種是種豬,一種是母豬。
  • 王小波:在特立獨行中,真正追隨並繼承了魯迅的雜文精神
    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王小波以亦真亦幻的浪漫筆調,通過描述一頭豬的命運,揭示出現實的荒誕,反襯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壓抑而喪失自我的情狀。他對此在許多年後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或許,正是在這個敢於對抗人類的「豬兄」的鼓舞下,王小波在沉默中迸發出了勇氣——他要以「邊緣人」的身份,向 話語圈子發起挑戰,並且要拼卻一生「一直戰鬥到死」。他臨死前曾給友人寫過一封信,袒露了這種戰鬥意志:「自從我輩成人以來,所見到的一切全都是顛倒著的……哪裡有我們說話的份?
  • 不一樣的日本,朋友圈都不「擼貓」了,開始「擼豬」?
    沒錯,就是「二師兄」的迷你版本上線,在日本人的朋友圈刮起來一股又一股的「豬隊友」照片。島國人民早都對「擼貓」這件小事喪失了曬圈的熱情,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更可愛的「豬娃子」身上,「擼豬」這股風潮逐漸被興起。
  • 感動很多人的豬和蜘蛛,粉絲遍布全球,奧斯卡影后為電影版配音
    前陣子看了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說真的,感觸很大。王小波真的是用一件很通俗的事情,說了太多深層次的道理,而他筆下那隻不按常理出牌,反抗命運與設置,獨特的豬,既可愛又讓人深愛。說到豬這種家畜,太多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好吃懶做,活該被屠殺。
  • 王小波不忍痛苦撞牆而亡、牙齒留有白灰額頭撞破皮,沒活成個樣
    我們從來都明白,王小波先生對於年輕人的文化精神是很重要的。讀他的文字就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本人對荒誕歲月的嘲弄和對正常時代的熱切期盼。這種期盼在現在的人心中成為了對光明的期待,這沒什麼解讀上的錯誤,應該說他的熱情和浪漫如果只解釋為那個混亂時代的產物,實在太過狹隘了。
  • 王小波:你好哇李銀河,6個字寫盡愛情的模樣
    這句話出自王小波給李銀河的情書,在眾所周知的那本《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裡同樣可以找到。讀本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一封封的情書裡,在開篇總是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的-----你好哇,李銀河。有人說,這六個字太美了。我也這樣認為,簡簡單單的六個字,仿佛已經寫盡了愛情的模樣。
  • 王小波二姐:小波寧可有用地短暫活著,也不肯無用地延年益壽
    他那部18萬字的《紅拂夜奔》,看過的人無不讚嘆,都驚詫於王小波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可就是這麼一個好文章,卻在雜誌社和出版社之間兜兜轉轉了好幾年,卻仍然面臨著 退稿的命運。誰知他連開貨車的機會都沒了。王小波生前潦倒,死後卻名聲大振,圖書不斷地再版。越來越多人知道他的大名。如果你還沒有讀過王小波,那麼我推薦你讀一讀他的作品。
  • 好書推薦:7本豆瓣高分書,帶你認識真正的王小波!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7本王小波經典著作,相信讀完以後你會忍不住膜拜這隻"特立獨行的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華。"時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間似乎沒有什麼聯繫,但其實是有一個邏輯順序的。這個邏輯順序就是:《黃金時代》中的小說寫現實世界;《白銀時代》中的小說寫未來世界;《青銅時代》寫的故事都發生在過去。
  • 王小波獲無數讚譽,高曉松說他神一般的存在,生命卻定格在45歲
    無論性或者是愛,都是真切熾熱的存在。在黑白顛倒、暗無天日的歲月裡,絕大多數人的道德底線都跌落谷底,人們以讓他人蒙受空無的罪行來彰顯自己的高尚。王二和陳清揚在這樣荒謬的時代裡被聲討、被污衊、被定罪,但這仍是他們的——黃金時代。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王小波半夜與哥哥偷棗,上課氣的老師直跺腳
    時隔二十三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讀來讓人沉思,讓人捧腹,讓人拍案叫絕。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展現了一座智性的迷宮,讓讀者從他那裡學會如何獨立而自由地思考,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應有的尊嚴與自由。
  •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最近重讀王小波的雜文,最喜歡他的那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毫不掩飾自己對這隻「跑步姿勢優雅」,最後「長出獠牙」的豬的欣賞。 他說:「我已經40歲了,除了這隻豬,我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拒絕「無智無性無趣」的世界,他渴望擁有智慧,有趣以及性愛,但是理性如他,他很清醒的認識到這種願望的實現在當時非常艱難。
  • 書法界的「豬」:劉羅鍋因寫字筆畫肥美被諷為「墨豬」
    很多人至今回想起那段日子,都不禁會感慨「豬的全身都是寶」。這樣的俗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記錄下來。這就是《養豬印譜》。三位篆刻大家鐵筆寫春秋,記錄下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從古至今,都很難找到這種獨特的題材,用得上「喜聞樂見」這四個字。篆刻竟然藉助豬的力量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 賞析《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雜文的修辭藝術及其獨特的敘事語調
    導言:李銀河曾經說王小波的文字,不用看名字,只需要看其文字就可以判斷這是王小波的作品。作品的語言腔調這裡就牽扯到一個敘述語調的問題,文如其人,就像人說話會有屬於自己的腔調,一聽便知是誰的口吻,就如在《紅樓夢》裡,脂硯齋經常在人物對話中寫批語道:是阿鳳(阿呆、石兄)口氣。
  • 王小波《黃金時代》:濃縮經典9句,句句蘊含人生智慧
    他叫王小波。他是作家,工人,教師,編劇,程式設計師,還是一個稱職的愛人。他有趣,幽默,特立獨行,推崇平權,既現實主義又浪漫極了。他寫小說,從《黃金時代》一直排到《黑鐵時代》;他寫雜文,《沉默的大多數》至今仍影響著很多人。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有趣、理性又特立獨行的人,你很難遇上第二個!
  • 有些人儘管已經離去,但他的精神仍在吶喊,久久不願離去
    .只管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殊不知自己越白胖主人就越開心,因為越能賣個好價錢.只有看到屠夫拿著把豬刀伸向自己的時候才慘叫幾聲,這時也只好任人宰割,然後變成紅燒豬蹄、燜豬肉啊這些的供人啖食了.但是王小波卻讓我們看到了一隻與眾不同的豬,這就讓我們不得不驚奇了.作者通過「它是肉豬,但長得又黑又瘦,兩眼炯炯有光.這傢伙像山羊一樣敏捷,一米高的豬欄一跳就過;它還能跳上豬圈的房頂,這一點又像是貓——所以它總是到處遊逛,根本就不在圈裡呆著」,「後來,豬兄學會了汽笛叫,這個本領給它招來了麻煩.我們那裡有座糖廠,中午要鳴一次汽笛,讓工人換班.我們隊下地幹活時,聽見這次汽笛響就收工回來
  • 曾經,我也是王小波門下走狗
    所以,一開始對王小波的感覺大概是:好俗氣的名字,聽都沒聽說過,又是近現代的作家,作品還沒經過時間的沉澱,不知道會怎麼樣呢?不過,既然有「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這個說法,起碼不會比周國平差很多。那麼,就拿來讀一讀,看看他寫的什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