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膝關節韌帶損傷 關節韌帶損傷該如何處理

2020-12-11 騰訊網

如何應對膝關節'四大韌帶'損傷?

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袁林介紹說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的關節,也是跑步中損傷機會較多、最受關注的關節。膝關節(脛骨、股骨關節,這裡不包括髕股關節)中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

這四大韌帶,分別限制膝關節脛骨的外翻、內翻、前移、後移對於穩定膝關節的運動、維持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它們的損傷也是常見的,膝關節的韌帶損傷約佔所有膝關節損傷的40%。

所以認清這四大韌帶的功能、損傷特點,對跑步損傷預防來說是有幫助的。

膝關節「四大韌帶」的解剖學

內側副韌帶

亦有人稱之為脛側副韌帶。一般內側副韌帶長約8~10cm,形如計時沙漏,股骨止點為股骨內側髁前方至內收肌結節之間,脛骨止點為脛骨前方脛骨幹骺端鵝足遠端,擁有很好的血管營養及神經支配。

內側副韌帶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抗膝關節的外翻應力及脛骨外旋。

外側副韌帶

亦有人稱之為腓側副韌帶,為一長約5cm的圓索,位於膝關節外側稍後方,起於股骨外側髁,止於腓骨小頭。有膕肌腱和疏鬆組織與關節囊相隔,不與半月板相連。膝下外動脈、神經穿過其深面。

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袁林表示外側副韌帶的作用主要是外側加固(是膝關節抵抗內翻應力的主要穩定結構)和限制膝關節過伸。伸膝時,此韌帶緊張,與髂脛束共同限制膝關節內收和脛骨的旋轉活動。在屈膝時,外側副韌帶鬆弛,允許小腿作少許內收和外旋運動。

前十字韌帶

膝關節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位於股骨內外髁之間,前後兩條,互相交叉。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起於股骨髁間窩外後部,向前、內、下止於脛骨棘前側),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

後十字韌帶

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

生物力學實驗證明,後交叉韌帶對抗外力的強度相當於前交叉韌帶的兩倍,它是膝關節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主要穩定結構,相當於膝關節旋轉活動軸。

四大韌帶的損傷原因和特點

內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多伴其他結構的損傷。有20%~78%的內側副韌帶損傷同時伴有其他韌帶的損傷;內側副韌帶深層及後斜韌帶附著於內側半月板,因而有5%的內側副韌帶損傷伴有內側半月板的撕裂。

內側副韌帶的受傷機制,主要是小腿脛骨外翻、外旋進而造成韌帶拉傷。所以多發於突然的變向及變速類型的運動員(比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當運動員急停、緊急變向、跌倒、踩空時,如果這個衝擊力使得膝關節脛骨外翻(通常還會伴有脛骨外旋),就容易引起內側副韌帶的損傷。

外側副韌帶損傷

一般來說,膝外側副韌帶不易受到損傷。這是因為,伸膝位時,膝關節外側關節囊、股二頭肌腱處於緊張狀態,與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共同起到保護膝外側副韌帶的作用。但是,若膝關節過度內收,也可造成外側副韌帶的撕脫或撕裂

前十字韌帶損傷

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翻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如為過度外翻引起,可同時發生內側付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損傷合併內側半月板損傷也較常見。

後十字韌帶損傷

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施加於脛骨上端,使脛骨過度向後移位,可引起後十字韌帶損傷,甚至發生膝關節後脫位。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判斷

內、外翻異常,可能是外側、內側副韌帶損傷

當膝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可出現外翻、外旋異常(過度);外側副韌帶損傷時,可出現內翻、內旋異常(過度)。

抽屜試驗判斷前後交叉韌帶損傷

屈膝90°,固定股骨,檢查者雙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後推脛骨。如前十字韌帶斷裂,脛骨有向前異常動度;

如後十字韌帶斷裂,脛骨有向後異常動度(若合併膝內側側副韌帶或外側側副韌帶損傷,也可出現內、外翻異常運動和內、外旋轉不穩現象)。

MRI(核磁共振檢查)

MRI能多方位、多層面、全面而清晰地顯示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等結構。

韌帶拉傷後,核磁共振成像會出現局限性或瀰漫性信號改變,韌帶連續性中斷,輪廓的改變。而且內側半月板撕裂,外側半月板撕裂,內外側副韌帶撕裂等。

如何保護膝關節韌帶

雖然膝關節這四大韌帶都有損傷的風險,但是有一種損傷卻是我們跑步中特別需要提防、也是可以有效通過人為幹預的:膝關節內扣(大腿向內扣,小腿向外翻)引起的韌帶損傷。膝關節內扣的具體姿態如下圖:

膝關節內扣

因為膝關節在這種內扣的姿態下,是極度不穩定的,這時候身體重心位於支撐腿的內側,脛骨極易在重力的作用下過度外翻,對內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都造成很大的負擔容易造成它們的斷裂。那麼,該通過什麼手段來減少膝關節內扣的習慣呢?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髖外展肌群(髖部外側)肌力不足,對於膝關節甚至踝關節的影響比股四頭肌薄弱的影響嚴重的多。髖部外側的臀中肌,功能是穩定骨盆、使髖關節外展,並阻止大腿過度內收內旋,從而穩定髖關節。當臀中肌薄弱時,大腿容易過度內收內旋,導致膝關節內扣

所以,加強髖外側力量訓練,是減輕膝關節內扣現象、加強膝關節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從而可以保護膝關節韌帶。

幾種輔助性的力量訓練方法:

彈力帶訓練 1 :

雙腳與肩同寬,背部挺直,將迷你彈力帶放於雙腿的外側或者是膝蓋上方,然後身體微蹲或是下蹲姿勢,進行橫向行走。

始終保持雙膝分離,指尖指向前方,始終保持迷你帶處於拉緊狀態。

彈力帶訓練 2 :

在膝關節上緣綁上彈力繩,然後做下蹲姿勢,重複 20 下。做3-4組。如能很好地完成,可以將練習腿伸直,做直腿外展。

彈力帶訓練 3 :

彈力帶訓練 4 :

箱式深蹲:

高臺單腿撐米字點地(亦可在平地練習):

相關焦點

  • 膝關節韌帶損傷該如何處理——健康科普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的關節,也是跑步中損傷機會較多、最受關注的關節。膝關節(脛骨、股骨關節,這裡不包括髕股關節)中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
  • 膝關節韌帶損傷了該怎麼辦?
    若外力使膝關節旋轉或過度彎曲的力量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那麼就會導致韌帶的損傷。膝關節有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四組韌帶。由韌帶損傷帶來的膝關節不穩定必須及時治療,否則由於關節的不穩定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久而久之就易發生骨關節炎,嚴重影響關節壽命。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經常被忽視的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最複雜的負重關節,其內外側的副韌帶對於關節的穩定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內側的副韌帶對於膝關節的制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它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韌帶之一。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呢?
  • 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的關節囊松馳薄弱,關節的穩定性主要依靠韌帶和肌肉,以內側副韌帶最為重要,它位於股骨內髁與脛骨內髁之間,有深淺兩層纖維,淺層成三角形,甚為堅韌,深層纖維與關節囊融合,部分並與內側半月板相連,外側副韌帶起於股骨外上髁,它的遠端的呈腱性結構,與肱二頭肌腱會合成聯合肌腱結構,一起附著於腓骨小頭上,外側副韌帶與外側半月板之間有滑囊相隔。
  •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後有何表現及十字韌帶損傷的症狀又如何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是西醫的病名,它屬於中醫的「膝部傷筋」的範疇,亦稱「虎眼縫傷筋」。膝部外傷後,引起膝關節側方韌帶損傷,關節不穩定及疼痛者,稱之為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後有何表現?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後,膝關節呈半屈曲位,主動、被動功能活動受限,局部腫脹,關節內積血或積液,關節疼痛側方痛明顯,跛行。皮下淤血,繼而出現廣泛性的膝及膝下部位的瘀斑,壓痛明顯。若合併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出現交鎖痛。如膝部急性嚴重損傷合併半月板和前交叉韌帶損傷,亦屬於「膝關節損傷三聯徵」。
  •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怎麼辦?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的治療方法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是指由於膝關節遭受暴力打擊、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膝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以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小腿外展或內收時疼痛加重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病症。
  • 膝關節韌帶損傷與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一、膝關節韌帶損傷分為扭傷(部分纖維斷裂),部分韌帶斷裂,完全斷裂和聯合性損傷。例如,前交叉韌帶斷裂可以同時合併內側副韌帶與內側半月板損傷,稱為三聯傷。(三)治療 單純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可採用保守治療,複合性損傷需要手術治療。對於年輕患者和交叉韌帶的斷裂應積極手術治療,老年患者可採用保守治療。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產生半月板損傷必須具有4個因素:膝半屈、內收或外展、重力擠壓和旋轉力量。
  • 膝關節韌帶損傷是怎麼一回事?
    若外力使膝關節旋轉或過度彎曲的力量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那麼就會導致韌帶的損傷。膝關節有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四組韌帶。由韌帶損傷帶來的膝關節不穩定必須及時治療,否則由於關節的不穩定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久而久之就易發生骨關節炎,嚴重影響關節壽命。
  • 膝關節韌帶損傷恢復大概多少天 膝關節韌帶損傷恢復訓練
    膝內側副韌帶損傷的治療膝關節損傷的臨床檢查主要是對膝關節半月板和膝關節韌帶的損傷進行檢查。一、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檢查X線平片檢查不能顯示半月板形態,主要是用來排除膝關節其他病變與損傷。
  • 健康測查,發生膝關節韌帶損傷後應該如何處置?
    膝關節內有前交叉、後交叉韌帶;關節內側有內側副韌帶及內側關節囊韌帶;關節外側有外側副韌帶;後側有膕斜韌帶。這些韌帶構成了膝關節穩定的條件,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引導膝關節按規律進行運動。在運動的時候,膝關節完成著複雜的活動,人體也依靠肌肉和韌帶的雙重作用來維持關節穩定。
  •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是指由於膝關節遭受暴力打擊、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膝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以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小腿外展或內收時疼痛加重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病症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剖析
    當膝關節半屈位時,大部分韌帶鬆弛,關節不穩,易發生聯合損傷。‍‍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常見於體育運動和交通事故中,是韌帶損傷中最為常見的。多數為膝關節外翻暴力所致。膝關節外側受到直接暴力導致膝關節猛烈外翻,便會輕鬆撕斷內側副韌帶。當膝關節半屈曲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也會使內側副韌帶斷裂。‍‍
  •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的檢查方法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的處理
    肌肉韌帶損傷如何能檢查出來對於疾病,我們若想有效的遠離,就必須掌握清楚它到底是因何而起,畢竟只有根據其原因,找到相關的治療與預防方法才是避開病症的有效途徑。那麼,你知道滑囊炎這種疾病是為何而出現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 如何預防膝關節運動損傷?韌帶骨化會影響運動嗎?專家解答了
    膝關節是下肢很重要的一個大關節,但是膝關節的結構周圍,沒有過多的肌肉保護,很容易磕著碰著引起損傷。膝關節的損傷也有很多種,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儘早的處理,對關節運動損傷的預後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如何預防膝關節運動損傷?
  • 【科普文】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內有前交叉、後交叉韌帶;關節內側有內側副韌帶及內側關節囊韌帶;關節外側有外側副韌帶;後側有膕斜韌帶。這些韌帶構成了膝關節穩定的條件,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引導膝關節按規律進行運動。損傷原因1、內側副韌帶損傷為膝外翻和外旋暴力所致。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
    急性期處理(1)膝關節冰敷以便消腫止痛;(2)關節制動,必要時加壓包紮,減少再出血;(3)如沒有條件近期手術,在腫痛減輕後,進行膝關節活動度練習和下肢肌力練習;(4)合併內側副韌帶損傷時,要在損傷後10天內限期行急診手術治療。如果存在關節活動障礙的要在關節活動範圍接近正常後再手術。
  • 體力勞動者容易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損傷如何預防?
    膝關節損傷常見於體育運動中的接觸性或非接觸性損傷,包括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兩者常合併發生)、髕骨脫位肌腱斷裂等一系列損傷性疾病。膝關節損傷常見於體育運動員或體力勞動者。膝關節損傷有什麼特點?膝關節韌帶損傷可以怎麼治療?怎麼做才能預防膝關節損傷?一起來看看。   膝關節損傷的特點有哪些?
  •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原標題: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前交叉韌帶,又稱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
  • 【損傷】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2.外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頭,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內外側副韌帶在伸膝時緊張,屈膝時鬆弛,半屈膝時最鬆弛,所以在半屈膝位允許關節做少許內外旋運動。1.膝關節伸直位,腿部內外側遭受巨大暴力打擊或重壓,導致膝關節過度側彎,發生內外側副韌帶部分或完全撕裂。其中,由於內側副韌帶與半月板和關節囊相連,嚴重會同時發生半月板撕裂、關節囊損傷。
  • 膝關節韌帶損傷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效果好?
    在談論膝關節內側韌帶損傷康復措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膝關節的韌帶結構,膝關節腔內,內側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側,韌帶與內側半月板相連,當膝關節由於直接或間接遭受暴力損傷時,通常會連帶半月板,前交叉韌帶一起損傷,是膝關節損傷中比較嚴重一種。此外,還可能發生韌帶撕脫骨折,和外側壓縮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