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尺骨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2020-11-16 生物谷

橈、尺骨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尺、橈骨除提供前臂長度外,還構成肱橈關節、肱尺關節、腕關節及上、下尺、橈關節。起止於前臂的肌肉除伸肌和屈肌外,旋後肌群的肱二頭肌及旋後肌止於橈骨上1/3;旋前肌群的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分別止於橈骨中1/3和橈骨的下1/4。以上的肌肉和關節除使尺、橈骨能伸屈外,還使橈骨能環繞尺骨進行旋轉。由於尺、橈骨的功能複雜而重要,骨折的治療方針應當是解剖復位、堅強固定,防止併發症,儘早恢復功能,因此,尺、橈骨幹骨折切開復位的適應證是:

  1.閉合復位失敗或手法復位外固定後再移位者。

  2.骨折已1~2周,仍有嚴重移位者。

  [術前準備]

  同骨折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如需植骨,應準備髂部皮膚。

  [麻醉]

  臂叢麻醉或全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上肢外展或置於胸前。

  2.切口、顯露 採用兩個切口,分別顯露橈、尺骨。橈骨上段的顯露要注意保護橈神經。。一般先顯露和處理尺骨後再處理橈骨。

⑴克氏針髓內固定

  3.尺骨幹骨折的復位與內固定 顯露尺骨折端後,在助手對抗牽引下,術者用骨膜剝離器撬開骨折端進行復位。然後,按髓內針逆行穿針法,用手搖鑽將克氏針鑽入尺骨髓腔,進行固定[圖1⑴]。如為尺骨上1/3橫折,亦可用髓內針固定[圖1 ⑵]。如尺骨為斜折,或螺旋骨折,骨折端不穩定,易再移位時,亦可用鋼板固定[圖1⑶]。一般,尺骨中、上1/3骨折,鋼板最好置於尺骨後側,下1/3骨折最好置於尺骨前側,使鋼板有軟組織覆蓋。尺骨骨折固定牢靠後,用紗布覆蓋傷口,再進行橈骨骨折的內固定手術。

⑵尺骨中、上1/3橫折,應用髓內針固定

⑶尺骨不穩定骨折,應用加壓鋼板固定

  4.橈骨幹骨折的復位和內固定 橈骨在前臂的旋轉活動中至關重要。因此,橈骨幹骨折的復位不但要求解剖復位,而且要求恢復凸向橈側的弧形。復位時,不但需要牽引和撬撥,還要根據骨折不同的部位,將前臂置於不同的位置。首先將肘關節屈曲,以鬆弛肌肉。橈骨幹上1/3骨折時,近折段因肱二頭肌和旋後肌的牽拉而旋後,遠折段應置於旋後位,便於復位。如為橈骨幹中1/3或下1/3骨折,近折段由於旋前圓肌與旋後肌的牽拉,處於旋轉中立位,遠折段也應置於中立體,有利於復位。如按上述方法操作,復位仍有困難時,應檢查尺骨骨折端有無因橈骨骨折的復位,而發生移位。如有移位,應重新復位後用持骨器固定,再進行橈骨骨折的復位。橈骨正確對位後,用準備好的自動加壓鋼板或普通鋼板彎成一定的弧度,使之符合橈骨的外形,用螺釘固定。解剖上橈骨上1/3向外彎曲,下1/2向內彎曲,形成凸向橈側的弧形,此弧度如被破壞,將影響前臂旋轉功能,因此,鋼板應置於橈骨的前面[圖1 ⑷]。

⑷橈骨應保持外凸弧形,宜用加壓鋼板固定 圖1 右橈、尺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5.植骨 骨折遲癒合或不癒合,或陳舊性骨折,或尺骨上1/3骨折或橈骨中、下1/3骨折,應予植骨,移植骨塊取自髂骨。最好行髓腔內植骨。如用碎骨折移植,可將碎骨片置於骨折部位的前面、後面及側面,避免在尺、橈骨之間置碎骨片,以防交叉癒合。植骨完成後,逐層縫合。

  [術中注意事項]

  1.術中注意勿損傷骨間膜,以免將尺、橈骨各自分開的切口直接相通;並在內固定完成後,清除兩骨之間的碎骨片或骨屑,以防交叉癒合。如果尺、橈骨折相通,應將軟組織縫合或修復隔開。

  2.想盡一切辦法,使尺、橈骨達到解剖復位,並恢復橈骨向外側凸出的弧形,以恢復前臂旋轉功能。骨折復位是否正確,可根據骨折齒狀面的對合判定。如為陳舊性骨折,齒狀面消失或不清晰時,可利用骨表面的解剖標誌(如骨嵴等)進行對位。

  [術後處理]

  1.用普通鋼板作內固定者,術後用管形石膏將傷肢固定於屈肘90°,前臂旋轉中立位,腕關節背屈25°,直至骨折癒合,一般需時3~4月。固定期間應作功能鍛鍊。

  2.用加壓鋼板作內固定者,可以不用外固定。如為粉碎骨折或病人不能很好配合者,可用石膏託固定6~8周,同時進行功能鍛鍊,一般於術後12~16月取出加壓鋼板,取出後仍須用石膏託保護4~6周。

相關焦點

  • 尺骨鷹嘴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尺骨鷹嘴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尺骨鷹嘴骨折的治療有兩個目的;首先是半月狀切跡關節面的解剖復位,並有堅強的內固定,以便早期進行鍛鍊,恢復功能;其次是恢復肱三頭肌的正常伸肘力量。
  • 橈骨頸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橈骨頸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橈骨頭除與肱骨小頭構成肱橈關節,還與尺骨構成上尺、橈關節,兩者具有旋轉功能。如橈骨頸骨折導致成角移位,不但可以引起旋轉功能障礙,而且可以引起損傷性關節炎。
  • 肱骨髁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肱骨髁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兒童時期的肱骨下端有4~5個骨化中心及骨骺線,出現於不同年齡[圖44-40]。而且前有冠狀窩,後有鷹嘴窩,髁部的骨支架比較薄弱,易發生骨折。圖1 肱骨下端骨骺⑴肘外側切口⑵顯露骨折塊⑶復位後鋼針內固定圖2 右肱骨外髁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⑴肘內側切口,骨折塊嵌入關節腔內⑵從關節腔內挑出骨折塊⑶鋼針內固定,尺神經移位至肘內前方圖3 右肱骨內上髁骨折及骺分離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適應證]1.新鮮肱骨髁骨折有移位
  • 骨一科成功實施首例「肘關節恐怖三聯徵」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近日,我院骨一科成功實施首例「肘關節恐怖三聯徵」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患者是一名45歲的男性,不慎從梯子上摔下,摔傷左肘部,當時感到傷部疼痛,活動受限。七天後,患者以「肘關節恐怖三聯徵」被我院骨一科收治。「恐怖三聯徵」是指肘關節後脫位,同時伴有尺骨冠狀突骨折和橈骨頭骨折,是高空墜落和車禍導致的常見傷害。
  • 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技巧: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但是對於以下情況,需考慮背側入路或者掌、背側聯合入路固定:橈骨遠端骨折掌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體位及術前準備:臂叢麻醉或全麻;患者仰臥位,患肢外展置於床旁可透視託架上;上臂1/3應用止血帶;C形臂術中透視。切口體表投影:
  • 股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因固定術
    股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因固定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股骨幹骨折多數可以用持續牽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治療,並取得滿意的結果。只是在股骨幹骨折復位不良,或就診較晚,難以閉合復位者;或骨折不癒合者;或並發血管、神經損傷者,才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   [術前準備]   1.同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   2.股骨周圍肌肉豐富,骨折後移位明顯,出血較多,易引起休克。術前應輸液、輸血、或配血待用,以防休克。
  • 肱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脛骨中上段壓痛,縱向叩擊痛,骨折徵陽性,捫及骨擦音及骨擦感,患肢末端血運感覺可,捫及足背動脈搏動,患肢自主運動受限。正常心電圖。腹部彩超:未見異常。手術記錄單:麻醉奏效後,常規消毒鋪巾,貼皮膚保護膜,開始手術,取右小腿外側平臺縱行切口長約12CM, 逐層切開皮下組織及筋膜層。
  • 掌、指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掌、指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一)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Bennett骨折)是一種不穩定性骨折。解剖上第一掌骨與大多角骨構成鞍狀關節,靈活而穩定,當暴力沿拇指縱軸作用於鞍狀結節時,可於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內上至外下的斜形骨折。近側骨折塊由於韌帶及關節囊的附著,能保持與大多角骨的解剖關係,遠側骨折段則因外展拇長肌的牽拉,而向橈側和背側移位[圖1 ⑴]。Bennett骨折復位較易,維持對位則較困難,復位後易再移位而畸形癒合,因此,這種骨折常需切開復位。
  • 脛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脛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適應證]脛骨中1/3較細弱,骨折多發生在這部位。脛骨中、下段交界外血運欠佳,術後容易發生延遲癒合或不癒合。脛骨位置表淺,多數骨折適於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只有少數閉合復位失敗或不能復位的骨折,或復位後再移位的骨折(如就醫晚的骨折、螺旋骨折或長斜面骨折)及神經、血管有損傷的骨折,才需要手術處理。[術前準備]同骨折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麻醉]腰麻或局麻。[手術步驟]1.體位 仰臥位。2.切口 用小腿前側切口。
  • 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髕骨骨折比較常見,多見於青壯年,常因股四頭肌猛烈收縮或直接撞擊所引起,髕骨骨折累及關節面,常伴有股四頭肌擴張部撕裂和關節內血腫,易發生膝關節功能障礙及損傷性關節炎,髕骨骨折的治療要求解剖復位
  • 股骨頸骨折的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保髖手術主要包括閉合復位經皮螺釘固定和切開復位內固定,本視頻中,Firoozabadi教授對這兩種手術方式進行了介紹,其中重點介紹了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手術要點,並在最後,通過典型病例展示了更多的治療細節。 1.適應人群——對於骨折移位較小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推薦採用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固定技術。
  • 『8分鐘創傷』尺、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
    ▲ 閉合復位後可見橈骨掌側骨折塊及尺骨遠端骨折復位不滿意因既往患血小板減少症和糖尿病,於傷後1周再次行閉合牽引復位,用石膏前後託固定於旋後位,拍片複查,骨折復位固定滿意。▲ 再次閉合復位後可見骨折復位良好。固定患肢於前臂旋後位傷後2周複查,骨折發生繼發性移位。收入院,調整血糖,輸血小板,於傷後3周行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
  • ​骨科完成一例嚴重粉碎性 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近日,仁濟醫院骨科專家積極採用目前國內先進的治療手段,成功完成一例嚴重粉碎性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 手術案例|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範圍內。常伴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近日,濰坊高新尊一骨科醫院骨外科成功為一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實施了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據了解,來自奎文的許女士,75歲,因右腕摔傷後腫痛,不敢活動4小時,於2019-10-23, 15:32
  • 精選文獻 | 成人前臂骨幹骨折的治療
    因此,前臂骨幹骨折需視作關節內骨折,其治療目標除恢復骨幹長度、力線和旋轉對位外,還要解剖復位上、下尺橈關節,使前臂得以恢復完全的旋前、旋後運動功能。對前臂骨幹骨折進行內固定以重建前臂穩定性時,需考慮骨折損傷機制和軟組織情況,從而做出理想選擇。
  • 肱骨髁上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3.顯露肱動、靜脈 切開皮膚,將皮瓣向兩側翻開,結紮、切斷影響顯露的正中靜脈、沿肱二頭肌內緣仔細切開肘前深筋膜(切開時注意勿損傷其下的肱動、靜脈),清除深筋膜下的血腫,向下分離肱動、靜脈和在其內側下行的正中神經。在肘窩中心,動脈前方有肱二頭肌腱膜覆蓋[圖1 ⑴]。切斷腱膜,即可完全顯露肱動、靜脈,並可進行探查。向外側拉開肱二頭肌及其腱,即可顯露位於其後的肱肌。
  • 淺談尺骨鷹嘴骨折的手術方式
    骨折移位愈明顯,則影響愈嚴重。要達到上述目的,只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因此,除無移位的鷹嘴骨折,可用石膏託固定於伸直位外,有移位的鷹嘴骨折均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未涉及關節面的鷹嘴撕脫骨折,也應切除小骨塊,修復肱三頭肌。  手術禁忌症:1.患者生命體徵不穩定,如並發休克者,必須先行搶救,待休克穩定,一般情況好轉後,才能進行手術。
  • 肱骨外科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其他的適應證如下:1.移位明顯的內收型骨折,關節囊或肱二頭肌腱夾在兩折端之間,阻礙手法復位者。2.有移位的外展型骨折,並發大結節骨折,並有碎骨片嵌於肩峰之下,影響外展功能者。3.有移位的內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或骨骺骨折,手法復位失敗者。4.骨折已2~4周,但復位不滿意者。5.肱骨外科頸骨折合併肱骨頭脫位者。
  • 甘肅省禮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業務報導——左側肱骨外科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2020年11月16日,甘肅省禮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順利為75歲的趙先生施行了左側肱骨外科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中採用使用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手術療效良好。患者趙某某,男,75歲,於入院前6小時,坐摩託車行駛時跌倒,致左肩部畸形、腫脹、疼痛、活動功能障礙。
  • 【手術要點】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前臂骨幹骨折
    •前臂骨幹骨折的手術需要重建橈骨和尺骨的精確對位對線,減少併發症,獲得最大的功能恢復。•精巧的手術入路使醫生能夠沿著神經間平面到達骨骼,進行內固定。前臂結構允許有接近180°的旋轉match,同時有相當大幅度的肘關節屈伸和腕關節環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