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王室公主,印象中一般都是優雅端莊、儀態超群。
但是這些表面功夫,對於一位馬來西亞的小公主來說,統統不存在,頻頻被捕捉到的「厭世臉」讓她登上了各國雜誌的封面。
她就是霹靂州國王的小女兒Raja Nazira Safya。是現任國王拉賈·納茲林和其皇后最小的女兒。
雖然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圓潤可愛的小臉蛋也是萌翻了一圈人,但是讓小公主真正出圈的是她的社畜魂和不羈的樣子。有時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有時還靜靜地在那邊發呆或者生著悶氣。被尊稱為「厭世萌」。
與「厭世萌」傲嬌小公主有一拼的是大不列顛的未來國王——查爾斯的大孫子喬治小王子。
這位王位繼承人天生異稟,誰的面子都不愛給~不管見誰,不爽了就要擺臭臉,親媽也不留情面。
特別是那副與生俱來的」嫌棄臉「,看誰都是一副」鄉巴佬「的表情,吸引了中外各國網友為他製作各種表情包。「你這個土撥鼠」、「你們這群鄉巴佬」
一個「厭世萌」,一個「嫌棄臉」,也真是有得一拼啊。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圈越來越崇尚「厭世臉」。並且似乎已經成了高級的代名詞。
所謂「厭世臉」,簡單來說就是高冷,冷態冷談感覺。「憂鬱無神的倦態」,「寡淡的仙氣」,以及神態中透露一股看透世事的冷漠與頹廢~,就是厭世臉的精髓。
日本演員小松菜奈就是厭世臉的代表之一。
大紅唇、空靈的眼神、基本沒有什麼表情,沒有想要討好誰,仿佛游離在這個世界之外。身上有種獨特的氣質,讓人一眼看到就很難忘記。
小S的女兒許曦文因「厭世臉」和撞臉金高銀而頻上熱搜。13歲的她就有著優越的比例,長著一張厭世冷冽的高級臉和極有特色的單眼皮。網友大讚許俏妞年紀輕輕青出於藍,老媽「寶島超模」的寶座岌岌可危。
各大美妝博主也紛紛出了厭世妝的教程,教人快速掌握這一時尚風潮。
那麼什麼樣的臉才是厭世臉呢?
從厭世臉的一些代表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端倪。
1.骨骼瘦削,臉部線條流暢
一般情況下,擁有厭世臉的女生,長相都是非常瘦削的狀態。臉上肉嘟嘟的,即使表情再疏離冷漠,看著也是不太高級。消瘦的五官給人叛逆少女的既視感。
2.眼白暴露充分。
比如「人家芭比」lisa,就是下眼白暴露過多,導致眼神冷峻,不笑的時候自然流露酷酷的感覺。
3.飽滿的嘴唇
嘴唇較為豐厚的女生,不塗口紅的時候,會顯得高冷疏離,而塗了口紅之後,更加會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5.神情冷漠
厭世臉女生,最明顯的一個特徵。長相疏離氣質冷漠,彰顯高級範兒。比如貝嫂維多利亞,隨時保持冷漠的神情。
那麼厭世臉究竟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這個日本喪文化的流行分不開。
「喪文化」,就是指年輕人在生活中,沒有目標,沒有希望,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欲望,只想呆在舒適的圈子裡沉淪,可以說是無欲無求。在網絡上或者生活中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是它的表現形式。體現在對外表的審美上對應的是厭世臉。
日本的喪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勵志的雞血打多了,難免亢奮或陷入亢奮過後的麻木不仁:感動常在,就是沒有轉化為行動。喪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文化中慢慢沉澱的。
日本的文化是悲感文化,中國的喜感文化。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化像日本的文化這樣充滿了悲情色彩。悲感文化的形成來源於地理環境的惡劣,來源於文化的歸屬,來源於殖民意識,它是一個長久的沉澱,滲透於日本社會和文化的各個層面。
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提出過「物哀」的文學理念。他其實是對物對人的態度,追求的是恬淡,即使在愉悅中也帶著淡淡的哀傷。日本著作《源氏物語》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回到現在,說到兩個非常火的詞:佛系、小確幸。其實也是喪文化的衍生。體現的是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佛系一詞源於日本某雜誌,小確幸出自於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其中有一篇名為《小確幸》,指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確切的幸福。
兩次中無處不在透露恬淡、無為、無爭。
喪文化和屌絲文化、宅文化、社恐文化
喪文化在年輕人中大受追捧其實和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壓力大,而且窮,極易產生共鳴分不開。
無論是屌絲文化、宅文化、社恐文化其實都是通過自我貶低尋求認同和心理放鬆的一種亞文化。
他體現的可能是很多年代的年輕人心態:來過、想過、做過、然後慢慢老去。
喪文化是毒藥還是解藥,其實都不好說。喪文化是一種面對壓力與困難的自我心理保護機制。但是怕的就是它幹擾人的行事作風,消解自我的同時,也是在消解一個社群的發展與融合協作。
我們可以偶爾耍廢買喪給緊繃的生活適當調劑一下,但是最多的時候還是應該直面生活,從奮鬥中帶給自己喜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