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時飛雪,歸來春風」——52天戰「疫」日記再回首

2021-01-07 騰訊網

新華社合肥3月19日電(記者張紫贇 戴威)18-19日,安徽500餘名醫務人員從武漢返回家鄉。在迎接英雄們凱旋的機場內,一條條紅色橫幅迎著春風飛揚:「春暖花開載譽歸來」「身著白衣,心有錦緞,別時飛雪,歸來春風」……

自1月27日首批人員出徵,安徽已累計派出1362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目前仍有858名醫護人員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52天以來,記者收集了一批隊員的戰「疫」日記,記錄下這段珍貴的援助歲月。

單文明與「新朋友們」下班後合影鼓勁。(受訪者供圖)

1月29日 武漢金銀潭醫院

我叫單文明,來自蚌埠醫學院二附院。

在接到緊急出徵通知後,安徽首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12小時內,便完成集結,27日趕赴武漢。今天金銀潭醫院護理部老師分配人員時說,「我們特別缺有重症經驗的護士,你們的到來解了燃眉之急。」與普通病房不同,這裡的患者大半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很大。可是沒有一個人會退縮,因為這就是醫者救死扶傷的使命。

劉媛在整理醫護記錄。(受訪者供圖)

2月8日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我叫劉媛,來自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

今天是我進方艙的第一天,也是元宵節,一早已給家裡報了平安。望向對面的金銀潭醫院,想著家鄉戰友們也在那裡奮戰,心裡頓時有了力量!20分鐘換好防護裝備,隊友間相互打趣「我們堪比航天員啊」,努力製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

三八節,楊奕在前方寫給母親的話。(受訪者供圖)

2月26日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我叫楊奕,來自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

一些患者,從進入方艙之初的擔心,逐漸變得更有信心。最近這裡出現了一顆奇特的綠植——「信心樹」。它是畫在牆壁上,每片葉子上都「長」著不同的留言:「祝大家早日康復」「寶貝,我會儘早回家的」…… 各種各樣的留言,讓人充滿戰勝疫情的信心。我也添上了自己的一片「綠葉」:待春暖花開,疫情退去,科大武大攜手看櫻花。

3月12日,徐愛暉與即將出院的患者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3月8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

我叫徐愛暉,來自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

今天是三八節,院裡同事給女隊員們的防護服都畫上卡通畫,我穿了畫有「美少女戰士」的白衣戰袍,年輕人們說,這叫「代表人類,消滅病毒!」經過20多天的奮戰,大家克服了初穿防護裝備時的不適,經歷了奮戰72小時救治92歲患者的緊張,也體會了成功搶救患者的喜悅。勝利就在眼前!

3月18日即將返回合肥的徐楠在登機口留影。(受訪者供圖)

3月16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

我叫徐楠,來自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

隨著出院患者越來越多,昨天腫瘤中心新冠肺炎救治點已經正式關閉。當接到撤離通知,心情很激動,也很不舍,過去一個多月,武漢人民令人非常感動。有的跑遍整個武漢為過生日的隊員訂蛋糕;有的準備電飯煲只為隊員下夜班能喝口熱湯。他們明明也在冒著生命危險做奉獻,卻一個勁對我們說謝謝。

冬已盡!留在武漢的戰友們,相信你們很快也將回家。

相關焦點

  • 別時尚寒冬 ,歸來已春風!楚雄大姚90後抗疫天使武漢歸來
    3月19日,雲南第七批援助鄂醫療隊172名醫護人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後凱旋歸來,在這批返回滇的醫療隊中,有一位自楚雄大姚的90後姑娘——蔡夢琳。她說:「我們取得抗疫勝利的時候,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的父母,讓他們和我一同分享這個好消息。」
  • 小董日記
    3月20日 感謝春天裡的一路相伴  去時飛雪,歸時春風。  3月20日中午,我跟隨遼寧首批援鄂醫療隊,乘坐南航包機航班從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起飛,踏上回家的旅程。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平凡眾生的人間大愛
    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的真實「武漢時刻」。該系列視頻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軍人、普通市民、外地援鄂醫療隊等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Vlog的第一主觀視角講述武漢在抗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溫暖故事。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天佑中華渡險關,依窗翹首盼春天,更待春風吹綠柳,英雄華夏盡歡顏。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
  •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2020-02-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戰「疫」日記】金雋:和社區姐妹們一起戰「疫」的日子
    記得在戰「疫」初期,一連多天,我和社區的姐妹們都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義無反顧地走進轄區,逐戶上門排查。「您好,我是社區網格員,請問您家裡現有幾口人,身體狀況還好吧?……嗯,請繼續做好防護,有什麼需求隨時聯繫我們。」我們逐一記錄了社區1945戶、5569名居家人員的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無一遺漏。
  • 甘肅省婦幼人的戰「疫」日記
    原標題:省婦幼人的戰「疫」日記 愛如一炬之火, 萬火引之,其火如故中國甘肅網2月18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2月15日下午,甘肅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式出徵。這是伊同英寫下的一篇日記。2月15日凌晨6時34分,我想在此後的人生裡我會清晰記得這一刻。沒有忐忑,沒有遲疑,吻別還在熟睡中的兒子,我踏上了支援武漢的路途。立春後的蘭州依舊很冷,街上空無一人,但我內心卻很焦灼赤熱,恨不得現在就在疫情防控的一線投入工作。出發前的準備工作細緻而縝密。
  • 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網絡連接起素昧平生的人
    原標題: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點開「武漢日記」的微博標籤,不一會兒就能翻到@期待2020能有好運的amay的微博。她是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的一名輕症患者,每天都會發一條幾百字的微博,記錄自己方艙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身體情況到飲食睡眠,再到新交的朋友,這個樂觀女孩的「碎碎念」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 《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29日)》(總第19篇)
    往期更精彩,請點擊品讀,轉發朋友圈: 《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27日)》(總第18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26日)》(總第17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24日)》(總第16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23日)》(總第15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20日)》(總第14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18日)》(總第13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2月17日)》(總第12篇)《撫州戰「疫」日記(2020年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特別的「武漢時刻」
    第一集女護士戰「疫」日記,鏡頭對準了為最早一批疫情定點收治醫院的武漢市肺科醫院。胡雪珺所在的呼吸與急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臨危受命,在48小時內被臨時改造成隔離病房,開始接收第一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護士胡雪珺和她的同事,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走進戰「疫」最前線。
  • 一名感染科護士長的9日戰「疫」日記
    高振千 攝(抗擊新型肺炎)一名感染科護士長的9日戰「疫」日記中新網溫州2月1日電(記者 潘沁文 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高振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數醫務人員奮鬥在一線。浙江瑞安市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高悠婷,寫下了9篇日記,記錄戰「疫」中的點點滴滴。
  • 《凱哥日記》將全球發行!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重慶戰「疫」故事
    在重慶生活多年的加拿大作家Jorah Kai用日記形式,記錄在重慶居家隔離的生活,傳遞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反映重慶市民和各級政府疫情防控的有力舉措和進展成效,展現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全民防控的精神。      為向海外朋友講述中國的戰「疫」故事,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在專題報導中將他的日記進行了連載。
  • 戰「疫」歸來 她就做我的最美新娘
    原標題:戰「疫」歸來 她就做我的最美新娘張向生劉倩「聽說張向生女朋友出發去支援武漢去了?」「他們不是近期要舉辦婚禮了嗎?」兩人約定好,等戰「疫」勝利歸來,她就做我的最美新娘。張向生是蘭州西固熱電公司團委書記、黨群工作部副主任,他的未婚妻劉倩是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婦科的護士。疫情發生以來,她多次提交請戰書要求到武漢抗疫一線,領導考慮到她準備舉辦婚禮,一直沒有批准,張向生鼓勵她再次申請,如願成為該院第三批赴武漢抗擊疫情的「逆行者」。
  • 從冬到春,武漢戰「疫」52天
    52天,從寒風刺骨到春暖花開,131名醫療隊員與病毒戰鬥,經歷了艱與險,品嘗了酸與甜,感受了苦與樂。52天,像是很長一段人生的濃縮。2月9日,山東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的131名醫務人員出徵武漢,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
  • 歡迎逆行英雄凱旋歸來!
    歡迎逆行英雄凱旋歸來!春風如期至,英雄凱旋歸3月31日下午,在永康人民的日夜期盼中,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塗漢明、胡玉嬋、黃自安,乘坐飛機抵達杭州蕭山機場。他們將前往安吉進行14天的隔離休整。至此,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5位援鄂隊員已全部平安歸來。「謝謝您為武漢拼過命!」當日上午,武漢各界為抗疫英雄們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鐵騎開道,鑼鼓喧天。熱情的武漢人民夾道相送,用鮮花、橫幅、紅旗致敬英雄。
  • 稷山縣醫療集團人民醫院支援湖北護士戰「疫」日記
    薛菊霞戰「疫」日記2月15日今天上8:00—14:00的班,提前一個半小時我們就出發了,為了避免工作時間上衛生間,我們都滴水未進。可是我知道,就在這美麗外表之下,數萬群眾和醫護人員還在與疫魔抗爭。在武漢,不僅是武漢人民,還有我們各級黨政、醫務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們,都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崗位為抗疫戰鬥而忙碌著。此時此刻我內心感受到的不僅是清晨的朝氣,更是抗疫前線的希望和動力!加油,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 戰「疫」日記 |走進ICU,我與您同在
    無論是在抗疫主戰場,還是在臨床一線,這場戰「疫」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與感受也不盡相同。但這其中每一個故事,都值得被記錄。 戰「疫」日記 |走進ICU,我與您同在隨著鼠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每個人都心存自己對「年」的期盼:盼著親人團聚,盼著舉家出遊,盼著洗去一身疲憊、好好歇息……然而,不記得從哪天開始,朋友圈裡充滿了各種關於新冠肺炎的消息,武漢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 載譽歸來,三場戰「疫」細節詮釋抗疫精神
    離開時是寒風凜冽的嚴冬,歸來時已經是碩果纍纍的秋日。當9月8日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時,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心裡泛起了波瀾,那些與新冠病毒賽跑、搶救每一個生命的瞬間在腦海裡閃過。從武漢到北京,再到新疆,戰「疫」填滿了他南徵北戰的200多天。對北京參加戰「疫」的醫務工作者和公共衛生人來說,幾乎都和蔣榮猛一樣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打滿了全場。
  • 戰「疫」歸來的男護士:工作神聖有價值
    「男丁格爾」的一天  迎接18個嬰兒降生  戰「疫」歸來的男護士:工作神聖有價值然而曾迎接的第一個新生寶寶至今讓他記憶猶新:「那是2009年剛入職時,上的第一臺剖宮產手術,當寶寶被取出來的那一刻,當時腦子忍不住就想,一個小生命就這樣誕生了。」丁龍強笑著回憶說,那是他第一次見到新生兒,第一次聽到新生兒的哭聲。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丁龍強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到醫院,七點四十交班。交完班後,要看當天在哪個手術間,負責哪個科室的手術,要了解所負責的病人情況以及負責手術間內手術完成情況。
  • 河北醫大一院再迎10位戰「疫」英雄回家
    當隊員們走下大巴車那一刻,早已等候在院內的迎接隊伍瞬間歡呼沸騰,鮮花、掌聲…… 4月14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二批返程10名隊員順利完成為期14天的隔離期平安歸隊。為此,河北醫大一院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歡迎儀式,為英雄們接風洗塵,歡迎英雄們回家。這也是河北省最後一批解除隔離的援鄂醫療隊。至此,河北醫大一院支援湖北的兩支醫療隊25名醫護人員全部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