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人穿高跟鞋走路時一拐一拐的,很多人因疼痛難忍來醫院檢查時竟然發現腳趾變形了,有些人大腳趾向外歪,內側出現「骨拐」;有些人小腳趾向裡歪,外側出現「骨拐」;有些人兩個腳趾疊在一起;有些人腳趾頭變的彎曲,伸不直;有些人腳趾頭翹起來,抓不到地……腳趾變形很常見,即便是美麗的大明星也常常被這種病困擾。
常見的腳趾畸形包括:拇外翻、小趾內翻、交叉趾、錘狀趾、槌狀趾、爪形趾等等。導致腳趾畸形的原因有很多:遺傳因素、長期穿擠腳的鞋子、發育異常、外傷、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早發現並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呢?答案就是多觀察自己的腳,在腳趾剛開始變形的時候,進行早期行康復鍛鍊或手法治療,避免畸形加重或者僵硬。特別是要注意腳上容易出現老繭的部位。很多變形的腳趾上,總有骨頭頂著皮,表面還出現了老繭;或者腳底的骨頭也突起來,很容易摸到,腳底也出現厚厚的老繭。問題持續存在最終變成疼痛性老繭,甚至引起骨關節炎或者皮膚破損,影響穿鞋、站立和行走。
老繭,學名「胼胝」,是皮膚反覆受到摩擦刺激出現的角質層增厚,腳上的老繭最多見。腳面的老繭為腳趾變形後,骨突表面的皮膚與鞋子長時間的反覆摩擦所致;腳底的老繭則是由於腳底負重失衡,局部長時間的過度負重引起。老繭本來是為了保護皮膚不受侵害,但是腳趾周圍的老繭卻給突起的骨頭上又加了一層硬墊,導致疼痛越來越重。
日常生活中,多數人對腳的重視不夠,認為多泡腳緩解,或者在腳上塗抹保溼霜,保持皮膚柔軟、溼潤即可。但其實這樣遠遠不夠,在腳趾剛剛有變形的趨勢時,要避免穿擠腳的鞋以及尖頭高跟鞋,改穿寬鬆合適的鞋子。如果腳趾已經變形了,則要來醫院就診。醫生一般根據患足情況予以在家保守和來院治療兩種治療。
定期去除增厚的老繭能一定程度緩解疼痛。辦法簡便易行,家中就能處理,但容易反覆,老繭過段時間會再次出現。而且自行處理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出現皮膚破損,尤其對於糖尿病或足部血運差的病人,傷口不易癒合,可能出現感染等嚴重後果。
使用矯正器矯正畸形。在矯正器的幫助下,重新讓腳趾變直,避免有些地方「骨頭頂著皮」。但矯形器需要選擇合適,而且只能臨時矯正畸形,去除後畸形還會再次出現。
使用腳趾套或者矽膠墊局部保護。目的是為了減少皮膚和鞋子之間的摩擦,但有時會影響穿鞋,使用不便。
使用減壓鞋墊。根據足底壓力變化,定製減壓鞋墊,可以在站立或行走時減少局部壓力,緩解疼痛。
更換軟面鞋。穿硬質鞋面會加重骨突表麵皮膚與鞋面之間的摩擦,換寬鬆的軟面鞋會緩解症狀。
總之,老繭是皮膚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但對於腳上的老繭切記不能忽視,要注意尋找它產生的原因,是骨頭變形還是存在骨刺?是發育畸形還是腳底某處負重過多?找到病因,才能對因施治。
更多問題可以諮詢足病專科醫師:賈二龍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來源:骨科
作者:賈二龍
編輯:溫曉麗 朱虹瑾
校對:劉世珍 楊婷婷 劉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