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工地人考一建,熬夜苦學難提分,卻靠紅寶書通關1年多賺12W

2020-12-04 工程考試筆記

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一級建造師,(副)高級工程師,本科土木工程畢業,工地施工7年,負責了4年項目管理,目前在中鐵就職,目前工資月薪2.5W+(不包含公司各種福利補貼)。

在考一建之前,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地施工人,每天待在工地的時間比陪媳婦的時間還多,還成天遭領導白眼。於是我開始想要在這個年紀拼搏一把,考個一建證書,改變現狀。

幹工地這麼久,以前書本上的知識早忘得乾乾淨淨,再次重拾課本難度確實不小。雖然我每天工作完之後回來還要點燈熬夜加班複習,但卻始終不出效果。我心裡這個急呀。有幸從網上遇到了一建通關紅寶書,才一路開綠燈一次性考過一建四科。

一建通關紅寶書,就是以一建考試大綱作為中心,針對近8年一建真題,進行真題考點透析它的亮點在於將經典考題與教材高度相融,並分成章節進行講解、練習。激活一建考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解決傳統的死記硬背還記不住、容易記錯的問題。

38歲工地人考一建,熬夜苦學難提分,卻靠紅寶書通關1年多賺12W

完整版自取方式

1、轉發+評論:紅寶書

2、點我頭像給我發:02

即可直接得。

相關焦點

  • 一建閱卷組整理:一建各科臨考十張紙,提分+高分細節匯總
    距離一建考試只剩5天時間了,總擔心自己20年到底能不能順利通關一建,想要臨考提分,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抓分一建臨考,提分拿分才是硬道理,一建7年閱卷組整理了一份《一建各科考前十頁紙》,直接考試必考點,緊扣命題核心點
  • 作為一建考試「回鍋肉」,我靠這26頁提分寶典107過實務!速收
    一建備考之路從不缺勵志故事,但是大多數人考取一級建造師證書都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我作為一個34歲工程人也算吃夠了一建考試的苦,好在終於在2019年成功上岸,今天就跟現在正備考一建二建的朋友聊一下我備考一建的心路歷程。
  • 20年一建壓分太厲害?95%一建考生高分揭秘,通關率再低也不害怕
    一建成績終於出來了,大家現在也應該都已經知道自己的考試結果如何了。有不少網友都在抱怨說今年一建各科,尤其是實務普遍壓分了。市政和水利實務本來估分108~114分,結果考下來,卻只有97分,雖然按照以往的一建及格線合格標準來說,也能擦著及格線過關,但是對那些在及格線邊緣的考生來說,差一兩分就與一建失之交臂未免有些可惜。所以,對於備考2021年一級建造師的朋友來說,想要穩穩通關一建,還是要確保一建各科都能拿下高分才是硬道理。
  • 零基礎考一建很難?看看這裡你就明白了~
    首先來聽聽以往一建考生的看法:考生匿名:我去年零基礎考的,難度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實務共有十個科目類別,專業性強,如果要應對考試,僅靠記憶是不行的,至於概念、原理、工藝流程、施工技術、質量措施和安全措施、項目管理、法規等都需要你在理解的基礎上系統地掌握
  • 一建考生感嘆法規難到家!六月版一建陳印新寶典,列印背誦得高分
    很多工程人第一次考一建的時候,都會害怕實務和法規學不會,感覺自己沒有學過法律,又不懂法律,不知道該怎麼備考,並且會從一些老考生那裡聽到,一建法規多麼的難,在考試的時候需要精準地寫下教材中的句子等等>如果你真正的學習了一建法規,就會發現,法規的難度和管理、經濟是一樣的,只需要記憶考點,理解應用,在考試的時候在根據生活常識,基本通關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又讓考生糾結的問題來了,一建法規有大量的專業知識,該怎麼學?
  • 一建通關真的簡單!一建各科千題百解寶典,50天過一建我做到了
    去年備考一建的時候,完全就是受到大學同學的鼓勵,他一年拿下二建市政、一建建築兩本證書,不僅升職項目經理,每個月的工資漲了8K,而且這兩本證書每個月的手藝就夠他還房貸了,整個就是考完證養房穩了,我真的羨慕了,所以去年我也考了一建
  • 一建大神通關秘訣,30天輕鬆過一建!
    距離一建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小夥伴們的心情都如何呢,是忐忑還是興奮。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順利到達彼岸。以下都是我通過名師的精講課件,然後自己歸納的重要知識點,都是絕對的乾貨,想要順利通關,抓緊掌握吧!
  • 考下一建證書了,該不該選擇跳槽?遵循一個原則就行
    一般而言,考下一級建造師證書,月薪漲幅大多在1500到3000元之間,有的單位會一次性獎勵3到5萬,還有些規模較大的建築企業,這兩種福利可同時享受。然而這種情況確實不多,只會在少數排名靠前的地產房企,或者中字開頭的施工國企中出現。
  • 一建法規大神陳印老師:熟練掌握42個精選考點,一建保底105分!
    2020一建倒計時5天,在複習實務科目的同時,最簡單的法規科目也不容忽視,一建法規大神陳印精心準備的「四大模塊」,42個重點考點助你一次通關一建,保底105分!一建名師陳印的這段考試四要訣,直接指出考試方向,並總結出了應考必背核心考點,都是根據歷年考題和最新考試大綱匯總而成,直擊得分關鍵點,不失一分冤枉分。
  • 管理從46提到112,一建「學渣」7天完成逆襲,誰刷通關寶典誰過!
    老王在這家公司已經呆了六七年,為人也能說善道,比他後來的小年輕們紛紛當上了領導,這讓他異常苦惱,一次酒席之上,領導道出了真諦:就是差個證書啊本來喝的有點迷糊的老王瞬間清醒,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做出了個重要決定:考一建!
  • 21年一建增項必過!全科100%高精模考卷首發,零難度通關
    2020年一建市政131分成功上岸,這都是靠了朋友從教研組內部搞來的100%高精模考卷才取得的成果!一建市政考試難度在各專業中算是高的了,為了通關我可謂下足了功夫,一建基礎在於教材,我把教材通讀了三遍,對科目內容產生基礎概念,但只看教材對於我這樣的零基礎小白來說上岸難比登天!
  • 親身經驗分享:一建考友如何短時間內記憶大量內容、快速提分?
    隨著一建考試越來越近,各位一建考友們的備考也越來越緊迫。眼看時間還有兩個月,有些人可能很多知識都沒掌握好,心裡不僅一陣焦急。當下一建考友們最關心的,大概就是怎麼快速在短時間內去記住大量的知識內容,如何能在剩下的兩個月能有效提分。
  • 這100個一建實務答題套路,案例大師李向國點名摸透,21過關靠譜
    21年一建備考就要正式提上日程了,想要一次上岸,備考之前一定要制定好正確的學習計劃,盲目備考可能會白費力氣!小編第一次考一建時沒有經驗,只知道對著教材死學半年,成績出來還沒有一個只學30天的哥們的分數高,最讓我羨慕的是他的案例考了100+。
  • 一級建造師歷年通過率及2017一建通過率分析!
    往年一級建造師考試通過率情況分析備註:上述數據指的是本科目考生通過率,例如16年總共考一建的人數500人,但考建築的只有100人,建築考試有17人通關了,建築科目的通關率就是17%2015年一級建造師各科目考試通過率情況1、建築專業大概在7%。從通過率來說屬於建築小年。(建築類考生)全國通過率3萬人左右,全國平均分80分。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7年拿下一建,105分通過機電實務
    所以2016年5月的考試我下手很早,不過我的方法很簡單:用大量的時間看視頻課件,然後背了些真題答案,就去考試了,結果那一年我考了六十多分,比分數線高了二十多分。學了三年,考了兩年,終於過了。二、拿下二建,乘勝追擊,備考一建屢受挫折那時候,對一建的難度沒啥概念,一次報了四門,兩三個月的突擊,就去考試了,結果只過了一門法規,管理差了幾分,經濟考了四十多分,機電實務就更慘,只有33分,但是這次考試對我來說也沒啥影響,本來就沒看多長時間書,沒指望能考多好。
  • 一建陳印老師大手筆:一建法規試卷必考點匯總,法規高定90分
    一建陳印老師大手筆:一建法規試卷必考點匯總,法規起碼90分一建考試迫在眉睫,時間不夠用,為了幫助考生在最短的時間,快速的掌握核心考點,把握住一建考試命題核心點,一建法規大師陳印老師又出大動作,一建經濟90分穩了
  • 一建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居然是……
    一建男女比例是5.8:1,巾幗不讓鬚眉。 戴寶傑:我67年的,去年過市政上將邢道榮:我今年準備考一建水利,過完年後就沒怎麼做事,一直在辦公室看書。畢竟是奔四的人了,感覺心裡沒底。 夢之寒:好尷尬,我快四十了才學,還學不會。
  • 考一建選哪個機構?_考一級建造師哪個機構好?
    考一建選哪個機構?能夠參加一建考試是人大部分都是有實踐經驗的考生,但是也缺乏對理論知識的是系統學習和梳理,選擇一家專業的機構學習是通過一建考試的關鍵。   為什麼要選擇高頓一級建造師學習?
  • 考過一建 轉戰諮詢好處太多啦!
    2019年一級建造師開始領取證書,一建順利通過後一定要關注以下內容!諮詢工程師政策來啦!不得不說,諮詢工程師證書含金量還是很高的,建築類考試很多知識點都是相通的,所以趁著一建考後備考節奏還在,何不趁熱打鐵,考取諮詢工程師。諮詢工程師一證在手,好處就不用多說:升職加薪更有優勢、提升自我價值、可結交更高層次的朋友圈、有更多深造的機會等等。隨著諮詢工程師考試人數逐年遞增,尤其2019、2020年比較明顯,很多建築行業的人員都熱衷於考諮詢工程師證。
  • 你真以為一年過三科的二建考生只靠時間和勤奮?
    簡單來說,二級建造師是建築類證書考試中快速獲取行業準入資格的基礎考試之一,只要經過系統科學地學習都能通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分享一下我考一建的經驗吧,當時真的太苦了。2003年我畢業於專科學校,後來一直從事建築行業,是一名施工員,2014年左右,當時很多同事都準備考二建,每天看著他們曬學習的照片我很不以為然,覺得把工作幹好就行,但我的想法錯了,其中有一個同事考過了一建拿到證書後他被調走了,不再跟我一樣是施工員了,工資翻了好幾倍,還被別人稱為「項目經理」,當時我看著別人的榮耀難免有點失落,我想,我何嘗不去試一下,努力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