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打針吃藥,小貓舉動出奇一致,但還是獸醫牛

2020-12-13 寵物萌大叔

生病後,吃藥打針是我們從小到大最基礎的認知,雖然吃藥苦打針痛,但我們都扛過來了。

可是小貓不一樣,如果你告訴它們該吃藥了或者要打針了,小貓會是什麼反應?能把鏟屎官笑死。

01為了不吃藥不打針,這些貓做出相同的事,躲

小貓和人一樣,也會生病,不過我們知道生病就要看醫生,可小貓不知道。但是為了讓生病的小貓早日康復,鏟屎官只能帶著它們去一個「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寵物醫院。

不少鏟屎官都分享過一件事,自家小貓在寵物醫院的行為,搞笑的是,驚人的相似。

這隻小貓被送到寵物醫院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躲起來,而柜子似乎是一個藏身的好地方,但一切都是無用功。

還有這隻小貓,躲到了洗手池裡,並且露出小眼睛警惕的觀察著獸醫,畢竟在它眼裡,那是拿著鋼針的「容嬤嬤」!

但柜子裡和洗手池都不安全,沒辦法,這隻小貓只能躲進寵物箱裡,看來這是一心想要回家啊,哈哈!

可結果是,寵物箱裡也不安全,因為獸醫總會將小貓抓出來,然後給小貓打上一針或者餵上那苦澀的藥丸。

於是,這隻小貓想了一個辦法,躲高一點,讓你們抓不到本喵!

獸醫:沒用的,在怎麼掙扎也逃避不要打針吃藥的結局,老老實實迎接健康的身體吧!

02沒法反抗,所以小貓只能躲

雖然在我們看來吃藥打針是對小貓好,可是小貓們並不這樣認為,所以它們只能想辦法反抗。但結果卻是反抗無效,因此只能躲起來。

那有朋友好奇,小貓為什麼要躲起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小貓主動躲避是因為害怕,當小貓被送到寵物醫院後,它們會因為打針吃藥的痛苦遭遇而害怕,因此本能的躲避。而柜子、洗手池這些地方空間狹小,所以小貓就以為這裡更加安全,而爬到高處也是躲避危險的一種方式。

當然了,躲避是小貓與生俱來的本能,可不僅僅是因為害怕!

小貓雖然被人們馴化成寵物,但狩獵本能並未隨之消失。為了狩獵,小貓會通過躲避來隱藏身形,從而更好的捕捉獵物。

總的來說,無論是為了安全還是生存,躲是小貓與生俱來的本能。

03給小貓打針餵藥一個字解決,「吃」

既然小貓害怕打針,那也不能不給小貓治病吧,所以為了不讓小貓們害怕,獸醫有的是妙招。

這隻小貓就被鏟屎官帶到了寵物醫院,它也對打針充滿了害怕,可獸醫厲害了。

只見獸醫拿出美味的營養膏,然後均勻的塗抹在桌子上,當小貓看到美食的那一刻,打針什麼的早就拋之腦後了。

結果就是,小貓美美的吃完了營養膏,而獸醫已經完成了給小貓打針的任務。

小貓:咦,怎麼突然疼了一下?算了,先吃東西在說,實在是太好吃了,疼一下就疼一下吧!

不僅僅是給小貓打針,就連給小貓餵藥,獸醫不僅技術高超,還有妙招。

這位獸醫給小貓餵藥的技術怕是全網第一,左手掐住小貓的下顎防止小貓嘴閉合,然後右手食指把藥丸快速放入小貓嘴裡。隨著小貓的嘴自然閉合,藥丸也被小貓自然吞服。

當然了,這種餵藥方法需要很強的技巧和熟練的操作,但一種「神器」能讓小貓老老實實的吃藥,那就是小貓餵藥器!

小貓餵藥器原理很簡單,就是把藥丸或者膠囊夾在頂端,然後用手撐開小貓的嘴,只要把藥丸放到小貓的嘴裡。

因為餵藥器裡面還有些許水,小貓會本能的把水與藥丸吞入腹中。

當然了,餵藥器雖然好用,可次數多了小貓看到餵藥器就會逃跑,因為它們可是吃過很多次苦頭了。不過大家完全可以在給小貓餵藥之後獎勵一些小零食,這樣小貓就不會有太大的牴觸心理,畢竟有美食的誘惑嘛!

04小貓打針吃藥沒啥,如何知道小貓生病最重要

說實話,給小貓打針吃藥雖然會讓人好笑,可這畢竟沒啥好說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知道小貓生病了!

可以看小貓的精神狀態

小貓非常喜歡睡覺,平均一天休息10到15個小時,但鏟屎官如果發現小貓突然嗜睡,且不喜歡和鏟屎官互動,那大概率是生病了。

通過小貓的體表分辨小貓是否生病

健康的小貓口腔溼潤,而生病的小貓會顯得乾燥;健康的小貓眼睛明亮,可生病的小貓有可能會眼睛周圍產生大量分泌物;健康的小貓耳朵乾淨且聽力敏銳,不健康的小貓耳道會有大量分泌物,且耳朵前後彎曲。

小貓的糞便可以分析是否健康

正常情況下,小貓一天排便1至2次,如果小貓排便次數過多,有可能會生病。而且小貓的糞便如果出現幹硬少,顏色深氣味惡臭,或者糞便不成形,則表示小貓有可能生病了。

05總結

小貓畢竟不是人類,它們不會說話,身體不舒服也只能依靠鏟屎官去分辨。因此,鏟屎官需要時刻關注小貓的狀態,稍有不對就需要及時送醫檢查了。

最後,希望各位鏟屎官的小貓都健健康康!

相關焦點

  • 牛得了乾瘦病,應怎么正確治療
    牛的生命力很頑強,為什麼死呢?生病了不是可以打針吃藥嗎?這頭牛很可憐,它努力抗爭著,因為治療方法不對,和疾病鬥爭的路上,治療幫了倒忙。這家主人見牛拉稀、消瘦,就請了獸醫,給牛吃治療拉稀的藥,牛不拉稀,精神欠佳,過了二天,牛又開始拉稀,就又打針吃藥,就這麼連續治療著,牛一天比一天消瘦,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最後挺不住就走了。然而,牛棚裡又一頭牛開始拉稀,主人打電話問另一位獸醫。獸醫沒有來給牛打針吃藥,而是讓帶來牛吃的料和糞便。
  • 被小貓咬破了手指需要打針嗎?
    被小貓咬破了手指需要打針嗎?貓咪愛咬人這件事,相信許多鏟屎官都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明明跟貓咪玩得正開心呢,結果突然被猝不及防的咬了一口,這麼一來,貓咪是爽了,留下可憐的鏟屎官一臉懵逼和一身傷痕。到底需不需要打針呢?我家裡養了好幾隻貓咪,當然養貓的時候受點傷是在所難免了,通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我都是用酒精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就不管了,因為我家的貓咪都是打了疫苗的。不過打了疫苗也只是起到預防的作用並不能百分之百的起到作用。
  • 孩子發燒是「扛著」還是打針吃藥
    孩子一感冒發燒,家長恨不得立馬抱到醫院去打針吃藥;也有家長開始流行「順其自然」,不吃藥讓身體自愈,提高孩子免疫力。孩子發燒了,是先「扛著」還是吃藥打針?對此,海口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任翼表示,孩子發燒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可根據孩子之前的病史以及此次發病的症狀進行判斷,體溫超過38.5℃可考慮直接給退燒藥處理,如果退燒藥能退燒,退燒後精神狀態好,可以「扛著」。
  • 牛兒腹脹如球,獸醫看後,直接扎腹「放氣」,比吃藥都管用!
    牛兒腹脹如球,獸醫看後,直接扎腹「放氣」,比吃藥都管用!在國外的農場內,一群肚子上開洞的牛兒,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農場裡的牛幾乎無一倖免,主人則可以自由將手伸到洞裡,來查看它們的進食情況,如此驚奇的操作,讓人們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 能吃藥就不打針 能打針就不輸液為何成奢望?
    原標題:能吃藥就不打針 能打針就不輸液為何成奢望? 能吃藥就不打針  能打針就不輸液  為何成奢望?  打針還是輸液  要看病情而定  中國江蘇網12月20日訊 在商東清看來,輸液時需要將藥物直接注入血液中,所以發生過敏等不良反應的機率最高,因此導致的危害也最大。「而且,不管大病小病都堅持輸液,也會導致抗生素的濫用,這樣將來再得病時就只能輸液,從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還會產生耐藥性。」
  • 重感冒是該吃藥還是打針
    重感冒是該吃藥還是打針專家:能口服儘量別注射本報訊(記者 邵瀾 周曄 通訊員 劉珏 潘露 姚盛)市民張先生最近有點「糾結」:自己患了重感冒,老不見好,母親叮囑自己「只能吃藥」,老婆則勸說「早打針早好」。昨日,市中心醫院劉珏藥師表示,注射劑風險高,能口服藥治病的儘量不要選擇注射。
  • #健康科普挑戰賽# 降糖:打針還是吃藥,哪個更好?
    經常有人問我:①大夫,我的糖尿病是打針好還是吃藥好?②人家都說胰島素沒有副作用,吃藥傷肝傷腎,您能給我換胰島素嗎?③我天天打胰島素,太麻煩了,都打怵頭了,您給我換吃的藥行嗎?相信糖尿病病友或親友都會有類似這樣的問題,那麼控制血糖,究竟是打針還是吃藥好呢?其實自身客觀病情和具體身體條件起了決定性作用,而不是由醫生或病人自己主觀決定的。
  • 世界衛生組織合理用藥原則:「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本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然而在國內的患者思想中已經完全顛覆了這個原則,「能打針絕不吃藥,能輸液絕不打針!」為啥?病好的快啊!現在的人好像只要感冒高燒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針、輸液,先掛上三天點滴再說。然而,見慣不怪的,未必就是對的。
  •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個說法正確嗎?
    很多人在選擇吃藥或者打針時總是會猶豫一個問題,到底是打針好還是吃藥好呢?今天就來聽聽專家怎麼說吧!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是合理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否需要打肌肉針,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情判斷的,切不可自作主張。
  • 身體不適就吃藥打針?不,你還有另一個選擇...
    在當前「很多藥不是該吃的,卻在吃;很多治療是不需要的,卻在做;很多手術會使病人更痛苦,卻也在做」在當前「病人越治越多,只治不防」的情況下,我們嘗試提一觀點:對於那些能靠人體免疫力就能痊癒的輕微病症,最好少吃藥、少打針,可嘗試通過艾灸來調理;對於那些西醫只能控制沒有更近一步效用的慢性病症,可嘗試通過艾灸來調理;
  • 懷孕母貓向女子求助,女子兩次拒絕獸醫的建議,成功保住5隻小貓
    有些人就是很有愛,能為了一個陌生的小生命而默默付出。或許在外人看來很不值得,但唯有他們知道,這種付出得到的不只是小生命的感恩,還有著自己內心的升華。鏟屎官梅根與愛貓「瓦倫」是前年年初相遇的,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瓦倫給她帶來的感動,也不會忘記自己在瓦倫的身上付出的努力。
  • 打針真的比吃藥好嗎?
    打針不一定比吃藥好。在用藥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吃藥和打針兩種。有人總說:「打針比吃藥好」。誠然,打針有其優點,如用藥劑量準確,藥物吸收迅速,見效快,藥物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壞等。凡病情危急不能口服藥物的病人,或不適於口服的藥物,都可以採用打針的方法。  但是不要忘記,打針有很多缺點。首先是操作複雜,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和用具,還要嚴密消毒,並且會使病人疼痛。另外,打針要刺破皮膚、肌肉或血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發生問題,如感染、刺傷神經、傳播疾病等。所以,打針並不比吃藥好。當然,吃藥也有缺點,比如藥物吸收較慢,受胃內食物及服藥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見效慢。
  • 治療糖尿病,到底吃藥好還是打針好?
    還是打胰島素更好?」也經常會遇到截然相反的兩種論調,一個是「打針不如吃藥」,理由是因為胰島素在2型糖尿病並不缺乏,能吃藥就不打針;另一個則是「吃藥不如打針」,理由是因為藥物都有毒副作用,胰島素是天然的,所以還是打針好。身為糖友或糖友的家屬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呢?好吧,讓我們來細細探究一下吃藥與打針到底孰優孰劣吧。
  • 世界上最深的套路,就是爸媽騙孩子打針吃藥
    冬季是流感的高發期,看著孩子打針吃藥卻無能為力,當媽的真的好心碎。打針吃藥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的接受治療,早日康復?家長們紛紛亮出了自己高招。其實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因為之前不愉快的經歷;有的是因為想像力太豐富;有的是因為恐嚇、欺騙性的教育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你不乖就帶你去醫院打針」、「不聽話的孩子都要到醫院打針」;有的是在傳遞自己的情緒.
  • 小貓受傷後腿癱瘓,獸醫使用特殊治療方法,幾周後它站起來了
    小貓受傷的主要原因是它被困在了一道沉重的門裡,最後被擠壓傷害了脊椎。它現在的狀況很痛苦,站不起來,坐著也不舒服,更不要說因為經常被自己的大小便弄髒身體,需要反覆洗澡了。為了讓它能夠擺脫痛苦的生活,獸醫決定採用一種比較少見的治療方式:電擊。
  • 三花貓太胖被獸醫勒令減肥,結果貓咪做出的舉動讓她哭笑不得!
    國外一名飼主塔琳日前分享,家裡飼養了一隻灰色三花貓露娜,個性溫和又親人,而且非常貪吃總是會過度飲食,因此被獸醫勒令要減肥,飼料從原本的吃到飽,變成餵食器少量多餐的發放。好笑的是,這三花貓察覺餵食器成為它的飯飯來源,每次時間到都會向它翻肚撒嬌。
  • 準媽媽感冒咳嗽不敢打針吃藥 寶寶差點胎死腹中
    躺在病床上,趙女士回想起自己當初的舉動,心裡既是後怕又是後悔。大約一個半月前,趙女士感冒了,但考慮到自己懷著孕,怕打針吃藥會影響胎兒,硬是咳了近一個月也沒去醫院,最後直到胸悶胸痛才被送往醫院,寶寶也差點因此死於腹中。
  • 十年前同得糖尿病,不打針不吃藥我同打針吃藥的糖友有什麼區別?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被稱為是五駕馬車,但得了糖尿病飲食控制和運動調節應該是首選,能不吃藥儘量不吃藥,畢竟是藥三分毒。但處理方式是我採取了不打針不吃藥,也不吃任何保健品,主要靠運動和飲食控制,他們都吃藥打針血糖基本上都是在正常範圍,但運動幾乎沒有,只是餐後散散步,興趣來了快走一下,慢跑基本上都沒有。飲食還是有一定規律按時吃飯按時吃藥,但他們的身體素質都特別差。
  • 不打針不吃藥 腳底貼藥治鼻炎,家長讚嘆真神奇
    李正武採用中醫「上病下治」的方法,不住院、不手術、不打針、不服藥,利用祖傳秘方,精心配製敷貼「湧泉穴」,治療簡單李正武介紹,有些有鼻炎的爸爸媽媽會把自己治療鼻炎的藥物、噴劑,用來治療孩子的的鼻炎,這可是非常不正確的方式。孩子鼻腔用藥不當或者過度使用,就會形成藥物性鼻炎。像一些成人用的治療鼻炎的藥物,如果貿然給孩子使用,不僅不會控制孩子的病情,甚至還有可能還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 牛初乳:讓你的孩子「再也不用打針了」
    — 困擾3通常,感冒、流感、肝炎等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不僅無法有效殺死病毒,而且還會帶來很多副作用。牛初乳可直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補充免疫系統的不足,減少呼吸道、胃腸道等發生感染的機會;並能促進孩子大腦、骨骼、牙齒發育,使孩子能夠健康安全地成長,成就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