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明生 侯馬市人民醫院
在門診上,有時會見到慌慌張張的家長帶著歪著脖子的孩子來就診,說孩子睡了一覺,脖子突然歪了,不會轉動,喊疼,是怎麼回事,要緊不要緊,該怎麼辦呢?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得簡單地了解一下頸椎的解剖、生理和病理。
頸椎是由7個前面承重的柱形椎體和後面容納頸髓的環形椎弓相疊,並由椎間盤、韌帶和肌肉連接。
環形椎弓保護並通過頸髓,頸髓似大腦收集信息並發號施令的通信光纜。頸椎上支持頭顱,下連接軀幹,不但承上啟下,還得靈活運動,這個功能又像個彈簧。
第一頸椎
第一頸椎叫寰椎,位於脊柱頂端,上託著頭顱,點頭的動作就是寰椎與顱骨的關節完成的。寰椎外形呈環形,無椎體,其實也不是沒有椎體,只不過是在進化或發育過程中為適應頭頸旋轉而脫離寰椎,與第二頸椎椎體融合成樞椎齒狀突。寰椎由前弓、後弓及兩側塊構成。
寰椎前面正中為前結節,為頸長肌和前縱韌帶附著處,前弓後面為齒突凹,與樞椎的齒狀突形成門軸。寰椎位於枕骨下方,周圍通過上下關節面、關節囊及周圍韌帶與顱骨、樞椎相連接。
第二頸椎
第二頸椎叫樞椎,顧名思義,它是頸椎的門樞(軸),是頸椎旋轉功能的主要結構。
它的特點是椎體上有一向上伸起的指狀突起,稱為齒狀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相關節。樞椎的椎體較其它頸椎要小,兩側塊上方各有一個橢圓形的水平關節面,稱為上關節面,與寰椎的下關節面相關節,便於寰樞旋轉。
寰樞關節是一個車軸關節,只有一個運動軸,寰椎與頭顱一同繞樞椎齒狀突作左右迴旋運動,就是我們平時的左顧右盼。
可想而知,寰樞這個結構是多麼特殊,多麼複雜,又多麼易受傷啊!
所以平時,在並非很大的外力作用下,就有可能使穩定性本來就比較差的寰樞關節發生半脫位。這種半脫位就像兒童橈骨小頭半脫位一樣,也會出現關節囊、韌帶損傷,周圍肌肉保護性痙攣、疼痛,使頸部僵硬、變歪。
這種半脫位,是一種不完全性脫位,兩個頸椎位置相對移動範圍不大,通常是幾毫米。大部分的寰樞椎半脫位是處於生理允許的位置,並不會引起頸髓壓迫的危險。
但是,寰樞椎半脫位可能無法自行復位,須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慢性半脫位還可能造成椎骨的繼發畸形。再者,環樞椎前面是咽後壁,當炎症波及到環、樞椎時,頸部旋轉功能也一定會受影響。
常見的感冒、咽炎,使得環樞椎前面的肌肉、韌帶充血、水腫,緊張、痙攣,再加上側臥位睡眠時,一個固定姿勢的時間較長,使旋轉後的頸部不能回位,造成了歪脖子。
脖子歪了怎麼辦?
孩子的脖子突然歪了後需要到正規醫院骨科門診就診。
1.病史
首先明確有沒有頸部外傷史,孩子生性好動,愛挑戰,頸部軟組織有點損傷,當時不在意,睡一覺後才出現頸部肌肉軟組織充血、水腫、痙攣。如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或頸後部深層肌肉損傷,導致歪脖子叫落枕。
其次明確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史,感冒、咽炎、扁桃體炎,可引起環樞椎椎前筋膜炎症,使韌帶、肌肉充血、水腫、痙攣,也可導致歪脖子。
2.臨床表現
望診可發現患兒頭轉向一側和向對側的傾斜,類似於知更鳥找小蟲的時候,歪頭傾聽的樣子,因此又稱為知更鳥畸形。
觸診可發現健側的胸鎖乳突肌呈保護性緊張,這和先天性肌性斜頸恰恰相反。頸椎旋轉活動度異常,轉向健側的活動度基本正常,而向患側轉頭則明顯受限。
3.輔助檢查
可能需要拍個頸椎側位片和開口位片,來排除寰、樞椎骨折、脫位和半脫位。側位像上看頸椎序列曲度如何,有沒有強直、反屈、滑脫,看看環、樞間隙,正常成人環樞間隙不超過3mm,兒童不超過5mm,超過了說明環樞椎間不穩定,可能還得加拍頸椎過屈、過伸位。
開口位主要是看樞椎齒狀突在沒在環椎椎弓根影(側塊)中間,如不對稱可能為樞椎齒狀突骨折、環樞脫位、半脫位。孩子拍片不配合時也可行上頸椎CT平掃檢查確診。
4.治療
如果影像學檢查無異常,可診斷為落枕、頸肌扭傷,休息、對症治療,一般3~5天可完全緩解。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加用消炎或抗病毒藥。
如果影像學檢查環樞椎間隙增大或齒狀突不在兩側塊中間,那很可能存在寰樞椎半脫位。對於急性期發現的寰樞椎半脫位,佩戴頸託治療,一般1周以內即可完全恢復。
如果頸託治療一周後無法復位,需住院行枕頜吊帶牽引復位。延誤治療超過3個月的患兒,屬於慢性脫位。治療往往需要進行顱骨牽引復位,復位後採用頭頸胸外固定3個月。對於顱骨牽引仍不能復位的半脫位,則需要手術治療,行寰樞椎融合。
如果確診為頸椎骨折、脫位,可能波及脊髓,會有生命危險,必須立即住院行顱骨牽引或手術治療,可千萬不能耽誤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