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教你如何正確和孩子交流

2020-12-05 星回漾

現在的孩子,每天回到家裡就在自己的屋裡,學習、看手機,做自己的事情,和父母的對話每天都寥寥無幾,稍微多說幾句話就會吵起來。那麼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抗拒和父母溝通呢?

其實這類情況大多發生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在孩子處於青春期時,是整個成長過程中與父母衝突最密集的階段,大多數父母可能都遇到過這類事例:

孩子在房門上貼了張紙條:學習重地,閒人免進!

看到這樣的紙條,媽媽還是像以前一樣推門而進,她女兒立刻就炸毛了:

「你怎麼進來啦?」

「怎麼,媽媽不可以進你的房間嗎?」聽到女兒不耐煩的語氣,媽媽也生氣了。

「沒看見我房門上的警示嗎?」

「看見了,怎麼啦,閒人免進?你覺得媽媽是閒人嗎?我覺得你現在是越來越沒有禮貌了……」

媽媽忍不住開始教訓女兒,她覺得很生氣,好端端的在家裡貼上這樣的標籤語,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想造反啊?

聽著媽媽的說教女兒眨巴眨巴眼睛,一句話也不說,低頭做功課去了。

下一次媽媽再想進入女兒的房間時,發現女兒把房門反鎖了,拼命敲門以後才不情不願地過來開門。

怎麼樣,有沒有發現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本就處在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有著極強的自尊心,且注重隱私。如果像事例的媽媽一樣,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肯定和重視,家長的苦口婆心,大多時候只是在努力讓他知道他的想法是錯的,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這樣根本不算是溝通交流,孩子自然也就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

那麼,父母要如何才能和孩子好好的相處溝通呢?

1要重視孩子的觀點想法不要嗤之以鼻多聽他們的想法。孩子在慢慢的長大,會有自己的觀點想法,不會一直是個什麼都按父母說的做的小孩子。

2: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自己是不是有的時候逼得孩子越來越「叛逆」——孩子正努力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價值和能力,並不針對任何人。

3: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對待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對隱私的需求。這個階段的不信任與不尊重,會留下難以癒合的傷痕。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讓很多爸爸媽媽都頭疼不已,還是那句話,十幾歲孩子的青春期通常都是暫時性的(1-5年左右)。

如果家長不能理解所謂的「叛逆」是孩子尋求個性化的一部分,反而小題大做,可能會讓孩子越走越歪。

反之,如果家長能夠放輕鬆,理解這幾年孩子正努力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價值和能力,尊重並包容地支持孩子去探索,就能成為孩子喜歡且信任的領路人。

相關焦點

  • 孩子長大了,為什麼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當父母覺得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時,可能就是真的有問題了。一般情況下,原因可能有幾個:1、孩子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了當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的世界更大了,朋友更多了,個人意志和獨立性相比小時候也更強了。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不懂得溝通的父母,走不進孩子的內心
    當襁褓中的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很多父母發現原來那個事事依賴自己的寶貝,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除了一些必要的交流之外,基本就是零溝通。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開始發愁,生怕孩子遇到什麼事情,可是即使他們想走進孩子的心裡,卻也是被拒之門外。
  • 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多半是家長的錯,如何讓孩子愛上和你說話?
    有些孩子與家長的關係非常好,無論什麼事情都願意和家長分享,而家長也會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但有些孩子,很少會和家長聊天,即使是平常的交流都很少,也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和家長說。為什麼有些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就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了?
  • 為何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
    本報記者 趙越 「我也想和孩子好好溝通,可他總是不理我,我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前不久,西寧市民黃女士向記者訴苦:自己15歲的兒子特別不聽話,黃女士想要和他好好交流一下或者談談心,可他就是不願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呢?
  • 孩子越是長大,越不願意和父母聊天?可試試運用「海沃塔聊天法」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小棉襖,可是有些孩子不僅不是家長的小棉襖,還會對家長冷言冷語。家長也感到很困惑,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對他們的愛呢?特別是孩子越大,溝通起來反而越費勁。
  • 孩子越長大越任性?家長可以適當冷處理,讓孩子有一點自控能力
    孩子越長大越任性?家長可以適當冷處理,讓孩子有一點自控能力 很多家長都頭疼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孩子越長大脾氣越來越不好,無論怎麼管教也不聽,這可讓許多家長犯愁了。
  • 孩子關起房門不交流,吃「閉門羹」的家長,如何打開孩子的心門?
    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於自己的隱私保護得很細膩,對於溝通更是抗拒得無法形容,房子經常上鎖讓家長吃「閉門羹」,這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即便是家長的善意關心,他們也絕不領情,反而越關心越反感,越反感行為越反叛。
  •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也難有大出息
    文 /好奇的萌娃控,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教育孩子永遠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因為很多家長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對教育照顧孩子方面都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越「沒本事」的家長,越喜歡對孩子說這3句話1、「我都是為了你好」現如今很大一部分父母,總是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傷害,卻不自知。
  • 寶寶越說越聰明!教你輕鬆和寶寶交流
    寶寶越說越聰明!教你與0-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當寶寶還在嬰兒期的時候,你就應該跟他對話,哪怕你是在自言自語!寶寶3歲前的說話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怎樣教寶寶說話能促進大腦發育呢?怎麼跟寶寶對話這個時期媽媽還不能跟寶寶交流情感,即使媽媽不願意自言自語,至少在換尿布的時候主動跟寶寶說說話。當寶寶飢餓、尿床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通過哭聲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寶寶來說,這種行為就相當於一種語言。
  • 管教孩子,他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5個方法教你如何和孩子溝通
    進入青春期以後連話都不願意跟她說了,有一次忍不住朝孩子發了脾氣,結果適得其反,孩子更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在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叛逆期以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開始遇到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的問題。說完的話應了一聲以後又拋擲腦後了,無論說多少次就是聽不進去。把家長們氣得牙痒痒。
  • 越說「不」孩子越做?家長先了解「白熊效應」,孩子更能乖乖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家長來說,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時候會發現家長越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會越去做,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叫做「白熊效應」。白熊效應又稱白象效應或者反彈效應,是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究其根源就3個字,家長要知道
    正文字數:176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隨著孩子的成長,年紀越來越大,家長會慢慢地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同家長溝通,很多事情也不在尋求父母的意見,很多家長都以為這是孩子長大的必經過程,從而不以為然。然而,並非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不願意跟家長溝通,造成孩子不願溝通的原因實際上來源於家長平時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 孩子反感家長,不願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要成功推開這三扇溝通之門
    文/初語媽媽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很多家長發現:孩子開始變得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他們不再是那個什麼心裡話都跟家長訴說的小話嘮。當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孩子還會很反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要如何解決呢?如果一提到孩子的交友情況以及學習情況,孩子就會對她發火。這位媽媽表示:她平時也經常陪伴孩子,女兒的生活環境也很好,也經常帶女兒出去旅遊。但為什么女兒一長大,就變得不願意和她溝通?現在她一和女兒溝通,女兒就會很反感。
  • 有些孩子長大後不願和父母交流?這個時候家長該怎麼做?
    有些孩子長大後不願和父母交流?這個時候家長該怎麼做?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開家長會之後,總會有家長「苦訴」,孩子自從上了高中以後,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家長一說學習方面的問題,孩子就顯現出不耐煩的態度,或者詢問孩子的成績之時,孩子會直接說考的還行,一句話帶過就不再言語。
  • 家長越吼罵,孩子越叛逆,當心孩子養成3個不好的「人格」
    所以,家長所表現出來的東西,孩子往往會下意識「汲取」成為自己的東西,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因而,很多家長總是會抱怨,為什麼自己越吼罵教育孩子,孩子非但沒有學好,反而還越來越叛逆了?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畫,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
  •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理家長?四種是根本原因,該改正錯誤的或許是你
    文丨飯飯媽昨天在接孩子的路上,聽到一位媽媽一直對孩子說:「你說說你,怎麼這麼不讓媽媽省心,媽媽做這些是為了誰?你為什麼天天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搗亂?」看到孩子不回應,孩子媽媽更生氣了,於是又說:「你說話呀,為什麼不回答?你是啞巴嗎?」
  •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家長與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家長與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如何和孩子溝通?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些什麼?如何將這些話放到孩子的心中,使孩子願意接受。父母越會說話,孩子就越聽話。父母也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 1 父母要善於傾聽孩子
  • 為什麼你一說話,孩子就嫌煩?你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該「升級」了
    馬未都老師曾說:與孩子保持溝通的暢通。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存在很多問題,父母想聽孩子說,可孩子不願意說,父母對孩子一說話,孩子就嫌煩。于謙無奈地說道:「這個是我最害怕的,因為你不了解他,也開始進入不到他的世界。」于謙害怕的孩子什麼也不說的這個問題,也許是很多父母所擔憂和害怕的。因為一旦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就不了解,就會影響到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有效教導。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就會運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才導致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尷尬。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關係就非常尷尬,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朋友一樣,而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一樣。
  • 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你說話,是因為90%的家長都犯了這樣的錯誤
    朋友幾年沒有跟父母好好說過話了,而他最懷念的是小時候,枕在媽媽的腿上,嘰嘰喳喳地問這問那:「媽媽,為什麼天上有彩虹啊?」「媽媽,好多星星在超我眨眼睛。媽媽……」曾經,「媽媽」二字是最溫暖的呼喚,長大了,卻越來越粗糙,在喉間頓挫,難以出口。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願意和我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