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藥物臨床試驗中,為了避免病人和醫生在評價治療結果時的主觀因素和偏向以及安慰劑效應,以便獲得可靠的試驗數據,臨床試驗常常要採用盲法進行。設盲(Blinding)是指將試驗藥物和對照品(安慰劑或陽性對照藥)均以密碼或代號表示,全部試驗過程中對病人和/或研究者均保持未知,並由專人或小組保存密碼的內容,除非受試病人發生危急情況或安全需要時,否則直到全部試驗結束後才公開密碼——破盲(Un-blinding)。
盲法試驗常用的有兩種:單盲(Single blinding)雙盲(Double blinding)。單盲試驗是受試者不知道自己用的是試驗藥物還是對照品,但研究者卻清楚。而雙盲則是受試者和研究者(甚至申辦者的監查員和其他涉及該臨床研究的人員)都不知道受試都用的什麼藥。為此,在設盲時要將試驗藥物和對照藥品(有效已知藥品或安慰劑)在劑型、顏色和味道上保持完全一致。
在雙盲試驗中,申辦者通常會提供給研究者一套隨機密封代碼,並在試驗方案中註明破盲的方法和執行破盲的人員,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允許對個別受試者破盲而了解其所接受的治療,此過程必須在病例報告表上記錄並說明理由。雖然現在已經有像「抽彩卷」那樣複雜的扣碼方式,但把密碼密封在信封內仍是最常用的方法。除非絕對需要,研究者絕不可以隨便打開隨機碼。如果密碼被打開了,必須立即通知負責試驗的監查員,而且這個受試者也必須退出該試驗。所有未被打開的密碼信封都應在試驗結束時送還申辦者。
相比較而言,單盲比開放試驗要好,但最嚴格的試驗還是應當採用雙盲進行。單盲雖簡便易行,但顯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只是為了便於研究者的觀測,卻很難彌補在試驗的嚴格性方面帶來的損失。開放試驗或單盲試驗由於某些不易控制的因素的幹擾,常常會得到偏高的陽性率。如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予氯丙嗪後的有效率在23項單盲法試驗中為60%,而在12項雙盲法試驗中僅為38%。再如,據統計在文獻報告的72項精神病藥品的臨床試驗中,開放性試驗獲得的陽性率為83%,而雙盲對比試驗陽性率僅為25%。
應當說明的是,儘管從理論上講雙盲法是可靠的,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時也存在一些困難,不能確保「真正」的雙盲。例如,的些藥物可能會存在一些特殊的臭味,病人服用後可能會和安慰劑區別開來,儘管兩者的劑型、顏色、外觀做得完全一致。再如,有時物理檢查結果(如血液的測量)或化驗結果(血糖測定)、甚至某些藥品的代謝產物在尿液中的顏色可能會給研究人員以啟示,從而破壞了雙盲法的嚴密性。可見,如何在臨床試驗中確保雙盲的嚴格性是非常重要的,應在研究計劃中預先規定。
有時,為了進一步改善雙盲的效果,也會用到三盲試驗(Triple blinding)。在該種試驗中,不僅對受試者和研究者設盲,而且參與試驗的其他有關人員,包括臨床試驗的監查員、研究助理及統計人員也不清楚治療組的分配情況。
儘管開放試驗不夠嚴格,但在導向試驗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或罕見的疾病,如狂犬病或醫學道德不允許設盲的情況下仍需採用該方法。所以不同試驗所採用的盲法也不同,要選擇何種盲法,應根據實際案例,由研究者與生物統計師共同討論來得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