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召開的ASCO GI(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是胃腸道腫瘤領域最高水平的世界級學術盛會,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2021年ASCO GI以線上虛擬形式舉辦。為在第一時間將ASCO GI前沿資訊傳遞給全國的腫瘤醫生,正大天晴於1月30日開啟POST ASCO GI線上直播會議,以「聚力消化,幸福可維」為主題,邀請國內消化腫瘤領域頂級專家,圍繞2021年ASCO GI的最新研究成果,展開了精彩的討論。本文為會議精要,誠邀您共賞精彩。
大會開幕式上,正大天晴總裁王善春先生對諸位嘉賓蒞臨會議表示歡迎,指出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醫學探索的步伐始終前行,在2021年ASCO GI大會上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中國聲音。來自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共有8項研究入選,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族藥企的創新實力。正大天晴在消化道腫瘤領域的布局正日益擴大,力爭為更多中國患者帶來幫助。
大會主席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徐瑞華教授表示,近年來腫瘤精準治療的發展突破了化療的療效瓶頸。在消化道腫瘤領域靶向和免疫治療亦取得了諸多令人可喜的進展,2021年ASCO GI大會中多項重磅研究發布,有望引領未來腫瘤臨床實踐。
大會主席河南省腫瘤醫院羅素霞教授指出,腫瘤診療一路走來雖然充滿艱辛,但是新藥新技術的不斷進展,正在使這條路通向光明的遠方,相信在我們全人類的努力下,癌症終將變成可治之症。
大會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丁克峰教授認為,安羅替尼作為正大天晴自主研發的1.1類新藥,由於其多靶點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多個瘤種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期待安羅替尼積累更多臨床和科研證據,拓展適應證,造福更多患者。
袁瑛教授對涉及結直腸癌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重要研究進行了解讀。
根據TASCO1研究以及安羅替尼聯合XELOX方案、CAPEOX方案的研究結果,靶向聯合化療依然是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一線治療不可撼動的基石,通過方案優化、分子亞型的細分,可能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最佳治療模式。KEYNOTE-177研究使得免疫治療在MSI-H型結直腸癌種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更多的藥物及相關研究正在開展。對於免疫微環境貧瘠的MSS型患者,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聯合帕尼單抗初現可喜結果,更多的聯合治療模式及分子標誌物需要去積極探索。對於難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需要不斷探索與嘗試,ALTER0703研究提示安羅替尼可能是新的治療選擇之一。
浙江省腫瘤醫院鞠海星教授對話ALTER-C-002研究的研究者丁克峰教授,就安羅替尼聯合CAPEOX一線治療RAS/BRAF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的Ⅱ期研究結果進行了深入訪談。丁克峰教授指出,ALTER-C-002研究中,安羅替尼聯合CAPEOX化療方案針對不可切除RAS/BRAF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有效性非常好,客觀緩解率(ORR)達到83.3%,疾病控制率(DCR)達到100%,不良反應安全可控。丁教授闡釋了安羅替尼的兩大優勢,一是為口服製劑,使用非常便捷;二是安全性可控,不論是聯合化療,或是聯合免疫治療,在各種惡性腫瘤中均取得了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中國醫學院科學院腫瘤醫院孫永琨教授對話ALTER703研究的研究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依荷芭麗·遲教授,針對安羅替尼治療難治性結直腸癌的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Ⅲ期研究結果進行了深度訪談。依荷芭麗·遲教授指出,ALTER0703 研究中,安羅替尼組中位PFS為4.14個月,顯著優於對照組的1.45個月,ORR和DCR也顯著更優,分別為4.26% vs 0.73%、75.9% vs 30.7%。此外,在RAS/BRAF野生型亞組中,安羅替尼組的中位OS也優於安慰劑組,分別為11.0個月和6.7個月。未來,安羅替尼在RAS/BRAF野生型患者中的療效值得深入研究。
四川省腫瘤醫院金永東教授對話ALTER-C-001研究的研究者——四川省腫瘤醫院燕錦教授,就安羅替尼聯合XELOX一線治療mCRC後以安羅替尼單藥維持治療的單臂Ⅱ期研究結果進行了深度訪談。燕錦教授指出,ALTER-C-001研究中,ORR高達66.7%,DCR為88.3%,中位PFS尚未達到,安全性可控。燕錦教授期待研究儘快完成,以進一步確定該治療方案對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作用及安全性。
討論嘉賓: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樓海舟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徐棟教授
浙江省腫瘤醫院 羅聰教授
四位教授認為,免疫治療在MSI-H型結直腸癌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對患者人數較多的MSS型結直腸癌的治療,免疫治療仍在積極探索中;靶向聯合化療依然是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治療不可撼動的基石,安羅替尼可能是新的治療選擇之一。當然還有更多未知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希望中國的研究可提供高等級的循證證據,改寫結直腸癌的臨床實踐。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提升結直腸癌生存率,為「健康中國2030」助力。
王峰教授對涉及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和圍手術期化療的重要研究進行了解讀。
CheckMate 577研究提示,納武利尤單抗相比安慰劑輔助治療食管癌或胃食管交界癌切除術後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在>1年的時間裡未見下降;ATTRACTION-1研究納武利尤單抗後線治療食管鱗癌≥5年的隨訪數據證實了其長期療效及良好的安全性;KEYNOTE-590研究提示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vs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癌患者的HRQoL在18周內穩定且相似;KEYlargo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單抗聯合Capeox一線治療HER2陰性胃癌具有顯著的臨床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在胃食管結合部腺癌/胃癌的精準靶向治療中,一線三聯方案在HER2擴增的胃腺癌/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中(無論PD-1的狀態如何)均具有良好療效。
ALTER-E002研究顯示安羅替尼聯合含鉑雙藥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可顯著提高ORR,且安全性良好;LEAP-005研究提示侖伐替尼+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既往接受過2線治療的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鄭州大學一附院王峰教授對話ALTER-E002研究的研究者羅素霞教授,就紫杉醇+順鉑聯合安羅替尼一線治療進展期食管鱗癌(ESCC)的多中心Ⅱ期研究進行深度訪談。ALTER-E002研究中ORR達到74.1%,其中2例完全緩解(CR),18例部分緩解(PR),DCR達到100%。中位PFS目前尚未達到,治療方案安全性可控,患者可耐受。
羅素霞教授指出,血管靶向聯合免疫治療可能是食管癌頗具前景的治療方案,也期待這種聯合治療能夠在食管癌中取得一些突破。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化療的聯合,或抗血管生成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或是三者的聯合都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討論嘉賓:
安陽市腫瘤醫院 王俊生教授
河南省腫瘤醫院 袁翎教授
河南省腫瘤醫院 李寧教授
四位教授認為,在這個精準醫學時代,胃癌和食管癌領域的靶向和免疫治療正在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未來。可用藥物日益豐富,聯合手段不斷探索,給我們的治療增添了越來越多的「武器」,也使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獲益擁有了更多可能。當然我們還有更多未知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袁振剛教授對涉及肝膽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重要研究進行了解讀。
在肝細胞癌領域,TACTICS研究數據得以更新,提示經導管動脈栓塞化療(TACE)聯合靶向治療能夠顯著改善PFS,OS有延長趨勢但獲益並不顯著;在TACE後續治療選擇不斷豐富的時代,要重新考量OS作為TACE相關研究的主要終點的價值。根據KEYNOTE-224研究結果,免疫單藥一線治療初顯療效,IMbrave150研究的OS數據為免疫聯合靶向方案再添療效證據,免疫治療在肝細胞癌領域的地位不斷鞏固;安羅替尼+免疫方案療效可期,安全性可控,後續研究數據將推動安羅替尼+免疫方案進軍晚期肝細胞癌一線治療。
在膽道腫瘤領域,精準靶向治療在膽道腫瘤治療優勢明顯,根據BGJ398研究和ClarIDHy研究結果,FGFR2、IDH1等新靶點靶向治療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可能會為膽道腫瘤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方案在膽道腫瘤領域展現初步療效,安羅替尼+免疫治療可能會成為晚期膽道腫瘤後線治療新選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白莉教授對話「安羅替尼聯合TQB2450治療晚期難治性膽道腫瘤的Ⅰb期研究的劑量遞增和劑量擴展隊列」的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周軍教授,就該研究的結果進行深度訪談。該研究結果顯示入組的24例患者中有9例為部分緩解PR,ORR為37.5%,其中有3例為CR,DCR達到70%以上,總體有效率已經超過了傳統化療一線化療的有效率。周軍教授指出,膽道腫瘤異質性強,因此,多靶點靶向藥物顯然更為合適。由於安羅替尼可選擇靶向VEGFR1/2/3、FGFR1-4等靶點,從理論上推測在膽道腫瘤治療中可能會獲得比較好的結果,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軍教授對話「Penpulimab聯合安羅替尼一線治療晚期HCC患者的臨床活性和安全性」研究的研究者白莉教授,就該研究的結果進行深度訪談。該研究中,ORR達31%,中位PFS為8.8個月,中位OS尚未達到。白莉教授指出,就肝癌未來的研究而言,免疫治療與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聯合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其OS獲益均明顯超過單藥免疫治療及單藥靶向治療。
海南省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曾江正教授對話ALTER-H003研究的研究者——海南省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林海鋒教授,就安羅替尼+特瑞普利單抗一線治療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的Ⅱ期研究結果進行深度訪談。林海峰教授談到,ALTER-H003是一個單臂、多中心、Ⅱ期研究,入組11例患者,其中8例可評估,1例達到CR,1例達到PR,ORR為25%,另有5例患者為疾病穩定SD。林海峰教授指出,多靶點TKI類抗腫瘤藥物聯合PD-1抑制劑治療惡性腫瘤,會實現協同增效。在實際的臨床研究中,如T+A(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組合、可樂(帕博利珠單抗+侖伐替尼)組合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點。ALTER-H003研究也顯示了這種趨勢,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免疫治療方案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療選擇。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濤教授對話「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二線治療晚期膽道腫瘤」研究的研究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宗紅教授,就該研究的結果進行深度訪談。宗紅教授指出,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的研究是希望能為二線治療的晚期膽道系統腫瘤患者尋找到新的治療方向。從現有療效評估來看,ORR為31.58%,DCR為82.35%,中位PFS為6.5個月,中位OS尚未達到,安全性可控。研究也正在進一步分析治療有效的患者和無效的患者之間分子層面的差異,希望為未來精準地選擇有效的患者提供幫助。
討論嘉賓:
江蘇省人民醫院 朱陵君教授
江蘇省腫瘤醫院 孫小峰教授
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 王鋒教授
四位教授認為,在晚期肝膽癌治療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可謂百舸爭流、百花齊放,例如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治療,在開年首場國際大會ASCO-GI中也是佳音頻傳,展現了藥物聯合治療的廣闊前景。這些新進展預示著肝膽腫瘤的全身治療進入精準、聯合、多樣化的時代。綜合而言,精準治療時代,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不僅為肝膽腫瘤患者帶來生存獲益的曙光,也豐富了臨床治療的武器,同時也留下很多待解的謎團。這些令人振奮的成果凝聚著無數肝膽腫瘤學者的心血,顧往知新,繼往開來,期待後續不斷迎來肝膽癌治療領域的豐碩成果。
大會主席丁克峰教授、羅素霞教授和徐瑞華教授總結致辭,盛讚新冠疫情下專家們學術交流的熱情,更是盛讚正大天晴作為民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安羅替尼在各腫瘤領域取得的傲人成績。期待腫瘤領域能有更多的好藥品、好產品服務患者,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