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裡的日本軍官為什麼要留一撮小鬍子?是尊貴身份的象徵嗎?

2020-12-22 楊老師生活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在空閒的時間都會看電視,有的人喜歡看肥皂劇,有的人喜歡看古裝劇,有的人喜歡看抗日神劇,不知道喜歡看抗日神劇的小夥伴們發現沒有,每部抗日神劇裡的日本軍官鼻子前面總會有一撮鬍子,而且這一撮鬍子比較長,比較黑,非常的顯眼,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留這樣一撮鬍子嗎?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代表著什麼特別的身份嗎?

要說日本人的這一撮鬍子,其實它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大有來頭,這並不是日本人自己的文化產物,這樣的習慣來自遙遠的歐洲,最初在德國比較盛行。

話說有德國最好戰的戰爭分子希特勒最初發明,希特勒是一個非常喜歡留鬍子的人,他認為大鬍子是一個人高貴的象徵,代表著紳士風度,所以他留了長長的鬍子,但是我們知道希特勒是一個好戰分子,經常出現在戰場上,有一次在戰場上被人利用毒氣攻擊,希特勒在戴防毒面具的時候發現這個鬍子非常的礙事,使防毒面具不能和臉部完好地貼緊,而且他差點因此而喪命。

後來,希特勒為了自己的安全就把兩側的鬍子全部剃掉,只留了鼻子前面的一小撮,並為這撮鬍子取了一個優雅的名字,叫做「衛生胡」,並為這撮鬍子做了一些象徵性的寓意,比如代表著高貴身份,代表著紳士身份等等,所以這樣的鬍子在當時的歐洲,特別是德國特別的盛行,很是受到人們的歡迎。

那麼既然是德國人的產物,為什麼又在日本得到了盛行和追捧呢?其實我們知道在過去,希特勒帶領下的德國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到處侵略別人,搶佔別人的土地,隨意殺害別人,是一個充滿野心,暴力的國家,所以那時日本就已經把德國當作自己的偶像,是自己的榜樣,也是自己追捧的對象。

就這樣,日本在學習德國時把德國人的這個留「衛生胡」的習慣也學了過來,而且賦予了很多新的東西,比如他們認為這樣的鬍子很有魅力,很可愛,當然還有重要一點,就是他們把這種鬍子和自己的武士道精神結合了起來,認為留有這樣的鬍子才是一個日本真正的武士,這樣的鬍子代表著威猛,勇敢。

總之,日本人在鼻子前面留的這撮「衛生胡」在我們中國人的心裡是根深蒂固的,如果看到一幅畫,畫裡的人留有這樣的一撮「衛生胡」不管這幅畫畫得多麼的糟糕,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看出來它是日本人,日本侵略者的那副窮兇極惡的樣子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每個國人的心裡。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在日本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留有「衛生胡」的人了,一方面是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是這撮鬍子留著其實真的不衛生,而且清理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就這樣慢慢地被淘汰了,或許,以後會永遠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相關焦點

  • 歷史劇中日本人為什麼都有一撮小鬍子?有什麼含義?
    我們今天在許多抗日劇中,都能夠看到穿黃衣服佩戴軍刀的日軍士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他們留的那一撮小鬍子了,以我們的審美,這撮小鬍子不僅一點也不美觀,甚至是十分滑稽可笑。一想到這樣的一小撮鬍子,就讓人想到抗日劇,想到無惡不作的日本鬼子,久而久之,這種小鬍子就成了日本鬼子的標誌。
  • 為何日本人鼻子下要留一撮鬍子,到底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些老者他能夠做到鬍子保養的很長,但是卻沒有辦法留住口腔裡的牙齒。其實鬍子不僅僅只是老年人的代表,有一些中年人也喜歡留鬍子。很多人在抗日神劇當中,對日本人鼻子下面留那一撮毛的那種小鬍子,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有一些孩子在第1次看到日本人留這樣的鬍子的時候,還感覺很好奇,為什麼要有那麼一小撮,真的很好看嗎?只是覺得很滑稽而已。  1830年到1840年之間,「衛生胡」誕生於歐洲是最開始興起的時候,是很多德國男人比較喜歡留的一種鬍子造型。
  • 為何日本人鼻子下要留一撮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原來大有學問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些老者他能夠做到鬍子保養的很長,但是卻沒有辦法留住口腔裡的牙齒。其實鬍子不僅僅只是老年人的代表,有一些中年人也喜歡留鬍子。很多人在抗日神劇當中,對日本人鼻子下面留那一撮毛的那種小鬍子,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有一些孩子在第1次看到日本人留這樣的鬍子的時候,還感覺很好奇,為什麼要有那麼一小撮,真的很好看嗎?只是覺得很滑稽而已。 1830年到1840年之間,「衛生胡」誕生於歐洲是最開始興起的時候,是很多德國男人比較喜歡留的一種鬍子造型。
  • 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這種胡型從何而來?
    經常看抗日劇的朋友就會發現,日本軍官的典型形象,都是穿著高筒馬靴,腰間別著一把東洋刀,他們所戴的帽子上還有兩塊垂下來如屁簾一般的布條,而臉上最為典型的特點就是:鼻子下面留著一撮非常具有辨識度的小鬍子。
  • 為什麼日本軍官喜歡在人中處留小鬍子?原因說出來都讓人笑掉大牙
    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其實就是一個比較有趣的模仿的故事。大家在影視作品裡面可以看見,那些日本的軍官呈現出來的樣貌,其實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共同點,就是在鼻子下面的人中處,留著一撮標誌性的小鬍子。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這個東西並不是他們的原創,而是模仿回來的。為什麼日本軍官喜歡在人中處留小鬍子?
  •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士兵鼻子下要留一撮鬍子?從中看出日本的未來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士兵鼻子下要留一撮鬍子?從中看出日本的未來相信很多喜歡看與抗日題材有關的影視作品的朋友們,都會看到日本鬼子會在鼻子下面留一撮鬍子,這其實並不是電視劇為了醜化日本鬼子,特意化妝成這樣的,而是,日本鬼子的本來面貌就是這樣的,但是日本鬼子為什麼要在鼻子下面留一撮鬍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日本人的長方形小鬍子有用嗎?擦鼻涕都不方便,為什麼還受歡迎?
    大家在看戰爭片的時候一定會是注意到日本人的外貌特徵,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些有官銜的日本將領都會有一點小鬍子 為什麼日本人都有一撮長方形的小鬍子真的是很奇怪呢,那麼他們留這樣的鬍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他們覺得這樣的打扮很帥氣嘛?
  • 日本人鼻子下面的那一撮鬍子,不僅是奇葩審美,還另有原因
    看過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或者是電影的人應該都對影視作品中,日本人的鼻子下面那一撮鬍子有深刻印象,這也甚至成為了一種標誌。那麼,為什麼鬍子的修剪有那麼多的選擇,日本人卻獨獨喜歡那一撮呢?
  • 日本人鼻子下的一撮毛有啥用?擦鼻涕還麻煩,原因你可能不信
    看抗日劇時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過日本人的一些特徵,就是他們鼻子下會留一撮毛,那你們知不知道這一撮毛有啥用處呢?這一撮擦鼻涕還被人嫌棄麻煩的鬍子為什麼會被留下來?你知道留這一撮的原因可能會不相信。首先這板刷胡的原創者是歐洲人,那時候它有一個文藝的名字:衛生胡。
  • 中國抗日劇被一個日本家庭告上法庭,最終勝訴,從此抗日劇無此姓
    他第一次在大學裡創辦了「大清留學生部」,希望培養更多的中國人才,為自己的國家添磚加瓦。我國許多革命先驅在早稻田大學第一次接觸到先進思想,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鳩山和夫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當時對中國比較友好的日本人之一。
  • 日軍鼻下的一撮毛叫啥?難道只是裝飾嗎?事實上另有奇效
    抗日神劇我們從小看到大,可他們嘴上的那一撮毛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先來科普下,鬍子在西方象徵著暴力和統治力,那麼日本人會光光學人家裝飾?很顯然另有目的。
  • 抗日神劇在日本竟然有「真愛粉」?!還專門寫了本百科全書!
    ——《抗日神劇大百科》作者巖田宇伯「網紅神書」《抗日神劇大百科》收錄21部中國抗日神劇還記得前段時間一本《抗日神劇大百科》火爆網絡嗎?書名直譯過來是《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封皮中間是名女軍官,左邊是國民黨,右邊是新四軍。
  • 為何日本人鼻子底下留一撮毛?到底有何用?網友:擦鼻涕都嫌麻煩
    相信在不少的電視劇上我們都對日本人有一個了解,然而在電視劇中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事情。那就是很多的日本都會留很是特殊的鬍子。為什麼說是特殊呢?因為他們的鬍子給人印象很是深刻,只在鼻子下留一撮。為何日本人鼻子底下留一撮毛?到底有何用?網友:擦鼻涕都嫌麻煩。
  • 日本拍了一部抗日劇,劇裡的日本人扮演什麼形象?中國網友沸騰了
    自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抗日劇就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忘記當年的歷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進行了14年。14年裡我國約有900萬人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了難民。據《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8:細菌戰與毒氣戰》所收資料統計,日軍在二戰期間曾對我國20個省進行過細菌戰,造成27萬多名軍民痛苦死去。
  • 日軍鼻子下留一撮毛,這是象徵著什麼?
    猶太人認為,鬍鬚是力量的象徵,被了賦予男子氣概,在《舊約》當中,為了侮辱猶太人,阿莫尼特人將猶太人的使節,鬍子給剃掉了一半。在埃及,鬍鬚象徵著權力,只有法老才有資格蓄鬍須,如果法老臉上鬍子不夠多,還要用假鬍子粘貼到下頜,甚至女法老都要貼這種假鬍子。比如古埃及的第18朝的哈特舍普蘇特的雕像上,就貼了鬍子。
  • 尊重歷史:看日本如何評價中國的抗日神劇
    當然,這些牛頓看了都要咋舌的場面鏡頭,確實有侮辱觀眾智商的意思在裡面,無外乎這些神劇一出,到處都是一片罵聲,甚至還有一句針對這些抗日神劇的神評論:「日本人花了6年時間來到中國,又花了8年時間逃回日本」。
  • 抗日神劇又又又挨批了,為什麼這類神劇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以前的抗日戰爭劇可以說是很經典的,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商業化,抗日劇越發得離譜,就像是要有一個劇本就可以拍一部電視劇,最近有一位老前輩實在是忍不了了,怒斥現在的抗日劇!這幾年甚至還在主角的感情和造型方面玩起了花樣,什麼異國戀多角戀,比如說是日本女間諜和八路軍戰士之間的愛恨情仇,花樣百出,叫人跌破眼球。但是為什麼這幾年一直在批評,還是有很多導演在拍這類不合實際的抗日神劇呢?這都是因為國家一直都在鼓勵抗日劇,所以抗日劇容易過審核。
  • 外國藝人在華生存報告:木幡龍拒接「徒手撕鬼子」抗日神劇
    中國的娛樂市場龐大,潛力無窮,「歪果仁」們一波一波地前來掘金,宋慧喬、張娜拉、崔始源等韓國藝人一直是主力部隊,以至於從韓國鍍金歸來的中國藝人都成為最當紅的鮮肉;日本演員一派是像蒼井空走硬碟路線,一派是走抗日劇的「太君路線」,至今也沒有太多的改變;白人和黑人由於膚色的緣故,相對來講更非主流一些,他們通常都只能在歌壇走穴或者綜藝節目中活躍,演戲的機會幾乎寥寥無幾。
  • 大家還記得抗日神劇抗日奇俠嗎?
    《抗日奇俠》裡面的一些劇情非常的誇張,主角甚至於直接手撕日本鬼子,所以後來這個馬京京還被稱之為「手撕哥」走在路上都有網名說這個不就是「手撕哥」嗎?馬京京是一個有著多種標籤的男藝人,他因為參演多部抗日題材電視劇,再加上那1米9的身高以及健壯的身材,這些標籤他想甩都甩不掉,分別有:硬漢,肌肉,彪悍,抗日等等。
  • 為何漢奸會用「太君」稱呼日本軍官?其在中日文化中有什麼不同?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看抗日題材的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一個稱呼就是「太君」。這個稱呼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漢奸對日本軍官的叫法。那到底是為何漢奸會用這個稱呼來稱呼日本軍官呢?其在中日文化中有什麼不同呢?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中國人故意拿來膈應日本鬼子的,所以才給他們取了這樣一個女性稱呼。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日本在侵佔了中國的領土之後,都會強迫中國人稱呼他們為「大人」,以顯示他們的尊貴。但是日語中大人的發音與太君是非常接近的。